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LC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方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更是希望他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并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就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教育改革背景;PLC教学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当代学生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PLC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了,以至于高校专业教师也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PLC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上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也使得部分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高校在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并借此希望有效地提升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而增强学生今后工作的社会竞争力。
一、PLC的基本内容
(一)PLC的基本概念
PLC,其实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是一种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所以它的硬件结构基本上是与微型计算机相同的,基本构成主要有电源、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
(二)PLC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国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变得尤为迫切,计算机领域也在这一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对优秀PLC优秀人员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也对高校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课程教學方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不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很多从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在PLC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都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高校的实际办学要求。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对PLC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想要在教育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创一支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内部必须对计算机专业PLC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二、加快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必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社会人群需求量的加大,近几年,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但是对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维修和解决。尤其是PLC编程中出现的状况,甚至让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士也无计可施。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从而使企业发展中类似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为高校,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改变PLC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PLC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其实,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加快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之后,对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二)改变传统的PLC教学模式
以往,高校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比较典型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最终只会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PLC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凭借其形式变化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和优势,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增强他们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与此同时,也使学生对相关PLC的理论知识掌握变得更加牢固,进而提高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说到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变化都是对传统PLC教学模式的颠覆。
(三)充分调动学生对PLC知识的学习兴趣
PLC是计算机教学专业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前半堂课上积极听课,后半堂课上则表现得心不在焉,从而也使得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枯燥乏味,不利于PLC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实际上,高校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必须要对PLC这样枯燥的教学课程方式进行转变,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比如,在课堂上,尽可能通过PPT展示PLC的外部结构及外部设备;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讲授控制输出类的基本指令OUT、SET。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高校学生对PLC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改革。
三、PLC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现代市场的成熟发展,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对于PLC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变得尤为迫切。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发展以及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相应地也对高校在PLC课程上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PLC教学内容和方式依旧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调查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PLC理论知识,根本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至于学生毕业之后根本不懂得如何完成编程、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对于人才的引进和需求。总之,教师在进行PLC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与时俱进。
(二)极度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
高校PLC方面的知识教学,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但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都相对比较差,以至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院校的高度重视,从而导致以下两大教学资源的欠缺。
首先是教师资源的欠缺。总体而言,高校计算机专业从事PLC方面知识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参差不齐的,一些教师不仅不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就连教学方式也极为落后,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尽职尽责。比如教师在教学《PLC技术基础》这一门侧重实践课程的时候,由于对相关问题分析得不到位,难以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到重要的内容。 其次是设备资源的欠缺。众所周知,PLC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校由于获取资金的渠道极其有限,无法购买相关的器械设备并建立PLC实验室。除此之外,一些院校虽然能得到部分企业的支持,却把资金投入到学校翻修等不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中,最终导致该专业的学生难以获得实践的机会。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在PLC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这无疑是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
(三)专业教学体制问题众多
虽然高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PLC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深入影响。虽然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再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单一,陈旧,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完全不顾其是否科学,依旧把理论教学和成绩等硬性指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素质道德教育的培养。长此以往,该专业的学生思维就会被禁锢。
其次是教学课程设置得不合理。虽然高校在PLC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之中。不过研究调查发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不注重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变得很差,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他们今后就业的。
四、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改革大背景下,PLC相关方面的教学方法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一体化,主要指的就是能力培养、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这三方面的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中往往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不过,鉴于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应该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理论教学则应该是为实际应用服务的。
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围绕PLC技能训练实验、PLC综合课程设计训练以及PLC控制系统设计这三个主要实践环节来完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PLC的正确选型、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整個过程。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值得期许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际上强调的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并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在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教学内容,则是将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现代化实验平台等融为一体。比如: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将课内讲授和课外自主式学习实现有机地结合,这样也能促使教学内容互相渗透,进而突出PLC基本原理、基本编程方法及基本技能等相关内容学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模式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之上会更加注重PLC教学内容、方法、实验、技术与生产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也更加利于提高学生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案例教学法其实是计算机专业课堂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生动有趣而又形象的教学案例,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PLC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将会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一个个生动的单个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体现在PLC课程的教学上,就是将PLC的定义、指令、程序设计的方法由枯燥变得生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式运输机普遍应用于金属矿物输送、煤炭输送等工业环境中,而为了防止启动或停止时物料在系统中堆积起来,甚至损坏设备,在物料输送的过程中,各设备间必须要按照严格的顺序启动和停止控制。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该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控制过程的仿真演示,除了使用欧姆龙CP1E-N40型PLC为控制器,还要利用组态王软件制作监控界面,以此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系统的启动过程和停止过程。由此可见,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到PLC相关课程教学中,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
(四)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任务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PLC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教学方法即便要做出调整,也要注重完善相关实践性方面的知识教学。为此,教师可以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加强PLC知识的教学。比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完成PLC应用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围绕课前提出任务完成PLC程序设计或实用小制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调查,甚至对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不过,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所围绕的知识内容都是PLC方面的教学,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任务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完成一个PLC应用系统”这一任务为主线,进而展开对问题的层层探讨。总而言之,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五)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多样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PLC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实际上也是教学方式改变的一大体现,主要表现为将PLC理论课程成绩和课程设计考核的评定分开进行。
其中,理论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包含四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指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及课堂提问回答的表现;二是实验成绩,指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完成课程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的具体情况;三是调查报告成绩,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PLC应用调查报告相关的情况;四是学生最终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至于课程设计考核,其目的就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其最终成绩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平时成绩,指课程设计出勤及工作态度,这只是最基础的考核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系统软硬件设计、系统安装调试、设计资料整理、答辩成绩。
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践考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否得到有效的培养,说到底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总而言之,教学评价多样化模式的出现,对学生成长、教师教学以及PLC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各种应用于PLC的教学方法开始变得更加新颖,进而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水平,同时也利于为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PLC方面的专业人才。众所周知,PLC专业课程是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其他课程,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淑惠.网络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的转变[J].科技信息,2009(31):968.
[2]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01):114-115.
[3]尹志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2):55-56.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04):102-105.
【关键词】教育改革背景;PLC教学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当代学生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PLC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了,以至于高校专业教师也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PLC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上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也使得部分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高校在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并借此希望有效地提升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而增强学生今后工作的社会竞争力。
一、PLC的基本内容
(一)PLC的基本概念
PLC,其实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是一种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所以它的硬件结构基本上是与微型计算机相同的,基本构成主要有电源、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
(二)PLC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国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变得尤为迫切,计算机领域也在这一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对优秀PLC优秀人员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也对高校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课程教學方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不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很多从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在PLC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都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高校的实际办学要求。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对PLC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想要在教育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创一支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内部必须对计算机专业PLC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二、加快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必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社会人群需求量的加大,近几年,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但是对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维修和解决。尤其是PLC编程中出现的状况,甚至让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士也无计可施。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从而使企业发展中类似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为高校,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改变PLC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PLC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其实,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加快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之后,对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二)改变传统的PLC教学模式
以往,高校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比较典型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最终只会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PLC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凭借其形式变化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和优势,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增强他们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与此同时,也使学生对相关PLC的理论知识掌握变得更加牢固,进而提高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说到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变化都是对传统PLC教学模式的颠覆。
(三)充分调动学生对PLC知识的学习兴趣
PLC是计算机教学专业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前半堂课上积极听课,后半堂课上则表现得心不在焉,从而也使得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枯燥乏味,不利于PLC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实际上,高校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必须要对PLC这样枯燥的教学课程方式进行转变,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比如,在课堂上,尽可能通过PPT展示PLC的外部结构及外部设备;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讲授控制输出类的基本指令OUT、SET。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高校学生对PLC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改革。
三、PLC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现代市场的成熟发展,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对于PLC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变得尤为迫切。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发展以及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相应地也对高校在PLC课程上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PLC教学内容和方式依旧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调查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PLC理论知识,根本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至于学生毕业之后根本不懂得如何完成编程、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对于人才的引进和需求。总之,教师在进行PLC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与时俱进。
(二)极度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
高校PLC方面的知识教学,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但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都相对比较差,以至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院校的高度重视,从而导致以下两大教学资源的欠缺。
首先是教师资源的欠缺。总体而言,高校计算机专业从事PLC方面知识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参差不齐的,一些教师不仅不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就连教学方式也极为落后,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尽职尽责。比如教师在教学《PLC技术基础》这一门侧重实践课程的时候,由于对相关问题分析得不到位,难以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到重要的内容。 其次是设备资源的欠缺。众所周知,PLC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校由于获取资金的渠道极其有限,无法购买相关的器械设备并建立PLC实验室。除此之外,一些院校虽然能得到部分企业的支持,却把资金投入到学校翻修等不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中,最终导致该专业的学生难以获得实践的机会。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在PLC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这无疑是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
(三)专业教学体制问题众多
虽然高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PLC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深入影响。虽然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再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单一,陈旧,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完全不顾其是否科学,依旧把理论教学和成绩等硬性指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素质道德教育的培养。长此以往,该专业的学生思维就会被禁锢。
其次是教学课程设置得不合理。虽然高校在PLC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之中。不过研究调查发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不注重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变得很差,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他们今后就业的。
四、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改革大背景下,PLC相关方面的教学方法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一体化,主要指的就是能力培养、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这三方面的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中往往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不过,鉴于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应该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理论教学则应该是为实际应用服务的。
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围绕PLC技能训练实验、PLC综合课程设计训练以及PLC控制系统设计这三个主要实践环节来完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PLC的正确选型、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整個过程。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值得期许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际上强调的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并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在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教学内容,则是将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现代化实验平台等融为一体。比如: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将课内讲授和课外自主式学习实现有机地结合,这样也能促使教学内容互相渗透,进而突出PLC基本原理、基本编程方法及基本技能等相关内容学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模式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之上会更加注重PLC教学内容、方法、实验、技术与生产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也更加利于提高学生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案例教学法其实是计算机专业课堂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生动有趣而又形象的教学案例,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PLC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将会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一个个生动的单个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体现在PLC课程的教学上,就是将PLC的定义、指令、程序设计的方法由枯燥变得生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式运输机普遍应用于金属矿物输送、煤炭输送等工业环境中,而为了防止启动或停止时物料在系统中堆积起来,甚至损坏设备,在物料输送的过程中,各设备间必须要按照严格的顺序启动和停止控制。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该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控制过程的仿真演示,除了使用欧姆龙CP1E-N40型PLC为控制器,还要利用组态王软件制作监控界面,以此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系统的启动过程和停止过程。由此可见,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到PLC相关课程教学中,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
(四)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任务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PLC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教学方法即便要做出调整,也要注重完善相关实践性方面的知识教学。为此,教师可以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加强PLC知识的教学。比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完成PLC应用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围绕课前提出任务完成PLC程序设计或实用小制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调查,甚至对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不过,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所围绕的知识内容都是PLC方面的教学,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任务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完成一个PLC应用系统”这一任务为主线,进而展开对问题的层层探讨。总而言之,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五)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多样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PLC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实际上也是教学方式改变的一大体现,主要表现为将PLC理论课程成绩和课程设计考核的评定分开进行。
其中,理论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包含四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指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及课堂提问回答的表现;二是实验成绩,指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完成课程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的具体情况;三是调查报告成绩,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PLC应用调查报告相关的情况;四是学生最终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至于课程设计考核,其目的就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其最终成绩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平时成绩,指课程设计出勤及工作态度,这只是最基础的考核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系统软硬件设计、系统安装调试、设计资料整理、答辩成绩。
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践考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否得到有效的培养,说到底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总而言之,教学评价多样化模式的出现,对学生成长、教师教学以及PLC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各种应用于PLC的教学方法开始变得更加新颖,进而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水平,同时也利于为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PLC方面的专业人才。众所周知,PLC专业课程是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其他课程,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淑惠.网络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的转变[J].科技信息,2009(31):968.
[2]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01):114-115.
[3]尹志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2):55-56.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04):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