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的宽度,决定了视野的宽度。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越发散,越有理性,其关注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越强。本文将对多维度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讨。文章主要包括思维的多样性、思维的特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拓展
从最终结果上看,数学问题的答案总是唯一的,而且具有确定性和固定性,不容质疑。这从某个方面上看,也可以说是数学的“机械性”。但是,我们知道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并不是要强调思维的唯一性,而是要求在思考层面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多的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视野的开阔性,要从多维度思考问题,将唯一的答案的寻找过程丰富化,这样对人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对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很多,既有智力方面的因素,又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在素质教育下,使数学学习成为拓展思维和视野的有效途径,是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加思考,勇于实践。
一、多角度思考,多途径解题
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也是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前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进行思维的拓展,进行逻辑推理,是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也是具有相当难度的。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言,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会多角度思考,多途径解题。因此,教师就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注意上课的条理性和思维性,以日常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二、思维的特殊性
数学解题的多样性,表现出的是数学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但是,在众多的思路中,总会有最简便,最有效的解题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多维度思考能力,还必须要让学生在了解解题思路的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是帮助学生树立思维个性,减轻学习压力的有效途径。而特殊化的解题方式,无疑是迅速解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所谓的特殊化就是根据已知信息,采取逆向思维,或者跳跃性思维,采取“非常规”的思维来完成解题。举例来说:
例:a是由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的和为S,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a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与2的等比中项,求数a的通项公式。
解析:此类题型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但要直接依据所给条件写出其通项公式,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是试图求出其中的几个项,从而探知它具有的规律和估测一般情况。当n=l时,依条件有=,注意到S=a,有=,可解得a=2;当n=2时,有=,又S=a+a,而S=2,代入整理得(a-2)=16,由a>0,可解得a=6;当n=3时,有=,又S=a+a+a,a=2,a=6代入上式有(a-2)=64,a>0,可解得a=10……考虑这前边的三个项可以猜想a=4n-2,再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①当n=l时,a=4xl-2=2,和上述所求一致,即当n=1时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有a=4-2,则依题意=,从此可解得S=2k,又S=S+a,将S=2k代入()=2(a+2k),整理得a-4a+4-16k=0,又a>0,可解得a=4(k+1)-2即当n=k+l时结论成立,根据①和②可知:数列a的通项公式为a=4n-2。
在这里,特例的作用使人们找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例中就是前边的三个项,为猜想奠定了基础,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轨道。也就是说,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可以从特例处理出发,探索性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若能用得妥贴得当,能使问题的解答过程明快而富有情趣。
三、结束语
建构数学对象和材料的关系是思考进行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喻、启发,来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呈多样性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提供材料的教学目的和实例等,给学生主动建构思维逻辑的机会,充分拓展他们的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拓展
从最终结果上看,数学问题的答案总是唯一的,而且具有确定性和固定性,不容质疑。这从某个方面上看,也可以说是数学的“机械性”。但是,我们知道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并不是要强调思维的唯一性,而是要求在思考层面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多的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视野的开阔性,要从多维度思考问题,将唯一的答案的寻找过程丰富化,这样对人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对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很多,既有智力方面的因素,又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在素质教育下,使数学学习成为拓展思维和视野的有效途径,是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加思考,勇于实践。
一、多角度思考,多途径解题
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也是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前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进行思维的拓展,进行逻辑推理,是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也是具有相当难度的。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言,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会多角度思考,多途径解题。因此,教师就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注意上课的条理性和思维性,以日常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二、思维的特殊性
数学解题的多样性,表现出的是数学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但是,在众多的思路中,总会有最简便,最有效的解题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多维度思考能力,还必须要让学生在了解解题思路的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是帮助学生树立思维个性,减轻学习压力的有效途径。而特殊化的解题方式,无疑是迅速解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所谓的特殊化就是根据已知信息,采取逆向思维,或者跳跃性思维,采取“非常规”的思维来完成解题。举例来说:
例:a是由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的和为S,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a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与2的等比中项,求数a的通项公式。
解析:此类题型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但要直接依据所给条件写出其通项公式,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是试图求出其中的几个项,从而探知它具有的规律和估测一般情况。当n=l时,依条件有=,注意到S=a,有=,可解得a=2;当n=2时,有=,又S=a+a,而S=2,代入整理得(a-2)=16,由a>0,可解得a=6;当n=3时,有=,又S=a+a+a,a=2,a=6代入上式有(a-2)=64,a>0,可解得a=10……考虑这前边的三个项可以猜想a=4n-2,再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①当n=l时,a=4xl-2=2,和上述所求一致,即当n=1时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有a=4-2,则依题意=,从此可解得S=2k,又S=S+a,将S=2k代入()=2(a+2k),整理得a-4a+4-16k=0,又a>0,可解得a=4(k+1)-2即当n=k+l时结论成立,根据①和②可知:数列a的通项公式为a=4n-2。
在这里,特例的作用使人们找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例中就是前边的三个项,为猜想奠定了基础,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轨道。也就是说,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可以从特例处理出发,探索性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若能用得妥贴得当,能使问题的解答过程明快而富有情趣。
三、结束语
建构数学对象和材料的关系是思考进行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喻、启发,来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呈多样性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提供材料的教学目的和实例等,给学生主动建构思维逻辑的机会,充分拓展他们的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