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情感,是学生学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极其重要的一面。倘若,只要学生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去细心观察周围一切,而没有一点想象力,那文章就不可能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即使有也只是微乎其微。思维训练的方法,即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由低级到高级。
【关键词】情感;想象;思维
“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是列宁的话。
多年来实践证明,要使作文教学有较好的效果,重要的一条是时时点燃学生心中感情之火,使他们对生活的爱转到对作文的爱,并努力使他们在作文时有“骨鲠喉,不吐不快”之感。
1 在授课时候注重情感
我听了一节《为他人画肖像》的作文课,如果说成功的话,那成功的秘诀就是时时注重“情感”。
《为他人画肖像》的作文指导课一开始,李老师就有意识地讲述了电视剧《济公》中的一段歌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就无形地增强了亲切感。当李老师满怀深情用口头语言描绘一位大家十分熟悉的模范人物的形象(实际上没指名的在为张海迪画像),这就在增添亲切感的同时又增添了崇敬感。待李老师激情满怀地朗读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物肖像描写(从学生学过的课文里挑选出来的)和谈到高尔基讲的一味描写“掏鼻孔”的笑话及学生写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描写时,学生又增加了好奇心和真实感。
在“情感”的驱使下,学生不仅争着抢答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还发生有趣的争论。继后,李老师留有十多分钟,让学生当场描写这位讲课的李老师。其结果呢?不错。学生们把这位又黑又瘦、皱纹满面、说话比较幽默的李老师写得活灵活现。就外表来言,有的把李老师写成久经风霜的渔民,有的把李老师写成一个中年农民的模样,还有的说李老师像非洲人,就特点来言,说李老师那厚厚的嘴唇在上下运动时却迸出许多幽默的语言,有的通过细致观察,写道“在他讲课时,那两条粗粗的长眉忽上忽下……他富有感情”。
说实在话,李老师的自画像也不过如此。可他们仅仅是六年级的学生,其中不少学生李老师还是初次见面。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情感,是学生学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2 正确引导学生的想象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畏的,他们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时,千万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只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时时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基于这一条,我无论是上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课,都非常注重让学生们自己去大胆想象。
一次,我在评讲学生习作《月夜》一文时,我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写的“一轮圆月挂空中”,“弯弯月儿挂树梢”一类的句子,而是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想象。这样做,效果很好。当我在黑板上画上弯弯月儿和一轮圆月时,學生想象得真实而且大胆。记载如下:有的说弯弯月儿像镰刀(在农民眼里);有的说弯弯月儿像船(在孩子的眼里);有的说弯弯的月儿像眉毛(在爱俏的姑娘眼里);还有的说像香蕉……圆月呢?有的说像圆盘,有的说像明镜,还有的说在老板的眼里圆月变成了现洋。继后,我叫同学们再写一篇《月夜》。大家写得不仅有情有景,有血有肉,而且不少的同学已进一步显示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位同学写道“月亮像晶亮的斜挂的镰刀似的升在天空里,我要取下来交给我的爸爸,免得我的爸爸经常换镰刀。”有位同学写道:“月亮像位姑娘慢慢地露出脸来,是害羞,还是犯了错误?我真想问问她。”
由此可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极其重要的一面。倘若,只要学生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去细心观察周围一切,而没有一点想象力,那文章就不可能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即使有也只是微乎其微。
谁也得承认,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强弱快慢都表现着思维的能力。而思维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而是要训练和培养。
训练思维的方法就应针对实际,反复练习。古人说“大抵文字须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就含有这个意思。
我这里说的是反复练习,不是指的单一的呆板的练习,而是多样化的练习,特别是要让学生能有新鲜感,有思考价值的练习,我仅举我所教的《审题与作文》两节公开课为例。
开始,我在黑板报上写了一个“歌”字,接着要求学生取题,而题的本身必须有一个“歌”字。这样一来,经选定的题目就有这样许多:①歌;②每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③记我学唱歌的故事;④歌声就是力量;⑤《国际歌》和他的作者;⑥这支歌不好吗;⑦写歌的基本常识;⑧我心中的一首歌;⑨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歌声。在这个训练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第二道思维方法的训练,即是请同学谈谈这些有“歌”字的题应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这样一来,大家既要辨别题意特点,又要阐明理由。其中对《歌声就是力量》一题的体裁还发生了争议。有的说,“歌声就是力量”这个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毫无疑问是写一篇议论文;有的说“歌声就是力量”,可以理解为抒情的议论,应写成散文……
第三道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是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用口头叙述文章的开头,并让学生相互评议。
第四道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在第二节课时完成一篇自选的一道带“歌”字题的文章初稿。
结果没有一个“走题”,其中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3 结束语
为什么学生能有如此收效呢?是因为我强调的是思维训练的方法,即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由低级到高级。倘若,我们只是干巴巴地讲几条筋,恐怕就难以有半点收效。
参考文献
[1]胡秀丽.莫言近年中短篇小说透视[J].当代文坛,2002(05).
[2]张丽华,沈德立.论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J].教育科学,2006(01).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南漳县清河管理区完全小学 湖北省南漳县 441522
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情感,是学生学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极其重要的一面。倘若,只要学生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去细心观察周围一切,而没有一点想象力,那文章就不可能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即使有也只是微乎其微。思维训练的方法,即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由低级到高级。
【关键词】情感;想象;思维
“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是列宁的话。
多年来实践证明,要使作文教学有较好的效果,重要的一条是时时点燃学生心中感情之火,使他们对生活的爱转到对作文的爱,并努力使他们在作文时有“骨鲠喉,不吐不快”之感。
1 在授课时候注重情感
我听了一节《为他人画肖像》的作文课,如果说成功的话,那成功的秘诀就是时时注重“情感”。
《为他人画肖像》的作文指导课一开始,李老师就有意识地讲述了电视剧《济公》中的一段歌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就无形地增强了亲切感。当李老师满怀深情用口头语言描绘一位大家十分熟悉的模范人物的形象(实际上没指名的在为张海迪画像),这就在增添亲切感的同时又增添了崇敬感。待李老师激情满怀地朗读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物肖像描写(从学生学过的课文里挑选出来的)和谈到高尔基讲的一味描写“掏鼻孔”的笑话及学生写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描写时,学生又增加了好奇心和真实感。
在“情感”的驱使下,学生不仅争着抢答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还发生有趣的争论。继后,李老师留有十多分钟,让学生当场描写这位讲课的李老师。其结果呢?不错。学生们把这位又黑又瘦、皱纹满面、说话比较幽默的李老师写得活灵活现。就外表来言,有的把李老师写成久经风霜的渔民,有的把李老师写成一个中年农民的模样,还有的说李老师像非洲人,就特点来言,说李老师那厚厚的嘴唇在上下运动时却迸出许多幽默的语言,有的通过细致观察,写道“在他讲课时,那两条粗粗的长眉忽上忽下……他富有感情”。
说实在话,李老师的自画像也不过如此。可他们仅仅是六年级的学生,其中不少学生李老师还是初次见面。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情感,是学生学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2 正确引导学生的想象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畏的,他们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时,千万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只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时时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基于这一条,我无论是上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课,都非常注重让学生们自己去大胆想象。
一次,我在评讲学生习作《月夜》一文时,我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写的“一轮圆月挂空中”,“弯弯月儿挂树梢”一类的句子,而是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想象。这样做,效果很好。当我在黑板上画上弯弯月儿和一轮圆月时,學生想象得真实而且大胆。记载如下:有的说弯弯月儿像镰刀(在农民眼里);有的说弯弯月儿像船(在孩子的眼里);有的说弯弯的月儿像眉毛(在爱俏的姑娘眼里);还有的说像香蕉……圆月呢?有的说像圆盘,有的说像明镜,还有的说在老板的眼里圆月变成了现洋。继后,我叫同学们再写一篇《月夜》。大家写得不仅有情有景,有血有肉,而且不少的同学已进一步显示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位同学写道“月亮像晶亮的斜挂的镰刀似的升在天空里,我要取下来交给我的爸爸,免得我的爸爸经常换镰刀。”有位同学写道:“月亮像位姑娘慢慢地露出脸来,是害羞,还是犯了错误?我真想问问她。”
由此可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极其重要的一面。倘若,只要学生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去细心观察周围一切,而没有一点想象力,那文章就不可能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即使有也只是微乎其微。
谁也得承认,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强弱快慢都表现着思维的能力。而思维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而是要训练和培养。
训练思维的方法就应针对实际,反复练习。古人说“大抵文字须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就含有这个意思。
我这里说的是反复练习,不是指的单一的呆板的练习,而是多样化的练习,特别是要让学生能有新鲜感,有思考价值的练习,我仅举我所教的《审题与作文》两节公开课为例。
开始,我在黑板报上写了一个“歌”字,接着要求学生取题,而题的本身必须有一个“歌”字。这样一来,经选定的题目就有这样许多:①歌;②每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③记我学唱歌的故事;④歌声就是力量;⑤《国际歌》和他的作者;⑥这支歌不好吗;⑦写歌的基本常识;⑧我心中的一首歌;⑨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歌声。在这个训练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第二道思维方法的训练,即是请同学谈谈这些有“歌”字的题应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这样一来,大家既要辨别题意特点,又要阐明理由。其中对《歌声就是力量》一题的体裁还发生了争议。有的说,“歌声就是力量”这个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毫无疑问是写一篇议论文;有的说“歌声就是力量”,可以理解为抒情的议论,应写成散文……
第三道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是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用口头叙述文章的开头,并让学生相互评议。
第四道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在第二节课时完成一篇自选的一道带“歌”字题的文章初稿。
结果没有一个“走题”,其中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3 结束语
为什么学生能有如此收效呢?是因为我强调的是思维训练的方法,即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由低级到高级。倘若,我们只是干巴巴地讲几条筋,恐怕就难以有半点收效。
参考文献
[1]胡秀丽.莫言近年中短篇小说透视[J].当代文坛,2002(05).
[2]张丽华,沈德立.论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J].教育科学,2006(01).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南漳县清河管理区完全小学 湖北省南漳县 44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