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养中学生物理方面的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者普遍认为,物理方面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对如何培养持有不同观点。我认为将课堂渗透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动机激发、方法训练、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序列的“学思维”活动课,对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一、科学思维的主要内容
  
  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科学思维可以分为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科学直觉思维三种基本形式。科学抽象思维是以科学概念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科学形象思维是以科学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科学直觉思维是以由科学概念和科学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人脑不借助逻辑推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知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事物实质,并迅速作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科学创造性思维是在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科学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层次综合能力,是科学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科学思维活动。
  
  二、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
  
  1.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是突破口。
  依据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承认智力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2.如何在训练方法上“突破”。
  (1)训练中学生的深刻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加强科学模型、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理论的理解和教学;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注意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抽象与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注意挖掘科学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排除多余因素干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2)训练中学生的灵活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能力;教授并训练学生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事物的正确的动态图景;使学生掌握科学中的辩证法。
  (3)训练中学生的批判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排除各种干扰,包括有关信息的干扰、无关信息的干扰、前科学概念的干扰等;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4)训练中学生的敏捷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科学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科学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做作业和测验等方式,给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并加以训练。
  (5)训练中学生的独创性品质。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提倡“新颖性”,包括问题、思路、方法和结果的新颖性;训练发散思维;狠抓自编习题;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实验的探究性。
  
  三、发展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又叫非认知因素,是指除智力和能力之外,与智力活动效益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有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兴趣、动机、理想等)、气质和性格等因素。在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乃至整个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动力作用。(2)定型作用。(3)补偿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想、动机、兴趣。
  (1)抓好学生的理想教育。理想与品德是一致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非智力因素具有导向功能的因素,是学习动机中具有长远目标且具有长期效应的动机成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利用创设问题情景、发挥实验作用、注意联系实际、加强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制订学习计划、采取特殊措施等方法来激发动机。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科学图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直接兴趣。
  (4)培养师生情感,提高教师的水平。师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的主导一方是教师,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到教学内容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秘诀。
  (5)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实验班的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制订相应的学习习惯要求:一是自觉遵守纪律,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二是学会学习,掌握预习、上课、复习、练习等学习环节;三是矫正不良学习习惯,对学生做题不总结、记多思少等习惯进行矫正。教师在实验中要坚持做到:一是提出要求,执行要求;二是重复练习,以熟练、自然、自觉为目标;三是正面引导,积极提供效仿的榜样;四是督促检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
  (6)加强科学教学中的美育。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自然科学中蕴含的形式美主要有“对称、和谐、简洁、多样、统一”。臻美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按照美学规律,对尚不完美的东西(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假说、科学模型、科学理论等)进行加工、修改以至重构的思维方法。这一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把对美的追求放在思维的首位,通过对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假说、科学模型、科学理论等的审美处理,探索解决科学问题的新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初步阐明抗疲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方法 ①本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取其中15只作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进行造模。采用复合因素研制慢性疲劳动物模型。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动物开始接受14天的复合因素刺激,即单日冷水游泳,每次30分钟:双日取发情期雌鼠与之合笼(每次合
摘要: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诱思探究教学能有效适应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实施,缓解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问题。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诱思探究教学过程。  关键词: 诱思探究教学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现在,看是否有价值的好课,重点不仅要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一气呵成,教师挥洒
在医院的肾内科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并未感觉自己身体有特殊的改变,然而到医院接受检查后却发现是肾衰竭,部分患者还可能诊断为尿毒症.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期刊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新的要求就要求历史教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应注意到物理是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
学位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采取了很多政策,并且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少数民族教育与其他地区教育相比差距仍然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不仅能营造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效地建立起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使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但在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定位于何种角色?我认为,教
学位
当前,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而形成的各种问题,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面对现状,在应对当前国际化,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解决农村教育教学的困境,必须全社会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