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课型”的教学模式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节课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前一课时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
  教材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饶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角度来分类是一节典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有自主探究的内容和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可以合理地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反思:
  一、初步体会数学的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的差异
  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不完全归纳法指从一类对象中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的归纳推理方法。又作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法是从一个或几个(但不是全部)特殊情况作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法又叫做普通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指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
  我们小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中运用到的绝大多数是不完全归纳法,这是由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征决定的。教学片段二中,通过列举圆的直径与周长的部分数据关系,得出不完全的规律,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材的设计意图到这一思维层次就可以了,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挖掘,笔者思考,此时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对这样的归纳找规律的思想方法有个更全面、完整的思维和认识呢?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对教材进行了深一步的挖掘与思考,在得出结论之时,启发学生思考:要想这个结论更可靠,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体会实验中的部分数据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由n个数据规律的成立,推导、思索n 1个数据时规律依然成立,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证明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一数学规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的转化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教学片段一中,把圆周长的曲线转化为直线(线段)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数学思想,并且是在之前学习中屡次运用到转化思想地基础上,主动“迁移”这一思想方法的,学生的数学方法的认识已经由渗透、感受上升到应用层次,这是可喜的进步。假如把知识和技能比喻成“鱼”,那么我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渔”,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应该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而不是把教材象“井田”一样割裂地一块一块,把整体的教材系统生生以人为意志的方式进行分割。我们除了把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外,还可以把不同内容、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用数学思想方法将它们串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把握起点,适时调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探究,提高40分钟的效率,会主动帮助学生设计好探究方案、目标,但学生在探究前却已经知道了答案。此时,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原来的预设进行教学,必然会出现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如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知道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此时,教师并没有按照原来的预设进行教学,在新的生成性信息面前,适时调整探究方案,改变预设的程序,使课堂进入了新的境界,引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这里笔者思考的是自主探究课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怎么控制,学生的探究自主性到什么程度,教师的“扶”到怎样的程度较为合适?我想,这些问题都要因时、因地、因“生”来决定,应该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适时的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学习新知。如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测量出圆的周长,再相互间交流、汇报测量的方法,最后得出归纳出结论。这一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参与都操作活动,并通过实验、记录、分析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细心观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成为学习、探索知识的主角,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的作用。
  五、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测能力
  猜测,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测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猜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本课的探究活动伊始,学生就在圆周长与什么有关和圆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两个层次安排了学生的猜测活动,通过数学猜测,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和猜测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思维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效益的提升。化学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有效的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化学教学活动在备课、讲授、实验、思维训练等方面要充分凸显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有效     新课程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化学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
近年来,英语课堂教学虽已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研讨教学模式,但目前所谓的课堂无非是让学生听听、说说、做做,一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可待到要求学生写时就错误百出,所以迫切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崭新的教育观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应有高度的创新激情和毅力,有一种不断进取、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不为教而教,不为教材和教案所奴役,敢破敢立,舍同求异,将课堂教学真正变为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     
【摘 要】歌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并不是张开口就唱,因此要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我们的歌唱,并通过实践生活,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歌唱才会有价值。  【关键词】歌唱 艺术 表现    从音乐起源至今,音乐可谓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事实证明,那些涤荡历史尘埃、历久弥芳的音乐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存在的。歌唱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表现真实的人性、抒发真实的人情。世界上一切
摘要: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才能使中职学生学好音乐。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投入;探索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们传递给观众和听众,以引起情感共鸣。也就是说音乐教学如果偏离教学这条主线,就会
【摘 要】本文结合作文教学经验,通过对记叙文题目的题眼、行文前后照应、观察方法指导、仿写、合理讲评五个方面的探讨,以期对提升记叙文写作训练策略探索有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训练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记叙文力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然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
摘要:高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学生逐渐对美术欣赏活动产生了很大兴趣。这种兴趣对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因素。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个人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不以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成为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法国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
通过10年物理教育教学实践,初中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三的物理教育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高。我对提高物理课堂教育教学建议有这样几点想法。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具有基础性地位。初中物理课的难点有二:第一,概念难度、内涵外延的把握,如
摘要:“授之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益”。会学永远比学会重要,未来的“文盲”将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自学    一、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自学能力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和独立实验
作为数学教师,每年带的班级中总会有一些“数学学困生”,所谓“数学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班级中学习态度、方法及过程及结果均有困难的学生。具体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在课后不做或少做作业,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数学综合素养较差。如何转化“学困生”也是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发现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交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