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每个班集体里,学困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他们的表现常常让老师深感头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转化他们,使他们不掉队,和其他学生一样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呢?本文就如何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 班主任;学困生;转化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学困生,即“学习上有困难”之意。他们在学习上只能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已学的知识还没有弄懂,又要去学新的知识;今天刚学的知识,明天又忘了;新知识学了,旧知识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形成“转化一个学困生与输送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的共识,把转化学困生摆到重要的位置。法国教育学家卢梭也在他《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从观察来看,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大多数不是道德观念上的,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一时糊涂做出的不正当举动,有的是由于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对于这一群特殊的群体,班主任要付出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宽容与同情,善于变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困生的心理,绝不能歧视、厌恶、排斥他们。要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诚挚的关怀和爱护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孩子。”对于学困生来说,从心理上就需要爱,对学困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弥补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首先,在人格上应尊重他们,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以维护他们的“面子”。如某些班主任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大声训斥,罚做俯卧撑等。我认为这些做法是不妥的,不但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次,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他们实际的需要悉心引导,帮助他们订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并引导他们向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中吸取动力,激發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组织安排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教育,改变对人生的看法。
二、善于发掘“闪光点”
学困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很多积极因素。如劳动积极、吃苦耐劳、关心集体等。老师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倘若是潜在的,要“沙里淘金”,去寻找、发掘,那怕是微弱的,都要扬其所长,尽量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使之精神振奋,增强信心,提高勇气,逐渐变好。如小朱同学,刚入学时,沉默寡言,经常旷课,后来,笔者发现他劳动积极、吃苦耐劳,就经常安排他去参加扫街活动、拔河比赛、为班修理课桌椅等,并多次找他谈心教育,在全班同学面前经常表扬他。后来,他再也没有旷过一次课,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上去了。
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学习成绩较差,纪律又松散的学困生,在家庭和同伴中往往得不到赏识、信任和尊重,而且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和厌学心理。此时,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多一些安慰和帮助,站在学生的立足点上,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心情和处境,他们就会消除这种恐惧、厌学的心理,变得积极上进。如小东同学,听说原来就一直学习基础较差,加上后来迷上了网络游戏,不但假期经常去玩,有时甚至旷课偷偷去玩,考试时每门功课都“亮红灯”,是典型的学困生。在家里,父母骂他是“败家子”,动辄责骂、痛打;邻居见了他则像避瘟疫一样避之不及。在学校,同学们说他是“机王”“网虫”,不愿与他交往。慢慢地,他就变得孤僻、冷漠,对学习也产生了厌烦、失去了兴趣。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找他来痛骂、惩罚,而是像老朋友一样与他谈心、聊天,当他慢慢接受自己后,我就适时引导他认识上网的危害,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对他说:“如果你能把上网的积极性转换到学习中去,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听着我鼓励的话语,他激动地说:“老师,我听你的。”后来,他再也没去上过一次网,上课也认真多了,每次作业都按时完成,并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回到家里也能主动帮家长干些农活,在期末考试还被学校评为“文明中学生”。可见,理解和尊重的确是转化学困生的一剂良药。
四、讲配合,同协力,齐抓共管
在学校,班主任需要积极地与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共同配合。另外,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活动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更要熟悉他们的家庭。每接一个班,就要尽快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对学困生更要重点跟踪。在日常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与家长密切联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家庭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更为紧迫。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应尽的义务,去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尤其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指导。同时,积极配合家长做好耐心、细致地教育工作。并及时家访,加强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关心“学困生”,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促使“学困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习惯上等方面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学困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学困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学困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学困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学困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
总之,通向学生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要获得丰收,不仅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转化学困生,班主任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以激励、鞭策为手段,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客观事物,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吻去开导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尊重、信任和期待,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玉洁.给班主任的100条建议.开明出版社.
[2]何卫宁.宁夏教育.2016(3).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班主任;学困生;转化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学困生,即“学习上有困难”之意。他们在学习上只能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已学的知识还没有弄懂,又要去学新的知识;今天刚学的知识,明天又忘了;新知识学了,旧知识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工作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形成“转化一个学困生与输送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的共识,把转化学困生摆到重要的位置。法国教育学家卢梭也在他《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从观察来看,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大多数不是道德观念上的,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一时糊涂做出的不正当举动,有的是由于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对于这一群特殊的群体,班主任要付出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宽容与同情,善于变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困生的心理,绝不能歧视、厌恶、排斥他们。要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诚挚的关怀和爱护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孩子。”对于学困生来说,从心理上就需要爱,对学困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弥补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首先,在人格上应尊重他们,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以维护他们的“面子”。如某些班主任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大声训斥,罚做俯卧撑等。我认为这些做法是不妥的,不但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次,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他们实际的需要悉心引导,帮助他们订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并引导他们向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中吸取动力,激發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组织安排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教育,改变对人生的看法。
二、善于发掘“闪光点”
学困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很多积极因素。如劳动积极、吃苦耐劳、关心集体等。老师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倘若是潜在的,要“沙里淘金”,去寻找、发掘,那怕是微弱的,都要扬其所长,尽量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使之精神振奋,增强信心,提高勇气,逐渐变好。如小朱同学,刚入学时,沉默寡言,经常旷课,后来,笔者发现他劳动积极、吃苦耐劳,就经常安排他去参加扫街活动、拔河比赛、为班修理课桌椅等,并多次找他谈心教育,在全班同学面前经常表扬他。后来,他再也没有旷过一次课,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上去了。
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学习成绩较差,纪律又松散的学困生,在家庭和同伴中往往得不到赏识、信任和尊重,而且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和厌学心理。此时,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多一些安慰和帮助,站在学生的立足点上,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心情和处境,他们就会消除这种恐惧、厌学的心理,变得积极上进。如小东同学,听说原来就一直学习基础较差,加上后来迷上了网络游戏,不但假期经常去玩,有时甚至旷课偷偷去玩,考试时每门功课都“亮红灯”,是典型的学困生。在家里,父母骂他是“败家子”,动辄责骂、痛打;邻居见了他则像避瘟疫一样避之不及。在学校,同学们说他是“机王”“网虫”,不愿与他交往。慢慢地,他就变得孤僻、冷漠,对学习也产生了厌烦、失去了兴趣。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找他来痛骂、惩罚,而是像老朋友一样与他谈心、聊天,当他慢慢接受自己后,我就适时引导他认识上网的危害,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对他说:“如果你能把上网的积极性转换到学习中去,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听着我鼓励的话语,他激动地说:“老师,我听你的。”后来,他再也没去上过一次网,上课也认真多了,每次作业都按时完成,并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回到家里也能主动帮家长干些农活,在期末考试还被学校评为“文明中学生”。可见,理解和尊重的确是转化学困生的一剂良药。
四、讲配合,同协力,齐抓共管
在学校,班主任需要积极地与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共同配合。另外,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活动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更要熟悉他们的家庭。每接一个班,就要尽快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对学困生更要重点跟踪。在日常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与家长密切联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家庭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更为紧迫。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应尽的义务,去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尤其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指导。同时,积极配合家长做好耐心、细致地教育工作。并及时家访,加强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关心“学困生”,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促使“学困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习惯上等方面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学困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学困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学困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学困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学困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
总之,通向学生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要获得丰收,不仅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转化学困生,班主任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以激励、鞭策为手段,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客观事物,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吻去开导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尊重、信任和期待,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玉洁.给班主任的100条建议.开明出版社.
[2]何卫宁.宁夏教育.2016(3).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