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时目标 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但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确立到落实离最优化仍相距较远。本文就课时目标的现状略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与现状
  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每课时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以及教科书、学生实际、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与最优化相距较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形有实无”式
  查阅每位教师每课时的教案,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都无漏写,而且总是放在首位。从表面上看,教师的目标意识很强,堂堂课都有目标,而且目标的设立基本都符合总体要求。但随班听课时,我们会发现,教学与教案或大相径庭,或只有些许联系,教学过程很少体现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形有实无”的现象。究其原因,实属长期以来备课只备教学过程不备目标,写教案时没有思考而抄袭现成教案、抄袭目标的结果。
  2.“随波逐流”式
  这种形式的出现,大多是因学校疏于备课管理,教案是先教而后补,课前无目标,备课是走马观花或临渴掘井,进了课堂才看教材,教学活动随意识流而动,即想到哪说到哪,无明确的课时目标,致使两个课时应完成的内容拖到第四至第五个课时才能结束,教学时效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的教师课堂上。
  3.“蜻蜓点水”式
  这一类型的教师有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尽可能围绕目标去组织,但因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教学手段运用不当,缺乏教学经验等,在向着目标教学时,诸多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只做到了“蜻蜓点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限时备课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
  4.“目标强化”式
  在一些经验丰富,阅历很深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名师、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觉得40分钟过得很快,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学重难点处理得也十分巧妙,教学时效显著。在教学过程中,环环向着目标,处处紧扣目标,最终顺利达到目标。这是成功的“目标教学法”,是教学应追求并实现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根据笔者听课记录的简单统计:在一百节课中(80节为随机进班听的、16节为公开课记录、4节是特级教师上的),能做到“强化目标意识”的占29%左右,这可能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为何出现“高耗低效”的病根所在。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攻击有目标、寻求有目标、人生也有目标,针对课堂教学来说,也应有明确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强化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1.研读教材,提炼知、情、能训练点
  目标的确定,首先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教材,把握了教材的神韵,才能准确提炼知、情、能的训练点,为设立完整的课时教学目标打下基石。
  2.依纲据实,确立课时目标
  教材中知、情、能训练点的准确提炼,为敲定课时目标做了框架安排,但具体课时目标的设立,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要做到难易适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目标的表述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便于检测。在目标具体表述时,我们应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3.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达成课时目标
  (1) 强化目标意识
  如果教师只把目标写在纸上,忘在脑后,就会使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也无法起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作用。课堂上,若教师只会随着意识流而教,教学实效不言而喻。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目标意识,时时处处向着目标,才可能顺利达到目标。
  (2)围绕目标,选择教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长,选择灵活多样,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另外,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干扰目标、可能使教学偏离目标的偶然问题要当机立断,委婉处理,要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3)多渠道促进目标达成
  如果说强化目标意识,围绕目标教学是教师的主观努力,那么目标能否达成则是客观的现实。主观上的努力,使过程更美丽;客观上的目标顺利达成,是智慧火花的闪现,是教学的终极追求。从了解学生、目标分解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目标达成度的反馈,教师都要时时把握,巧妙设疑、点拨、诱导、赏识、激励,努力促进目标的达成。
  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目标是和每天教学活动相联系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具体施教的班级,还要兼顾个别学生的经验和特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课时目标意识,这样才可能避开意识流式的教学形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当然,教学实效不是指教师用最短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与发展的综合考虑。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一、背景与引言  (一)背景  几位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碰在一起,总是感慨:  “这门课太难上了!”  “大多数课10分钟就解决了,剩下的真不知道怎么打发!”  “是呀,又没有作业什么的,内容上好了,还有什么事能做?”  “上完10分钟,内容‘上完’就只能‘放羊’呗!”  ……  每次听到这些话,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话中能看出我们的教师的理念还没有转变,对综合实践的了解还不够。对于我们这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验动手能力是重中之重,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呢?随着课程的改革,科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接来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小学科学教学以兴趣促效率的方法
立足生活并以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来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这一课程教学效果得以保障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因素,简单的文字描述远不如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究中提高的效果显著。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又存在着几个弊端:1.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 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所以,促进品德与生活教学真正回归学生生活实际,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但是我们所见到的课堂却并非如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地坐在那儿,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兴趣。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而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在教
案例描述:  一、抓住景物,感知画面美  师:谁来说说看,你画的是一幅什么画?(在学生说出头脑中形成的画面后,随即让他给自己想象中的这幅画取个名字。有学生说自己画的是一幅山水画,因为远有“西塞山”,近有小河“流水”;有学生说是一幅醉人的春景图,因为白鹭展翅高飞,桃花粉红一片,风轻轻地吹,雨细细地下,这就是一幅西塞山春景图;还有学生说画的是一幅垂钓图,因为渔翁正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钓鱼……
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抓住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情趣。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觉地进入“说”的角色呢?  一、演讲故事,使学生想说  在每周的“读书活动”课中,我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
家政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小学家政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视家政教育,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操作体系,整合实践资源,开发实践内容,家校协调统一等一系列对策。正所谓:“只有下水游泳,才能学会游泳。”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状】  一次,学校安排学生中餐吃螃蟹。改善了的伙食却让不少学生犯了难。学生不是整只儿一动不动以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课文,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识层次,全面深刻地渗透德育教育。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及兴趣的培养,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重视课前备课,力求有的放矢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
多媒体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有效地将那些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地展示给学生;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充满趣味;能使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能有效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更符合聋校学生的学习要求。它能有效弥补聋生的听觉缺陷,使其在丰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来激发求知的欲望,增强聋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