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但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确立到落实离最优化仍相距较远。本文就课时目标的现状略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与现状
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每课时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以及教科书、学生实际、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与最优化相距较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形有实无”式
查阅每位教师每课时的教案,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都无漏写,而且总是放在首位。从表面上看,教师的目标意识很强,堂堂课都有目标,而且目标的设立基本都符合总体要求。但随班听课时,我们会发现,教学与教案或大相径庭,或只有些许联系,教学过程很少体现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形有实无”的现象。究其原因,实属长期以来备课只备教学过程不备目标,写教案时没有思考而抄袭现成教案、抄袭目标的结果。
2.“随波逐流”式
这种形式的出现,大多是因学校疏于备课管理,教案是先教而后补,课前无目标,备课是走马观花或临渴掘井,进了课堂才看教材,教学活动随意识流而动,即想到哪说到哪,无明确的课时目标,致使两个课时应完成的内容拖到第四至第五个课时才能结束,教学时效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的教师课堂上。
3.“蜻蜓点水”式
这一类型的教师有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尽可能围绕目标去组织,但因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教学手段运用不当,缺乏教学经验等,在向着目标教学时,诸多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只做到了“蜻蜓点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限时备课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
4.“目标强化”式
在一些经验丰富,阅历很深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名师、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觉得40分钟过得很快,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学重难点处理得也十分巧妙,教学时效显著。在教学过程中,环环向着目标,处处紧扣目标,最终顺利达到目标。这是成功的“目标教学法”,是教学应追求并实现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根据笔者听课记录的简单统计:在一百节课中(80节为随机进班听的、16节为公开课记录、4节是特级教师上的),能做到“强化目标意识”的占29%左右,这可能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为何出现“高耗低效”的病根所在。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攻击有目标、寻求有目标、人生也有目标,针对课堂教学来说,也应有明确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强化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1.研读教材,提炼知、情、能训练点
目标的确定,首先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教材,把握了教材的神韵,才能准确提炼知、情、能的训练点,为设立完整的课时教学目标打下基石。
2.依纲据实,确立课时目标
教材中知、情、能训练点的准确提炼,为敲定课时目标做了框架安排,但具体课时目标的设立,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要做到难易适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目标的表述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便于检测。在目标具体表述时,我们应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3.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达成课时目标
(1) 强化目标意识
如果教师只把目标写在纸上,忘在脑后,就会使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也无法起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作用。课堂上,若教师只会随着意识流而教,教学实效不言而喻。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目标意识,时时处处向着目标,才可能顺利达到目标。
(2)围绕目标,选择教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长,选择灵活多样,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另外,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干扰目标、可能使教学偏离目标的偶然问题要当机立断,委婉处理,要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3)多渠道促进目标达成
如果说强化目标意识,围绕目标教学是教师的主观努力,那么目标能否达成则是客观的现实。主观上的努力,使过程更美丽;客观上的目标顺利达成,是智慧火花的闪现,是教学的终极追求。从了解学生、目标分解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目标达成度的反馈,教师都要时时把握,巧妙设疑、点拨、诱导、赏识、激励,努力促进目标的达成。
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目标是和每天教学活动相联系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具体施教的班级,还要兼顾个别学生的经验和特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课时目标意识,这样才可能避开意识流式的教学形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当然,教学实效不是指教师用最短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与发展的综合考虑。
(责编 刘宇帆)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与现状
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每课时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以及教科书、学生实际、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现实中,课时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与最优化相距较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形有实无”式
查阅每位教师每课时的教案,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都无漏写,而且总是放在首位。从表面上看,教师的目标意识很强,堂堂课都有目标,而且目标的设立基本都符合总体要求。但随班听课时,我们会发现,教学与教案或大相径庭,或只有些许联系,教学过程很少体现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形有实无”的现象。究其原因,实属长期以来备课只备教学过程不备目标,写教案时没有思考而抄袭现成教案、抄袭目标的结果。
2.“随波逐流”式
这种形式的出现,大多是因学校疏于备课管理,教案是先教而后补,课前无目标,备课是走马观花或临渴掘井,进了课堂才看教材,教学活动随意识流而动,即想到哪说到哪,无明确的课时目标,致使两个课时应完成的内容拖到第四至第五个课时才能结束,教学时效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的教师课堂上。
3.“蜻蜓点水”式
这一类型的教师有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尽可能围绕目标去组织,但因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教学手段运用不当,缺乏教学经验等,在向着目标教学时,诸多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只做到了“蜻蜓点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限时备课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
4.“目标强化”式
在一些经验丰富,阅历很深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名师、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觉得40分钟过得很快,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学重难点处理得也十分巧妙,教学时效显著。在教学过程中,环环向着目标,处处紧扣目标,最终顺利达到目标。这是成功的“目标教学法”,是教学应追求并实现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根据笔者听课记录的简单统计:在一百节课中(80节为随机进班听的、16节为公开课记录、4节是特级教师上的),能做到“强化目标意识”的占29%左右,这可能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为何出现“高耗低效”的病根所在。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攻击有目标、寻求有目标、人生也有目标,针对课堂教学来说,也应有明确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强化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
1.研读教材,提炼知、情、能训练点
目标的确定,首先来自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教材,把握了教材的神韵,才能准确提炼知、情、能的训练点,为设立完整的课时教学目标打下基石。
2.依纲据实,确立课时目标
教材中知、情、能训练点的准确提炼,为敲定课时目标做了框架安排,但具体课时目标的设立,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要做到难易适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目标的表述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便于检测。在目标具体表述时,我们应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3.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达成课时目标
(1) 强化目标意识
如果教师只把目标写在纸上,忘在脑后,就会使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也无法起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作用。课堂上,若教师只会随着意识流而教,教学实效不言而喻。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目标意识,时时处处向着目标,才可能顺利达到目标。
(2)围绕目标,选择教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长,选择灵活多样,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另外,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干扰目标、可能使教学偏离目标的偶然问题要当机立断,委婉处理,要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3)多渠道促进目标达成
如果说强化目标意识,围绕目标教学是教师的主观努力,那么目标能否达成则是客观的现实。主观上的努力,使过程更美丽;客观上的目标顺利达成,是智慧火花的闪现,是教学的终极追求。从了解学生、目标分解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目标达成度的反馈,教师都要时时把握,巧妙设疑、点拨、诱导、赏识、激励,努力促进目标的达成。
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目标是和每天教学活动相联系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具体施教的班级,还要兼顾个别学生的经验和特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课时目标意识,这样才可能避开意识流式的教学形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当然,教学实效不是指教师用最短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与发展的综合考虑。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