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自己也曾经是孩子,也是从这个年龄走过来的。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是不是已经遗忘我们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我们一直幻想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等生,他的每一科成绩都要优异,每一项能力都要出类拔萃,一直强迫着学生做不愿做的事情,如果你借助爱的名义硬要把自己的喜好、愿望强加在他们身上,这时候,他们又将如何想呢?当我们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时,我们多想想自己的童年时代,找回自己当学生时的感觉,翻开童年的每一页,看看童年的日记,听听儿时同学的印象,问一问老师自己当年做学生时的样子: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是否也曾考试不及格?是否在课堂做过小动作?是否打过架骂过人?是否顶撞过老师?是否也不按时完成作业?想一想自己被人误解的滋味,让人强迫的心情,遭人冷落的情境……
蒙臺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现实生活表明,儿童的一些日常行为方式本身存在着某种因缘,我们要用“童年的眼睛”去发现“童年的秘密”。有一次,鲁迅在家里宴请几位作家。席间,鲁迅的独子周海婴将一颗丸子咬了一口,又吐了,说是变了味,而客人们当时都没有觉察。许广平便怪海婴调皮,客人们也都在想,这孩子怕是被惯坏了。鲁迅却不然,他夹起海婴丢掉的丸子尝了尝,果然是变了味的,他感慨地说:“小孩总有小孩的道理……”
教育不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唤醒儿童沉睡的心灵。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种心理生活,这种心理生活的微妙表现常常被成人忽视,它的良好发展往往会被成人不经意间破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找寻到教育之道,就别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用孩子的目光看他们的世界,用自己童年的心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想想自己的童年需要什么,讨厌什么,就该给孩子什么。
当你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迷茫彷徨的时候,想想你的童年,就可能多一些理解与倾听;当你面对恶作剧的学生,情绪失控的时候,想想你的童年,就可能对他们多一些理性与容忍;当你面对学业品行双差生,浮躁不安的时候,回想一下自己童年的喜悦与哀愁,就可能对孩子多一分耐心与等待。
儿童每一个不寻常的反应都给我们发出一个他们成长的信号,儿童每一个荒诞行为的背后都是某种心灵世界的折射,如果我们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岁月中能多想想自己的童年,便能从容破译儿童心灵的密码。
我们一直幻想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等生,他的每一科成绩都要优异,每一项能力都要出类拔萃,一直强迫着学生做不愿做的事情,如果你借助爱的名义硬要把自己的喜好、愿望强加在他们身上,这时候,他们又将如何想呢?当我们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时,我们多想想自己的童年时代,找回自己当学生时的感觉,翻开童年的每一页,看看童年的日记,听听儿时同学的印象,问一问老师自己当年做学生时的样子: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是否也曾考试不及格?是否在课堂做过小动作?是否打过架骂过人?是否顶撞过老师?是否也不按时完成作业?想一想自己被人误解的滋味,让人强迫的心情,遭人冷落的情境……
蒙臺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现实生活表明,儿童的一些日常行为方式本身存在着某种因缘,我们要用“童年的眼睛”去发现“童年的秘密”。有一次,鲁迅在家里宴请几位作家。席间,鲁迅的独子周海婴将一颗丸子咬了一口,又吐了,说是变了味,而客人们当时都没有觉察。许广平便怪海婴调皮,客人们也都在想,这孩子怕是被惯坏了。鲁迅却不然,他夹起海婴丢掉的丸子尝了尝,果然是变了味的,他感慨地说:“小孩总有小孩的道理……”
教育不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唤醒儿童沉睡的心灵。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种心理生活,这种心理生活的微妙表现常常被成人忽视,它的良好发展往往会被成人不经意间破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找寻到教育之道,就别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用孩子的目光看他们的世界,用自己童年的心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想想自己的童年需要什么,讨厌什么,就该给孩子什么。
当你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迷茫彷徨的时候,想想你的童年,就可能多一些理解与倾听;当你面对恶作剧的学生,情绪失控的时候,想想你的童年,就可能对他们多一些理性与容忍;当你面对学业品行双差生,浮躁不安的时候,回想一下自己童年的喜悦与哀愁,就可能对孩子多一分耐心与等待。
儿童每一个不寻常的反应都给我们发出一个他们成长的信号,儿童每一个荒诞行为的背后都是某种心灵世界的折射,如果我们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岁月中能多想想自己的童年,便能从容破译儿童心灵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