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在我们低段学生的家庭,由于家长认为孩子刚进入小学阶段,以为一开始就要多帮助孩子一些,不久之后慢慢的就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们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这份绵长而厚实的爱,但是刚开始过分的关爱满足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意志力。学习最需要的就是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看下面两位家长的关爱是如何阻碍孩子的学习需要的。
案例一:一个愉快的寒假结束了,在学期开学的第一堂却发现没有全员到齐,其中有一个叫胡鑫的小男孩由于肚子痛没有能准时上学,就这样他在家休养了一个礼拜。第二周的星期一,我夹着语文书刚踏入教室,就听到一阵凄凉的哭声,看到一张满脸泪水的小脸蛋,是胡鑫啊,不禁让人由爱生怜,赶紧上前询问,得知还是肚子疼。那只好叫家长先带回去把身体调理好了再回校学习;第二天,孩子正常来上课了,他家长没走一会儿就看到该学生又趴在桌上抽泣,满脸委屈地说道“肚子疼!”于是我又赶紧打电话告知家长,让其家长带回家治疗;接下去几天周而复始该学生都是如此,不禁让我们怀疑。按照道理,他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小学生活的适应,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是寒假的生活让他习惯吃、喝、玩、乐的生活,畏惧了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于是接下来我向其家长了解了在家的情况,得知在家他能吃好、玩好并无相关病症,看来这小男孩把肚子痛作为了逃学的借口。在他再次发出哭泣和故作疼痛的状态时,我们采取不理睬状态,没想到,到了下午该孩子就生龙活虎地投入到学习中,融入到这个班级大集体的生活中。
案例二:“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后就听到“陶老师在吗?”的急促询问声,还在洗漱的我不得不停止手上的动作,急忙去开门,打开一看原是满面焦急的钱睿倩妈妈:“陶老师啊!钱睿倩不肯来上学啊!她昨天那课文回家没背出来,今天回来怕老师批评,在校门口哭……”没听完,大致的情况我已经了解,看来这个妈妈是向我来求助,顺便她还提出了另外一层意思让我原谅孩子没有完成的家庭作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为了安抚孩子,也让这位母亲安心,我来到了校门口把孩子接到了班里,并告诉孩子老师可以原谅她这一次,但是希望她接下去能认真及时的完成作业。孩子在得到妈妈的帮助之后,获得我的原谅之后,终于擦干眼泪走进教室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事情却让我惊讶,接下去的背书任务该女生非但没有了以前那股认真劲,更是对我的批评以及扣小苹果的处罚也孰若无睹!
上述两个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和家长息息相关,正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无原则的关爱成了孩子逃学、厌学的助推力,那如何让家长正确地保护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关爱呢?
一、增进沟通——认知孩子
曾听到一位家长这样的发言稿《一辈子,一阵子》,他在发言中阐述了没有一种职业可以与为人父母这一职业相比,没有任何一种责任可以超越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可反观身边的家庭,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整天忙碌于自己的事业,却美其名曰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试问孩子连当下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都感受不到,谈何享受美好的未来生活呢?如今我们看到身边更多的是隔代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那作为父母该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的需要,及时给予他关爱,以提供他内驱力呢?
1.语言的沟通。语言是有温度的,孩子在和父母的交谈中可以看到父母眼中渴求的孩子的模样。同时孩子具有向阳性,在交流中父母给予一定指向,多表扬,多鼓励,孩子就慢慢会成为你心目中的形象。
2.肢体语言的沟通。一个简单的v字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肯定的拥抱又或者一个会心的问微笑都是给了孩子无以比拟的源动力。通过这些肢体语言孩子能够接收到两个信息,其一是你在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表现,其二是孩子的任何良好表现都会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这些无疑是孩子在学习上的最粗浅的需要,你及时的满足就是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二、学会拒绝——引导孩子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这样提醒家长:“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您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事件一中的我们明显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迁就和疼爱,不加分析的关爱。当孩子向你发出求救的目光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请放心地说“不”,鼓励引导幼儿大胆的去尝试、体验、探索,去领悟生活中的乐趣,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三、添加困难——磨练孩子
看到事件二的女孩子,不觉让我想起了中国父母和外国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子女跌倒时的不同表现。中国父母急忙扶起摔倒的孩子,一边为孩子拍掉身上的尘土,一边臭骂这条不平整的路害我的宝贝摔倒。而外国父母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懂得在哪里跌倒就要学会自己坚强地站起来!儿童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碰到困难容易气馁,此时大人若常常动手替他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儿童会形成畏难和偷懒心理,而不愿作任何有益的尝试。曾经我做过一项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努力克服困难,不向困难低头。这证明现在的小学生有着顽强的毅力,在学习上有着上进心。这种精神不仅在学习上有着益处,也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挫折,遭受失败是正常的。孩子只有经历困难,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对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国儿童专家法斯乐说:“孩子的母亲肯让他走,让他有跌跌撞撞的体验,这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不要过度的保护孩子,让孩子体验生活,这就是人生”。孩子的人生之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帮助的是教会他们行走人生路的方法,而不是作他们的代步工具。所以请家长们松开你们紧握的双手,还孩子搏击长空的自由。
案例一:一个愉快的寒假结束了,在学期开学的第一堂却发现没有全员到齐,其中有一个叫胡鑫的小男孩由于肚子痛没有能准时上学,就这样他在家休养了一个礼拜。第二周的星期一,我夹着语文书刚踏入教室,就听到一阵凄凉的哭声,看到一张满脸泪水的小脸蛋,是胡鑫啊,不禁让人由爱生怜,赶紧上前询问,得知还是肚子疼。那只好叫家长先带回去把身体调理好了再回校学习;第二天,孩子正常来上课了,他家长没走一会儿就看到该学生又趴在桌上抽泣,满脸委屈地说道“肚子疼!”于是我又赶紧打电话告知家长,让其家长带回家治疗;接下去几天周而复始该学生都是如此,不禁让我们怀疑。按照道理,他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小学生活的适应,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是寒假的生活让他习惯吃、喝、玩、乐的生活,畏惧了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于是接下来我向其家长了解了在家的情况,得知在家他能吃好、玩好并无相关病症,看来这小男孩把肚子痛作为了逃学的借口。在他再次发出哭泣和故作疼痛的状态时,我们采取不理睬状态,没想到,到了下午该孩子就生龙活虎地投入到学习中,融入到这个班级大集体的生活中。
案例二:“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后就听到“陶老师在吗?”的急促询问声,还在洗漱的我不得不停止手上的动作,急忙去开门,打开一看原是满面焦急的钱睿倩妈妈:“陶老师啊!钱睿倩不肯来上学啊!她昨天那课文回家没背出来,今天回来怕老师批评,在校门口哭……”没听完,大致的情况我已经了解,看来这个妈妈是向我来求助,顺便她还提出了另外一层意思让我原谅孩子没有完成的家庭作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为了安抚孩子,也让这位母亲安心,我来到了校门口把孩子接到了班里,并告诉孩子老师可以原谅她这一次,但是希望她接下去能认真及时的完成作业。孩子在得到妈妈的帮助之后,获得我的原谅之后,终于擦干眼泪走进教室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事情却让我惊讶,接下去的背书任务该女生非但没有了以前那股认真劲,更是对我的批评以及扣小苹果的处罚也孰若无睹!
上述两个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和家长息息相关,正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无原则的关爱成了孩子逃学、厌学的助推力,那如何让家长正确地保护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关爱呢?
一、增进沟通——认知孩子
曾听到一位家长这样的发言稿《一辈子,一阵子》,他在发言中阐述了没有一种职业可以与为人父母这一职业相比,没有任何一种责任可以超越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可反观身边的家庭,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整天忙碌于自己的事业,却美其名曰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试问孩子连当下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都感受不到,谈何享受美好的未来生活呢?如今我们看到身边更多的是隔代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那作为父母该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的需要,及时给予他关爱,以提供他内驱力呢?
1.语言的沟通。语言是有温度的,孩子在和父母的交谈中可以看到父母眼中渴求的孩子的模样。同时孩子具有向阳性,在交流中父母给予一定指向,多表扬,多鼓励,孩子就慢慢会成为你心目中的形象。
2.肢体语言的沟通。一个简单的v字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肯定的拥抱又或者一个会心的问微笑都是给了孩子无以比拟的源动力。通过这些肢体语言孩子能够接收到两个信息,其一是你在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表现,其二是孩子的任何良好表现都会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这些无疑是孩子在学习上的最粗浅的需要,你及时的满足就是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二、学会拒绝——引导孩子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这样提醒家长:“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您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事件一中的我们明显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迁就和疼爱,不加分析的关爱。当孩子向你发出求救的目光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请放心地说“不”,鼓励引导幼儿大胆的去尝试、体验、探索,去领悟生活中的乐趣,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三、添加困难——磨练孩子
看到事件二的女孩子,不觉让我想起了中国父母和外国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子女跌倒时的不同表现。中国父母急忙扶起摔倒的孩子,一边为孩子拍掉身上的尘土,一边臭骂这条不平整的路害我的宝贝摔倒。而外国父母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懂得在哪里跌倒就要学会自己坚强地站起来!儿童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碰到困难容易气馁,此时大人若常常动手替他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儿童会形成畏难和偷懒心理,而不愿作任何有益的尝试。曾经我做过一项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努力克服困难,不向困难低头。这证明现在的小学生有着顽强的毅力,在学习上有着上进心。这种精神不仅在学习上有着益处,也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挫折,遭受失败是正常的。孩子只有经历困难,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对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国儿童专家法斯乐说:“孩子的母亲肯让他走,让他有跌跌撞撞的体验,这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不要过度的保护孩子,让孩子体验生活,这就是人生”。孩子的人生之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帮助的是教会他们行走人生路的方法,而不是作他们的代步工具。所以请家长们松开你们紧握的双手,还孩子搏击长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