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三年级教学重点应由字词教学为主逐渐向读写教学为主转变。由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自读,了解大意;导读,理解内容;熟读,体会感情;精读,品赏词名;习读,促进写作”的五个步骤,狠抓“读”的主渠道,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自读——了解大意,培养自学能力
自读,就是在讲授新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语文,初步接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的感知性阅读。自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极为重要,但对三年级学生应逐步过渡,自读的要求不必过高,只要求学生去读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拼读准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詞,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或物),什么事即可。通过自读,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既为教授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导读——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导读是在自读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是感知性阅读的深化。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检查学生自读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再重点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先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段落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和每段话的意思。最后,再全面深刻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在课堂上老师指导下的导读,学生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生字词和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了课文段落内容和整体内容,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重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熟读——体会感情,提高阅读和朗读能力
熟读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在谈阅读教学时强调: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语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重点段,笔者充分运用“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认真阅读、理解、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笔者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抓住“抽出”“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往前淌”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同时笔者采用默读、齐读、个人读等多种读法,反复朗读,让学生明白写任何一篇文章都一定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感情,文章就枯燥无味,没有人喜爱看。通过熟读,在教学中不断强化阅读和朗读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四、精读——品赏词句,培养思维能力和用词造句的能力
精读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评好词佳句,领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词造句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对文中的好词佳句,笔者让学生边谈边思边议,体会作者写作的技巧。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文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准确、生动、形象的词句描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等,把枝条快速长出的样子;树叶随风飘落像彩蝶飞舞的样子;雾从地面生成,自下而上蔓延开来,浓浓的样子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来,非常贴切。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懂这些词句的意思的基础上,运用幻灯、图片等多媒体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边谈边想象,细细体会这些词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运用调换词语的办法,引导学生比较词句。如:“抽出”换成“长出”,“飞舞 ”换成“飘落”,“升起来”换成“冒出来”,从比较中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课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精读课文,品赏词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写作能力。
五、习读——促进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为指导三年级学生初步学写作文,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读的功能和作用,采取读为基础,以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门路,培养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途径,训练为主线,选择适合学生,容易学写的段落,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模仿写作。如《翠鸟》中第一段,笔者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知道作者是抓住翠鸟颜色鲜艳,外形小巧玲珑去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接着笔者就指导学生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朗读文段,依照这一段的写法,以《我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段语句通顺、想象合理、比喻恰当的话。由于指导得当,有样可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快地写出他们各自喜爱的小动物来了。这样练习,不但强化了阅读教学、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自读——了解大意,培养自学能力
自读,就是在讲授新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语文,初步接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的感知性阅读。自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极为重要,但对三年级学生应逐步过渡,自读的要求不必过高,只要求学生去读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拼读准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詞,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或物),什么事即可。通过自读,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既为教授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导读——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导读是在自读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是感知性阅读的深化。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检查学生自读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再重点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先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段落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和每段话的意思。最后,再全面深刻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在课堂上老师指导下的导读,学生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生字词和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了课文段落内容和整体内容,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重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熟读——体会感情,提高阅读和朗读能力
熟读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在谈阅读教学时强调: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语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重点段,笔者充分运用“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认真阅读、理解、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笔者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抓住“抽出”“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往前淌”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同时笔者采用默读、齐读、个人读等多种读法,反复朗读,让学生明白写任何一篇文章都一定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感情,文章就枯燥无味,没有人喜爱看。通过熟读,在教学中不断强化阅读和朗读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四、精读——品赏词句,培养思维能力和用词造句的能力
精读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评好词佳句,领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词造句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对文中的好词佳句,笔者让学生边谈边思边议,体会作者写作的技巧。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文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准确、生动、形象的词句描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等,把枝条快速长出的样子;树叶随风飘落像彩蝶飞舞的样子;雾从地面生成,自下而上蔓延开来,浓浓的样子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来,非常贴切。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懂这些词句的意思的基础上,运用幻灯、图片等多媒体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边谈边想象,细细体会这些词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运用调换词语的办法,引导学生比较词句。如:“抽出”换成“长出”,“飞舞 ”换成“飘落”,“升起来”换成“冒出来”,从比较中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课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精读课文,品赏词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写作能力。
五、习读——促进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为指导三年级学生初步学写作文,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读的功能和作用,采取读为基础,以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门路,培养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途径,训练为主线,选择适合学生,容易学写的段落,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模仿写作。如《翠鸟》中第一段,笔者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知道作者是抓住翠鸟颜色鲜艳,外形小巧玲珑去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接着笔者就指导学生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朗读文段,依照这一段的写法,以《我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段语句通顺、想象合理、比喻恰当的话。由于指导得当,有样可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快地写出他们各自喜爱的小动物来了。这样练习,不但强化了阅读教学、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