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有突出的情感特征。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情绪变得更加深刻和稳定。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沟通,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因此,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内在心理潜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009
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所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极易受到教师、家长与环境的影响,产生多种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语文探究,以实现课堂的增值。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
受到我国应试教学体系的影响,我国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都更加倾向于形式化、理性化,以分数为目标,严格要求,认真对待,为了更好地控制学生,维持秩序,甚至会刻意避免温和的情绪,以严肃苛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这样的思想也许能够起到一时控制学生的作用,但是却很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热情,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是负面的人生观,这是十分不利的趋势,却有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特别是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知识基础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基础建设的关键阶段,所以身心的敏感度自然很高。不同于成人,学生对于他人的情感变动感受能力更强,并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大效应,进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冷漠态度不仅不会产生正面影响,反而会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打击。意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摆脱应试思维的局限。以更加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无论自身面对怎样的负面情绪,都应当做好自我协调,并且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要素,激发学生的愉悦情感,例如可以将部分教学环节进行游戏化的设计,带领学生寓教于乐。学生在教师的正面情绪以及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及内容引导之下,自然会更快投入课堂,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意识到温和的情绪并不会让学生更加放纵,对于学生缺乏尊重,才会让学生不受管束,所以积极的情感与教学管理需求是并不矛盾的,正面的情感引导会让学生更容易投入课堂。
二、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在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力度基础上,教育必须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兴趣。因此,科学的构建课堂切入点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同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内容是具有极为紧密联系的,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能够对书面知识语言涵义产生理解,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升教材重組和加工能力,将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和发生的内容引入教学中来,并在课程资源中充分应用教师多年的个人知识储备和经验,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并将此作为课堂的开展的切入点,趣味性的开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进行《颐和园》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始正式授课前,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装饰品,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小的装饰、艺术品的价值和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接下来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颐和园的历史文物播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更加深入的了解课程内容,学生在对学生新的装饰品产生理解和较强的好奇心基础上深刻感知生活的气息。
三、科学创新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的实施往往穿插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此时语文教学方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情感教育的效果。为了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并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则应当对语文教学方法作以科学的创新和改革,比如引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等,都是促进情感教育高质量实施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形象生动地将春天的景色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大自然情境的包围下调动和培养起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如此便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课堂中实施了情感教育。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中设计一些表演活动,比如让学生扮演“春姑娘”和世间万物,并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合理的想象来模拟春姑娘和世间万物之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深刻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起对大自然喜爱的情感。在课堂结束之际,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课堂情感教育得以延伸和拓展,真正发挥出了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四、激活学生想象
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想象文中不同的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能发现,学生们常常会因为自身见识不够或知识水平不高难以掌握全部教学内容。学生由于经历的少,对课本中描写的一些情感难以想象,只能被动接受记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语文方面的热情不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教育其实是一个相互相通的过程,教师把学生想象力培养出来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更丰富。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勇敢上台展示自己,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之中。像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个诗中的孩童,身处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尽最大努力去感受《村居》中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带着自己想象出来的感情将《村居》这首诗朗诵出来。学生可能刚开始会害羞,怯于上台展示自己,这时教师要耐心鼓励。时间长了,学生的胆子练出来了,在台上也就更加镇定自若了,更容易切入想象场景中。可以说,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渗透情感,使学生更加感性。
五、结语
总之,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地位,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在创造生动的课堂教学的同时,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金芸芸.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8(7):171-172.
[2]袁静,郑朋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135-13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009
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所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极易受到教师、家长与环境的影响,产生多种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语文探究,以实现课堂的增值。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
受到我国应试教学体系的影响,我国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都更加倾向于形式化、理性化,以分数为目标,严格要求,认真对待,为了更好地控制学生,维持秩序,甚至会刻意避免温和的情绪,以严肃苛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这样的思想也许能够起到一时控制学生的作用,但是却很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热情,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是负面的人生观,这是十分不利的趋势,却有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特别是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知识基础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基础建设的关键阶段,所以身心的敏感度自然很高。不同于成人,学生对于他人的情感变动感受能力更强,并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大效应,进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冷漠态度不仅不会产生正面影响,反而会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打击。意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摆脱应试思维的局限。以更加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无论自身面对怎样的负面情绪,都应当做好自我协调,并且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要素,激发学生的愉悦情感,例如可以将部分教学环节进行游戏化的设计,带领学生寓教于乐。学生在教师的正面情绪以及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及内容引导之下,自然会更快投入课堂,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意识到温和的情绪并不会让学生更加放纵,对于学生缺乏尊重,才会让学生不受管束,所以积极的情感与教学管理需求是并不矛盾的,正面的情感引导会让学生更容易投入课堂。
二、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在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力度基础上,教育必须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兴趣。因此,科学的构建课堂切入点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同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内容是具有极为紧密联系的,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能够对书面知识语言涵义产生理解,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升教材重組和加工能力,将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和发生的内容引入教学中来,并在课程资源中充分应用教师多年的个人知识储备和经验,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并将此作为课堂的开展的切入点,趣味性的开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进行《颐和园》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始正式授课前,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装饰品,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小的装饰、艺术品的价值和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接下来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颐和园的历史文物播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更加深入的了解课程内容,学生在对学生新的装饰品产生理解和较强的好奇心基础上深刻感知生活的气息。
三、科学创新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的实施往往穿插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此时语文教学方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情感教育的效果。为了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并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则应当对语文教学方法作以科学的创新和改革,比如引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等,都是促进情感教育高质量实施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形象生动地将春天的景色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大自然情境的包围下调动和培养起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如此便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课堂中实施了情感教育。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中设计一些表演活动,比如让学生扮演“春姑娘”和世间万物,并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合理的想象来模拟春姑娘和世间万物之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深刻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起对大自然喜爱的情感。在课堂结束之际,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课堂情感教育得以延伸和拓展,真正发挥出了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四、激活学生想象
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想象文中不同的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能发现,学生们常常会因为自身见识不够或知识水平不高难以掌握全部教学内容。学生由于经历的少,对课本中描写的一些情感难以想象,只能被动接受记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语文方面的热情不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教育其实是一个相互相通的过程,教师把学生想象力培养出来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更丰富。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勇敢上台展示自己,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之中。像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个诗中的孩童,身处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尽最大努力去感受《村居》中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带着自己想象出来的感情将《村居》这首诗朗诵出来。学生可能刚开始会害羞,怯于上台展示自己,这时教师要耐心鼓励。时间长了,学生的胆子练出来了,在台上也就更加镇定自若了,更容易切入想象场景中。可以说,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渗透情感,使学生更加感性。
五、结语
总之,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地位,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在创造生动的课堂教学的同时,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金芸芸.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8(7):171-172.
[2]袁静,郑朋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