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教师广泛的关注.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情境创设过分的强调,好像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数学课了,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喜羊羊头像 复习题,其次是喜羊羊头像 例题,再次是喜羊羊头像 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喜羊羊头像 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个喜羊羊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到底又有什么价值?教师虽然想通过喜羊羊的出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但这种脱离了生活,形式化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当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现实基础、合理选取情境素材为前提,使情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2.学习方式突出实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導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接受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这些知识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这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者先发给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有的用三角板量角,有的用直尺测边,有的在交流,有的在记录,有的在争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报探索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获得结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当然,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同时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适当点拨,指导适度,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3)改进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或是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多少探讨价值,只能流于形式;或是没有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只能走过场;或是在合作学习中,过于强调少数组织者的“说”,而忽视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听”和“做”.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该合作的时候合作,不该合作的时候就不合作.二是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三是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课堂练习突出实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首先是面上要注重提高作业训练的实效性,做到“少、精、活、实”,即量不求多,选题精当、针对性强,题目覆盖面广、题型富于变化,训练扎实,分析透彻,讲究方法.其次是要关注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层布置,分层训练,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高一层次的练习,使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提高.再次是坚持专项训练,突出重点.一是计算专项训练.常态下,每节课要预留3-5分钟为计算专项训练时间.二是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开展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专项训练,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每天向学生提供一道或趣味型、或拓展型、或实践性的数学题目,供学生思考、练习,教师进行相应的帮助、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专项训练档案,及时发现并记录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纠错分析讲评,并组织针对性练习.还可以根据学生每天训练的情况,分别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建立“计算能手”与“解题高手”等评选制度,同时设立“进步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训练的动力与兴趣.
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1.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情境创设过分的强调,好像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数学课了,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喜羊羊头像 复习题,其次是喜羊羊头像 例题,再次是喜羊羊头像 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喜羊羊头像 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个喜羊羊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到底又有什么价值?教师虽然想通过喜羊羊的出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但这种脱离了生活,形式化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当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现实基础、合理选取情境素材为前提,使情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2.学习方式突出实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導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接受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这些知识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这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者先发给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有的用三角板量角,有的用直尺测边,有的在交流,有的在记录,有的在争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报探索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获得结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当然,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同时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适当点拨,指导适度,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3)改进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或是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多少探讨价值,只能流于形式;或是没有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只能走过场;或是在合作学习中,过于强调少数组织者的“说”,而忽视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听”和“做”.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该合作的时候合作,不该合作的时候就不合作.二是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三是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课堂练习突出实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首先是面上要注重提高作业训练的实效性,做到“少、精、活、实”,即量不求多,选题精当、针对性强,题目覆盖面广、题型富于变化,训练扎实,分析透彻,讲究方法.其次是要关注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层布置,分层训练,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高一层次的练习,使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提高.再次是坚持专项训练,突出重点.一是计算专项训练.常态下,每节课要预留3-5分钟为计算专项训练时间.二是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开展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专项训练,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每天向学生提供一道或趣味型、或拓展型、或实践性的数学题目,供学生思考、练习,教师进行相应的帮助、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专项训练档案,及时发现并记录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纠错分析讲评,并组织针对性练习.还可以根据学生每天训练的情况,分别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建立“计算能手”与“解题高手”等评选制度,同时设立“进步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训练的动力与兴趣.
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