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高职英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英语教育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语言本身所隐含的人文精神的传授。教师在备课及授课时,尽力挖掘和渗透素材中的人文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英语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职英语;人文素养;策略
【作者简介】韩社侠,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是个人在长期的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特定的文化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中所获得的一种内在的气质修养,是一种文化积淀,这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人有书生气,某人有艺术气质”。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决定着人的外在行为,人文素质的高低,表现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文化素养、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各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内在需求,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能会出现的高智商、低情商的学生,不仅无益于社会,反而起到危害作用。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英语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育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语言本身所隐含的人文精神的传授,语言是否得体离不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也体现了个人的语言修养。另外,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既是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是对语言学习本身的一种促进。
二、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需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率、就业质量及创业能力。而人文素养教育正是基于这种需求,重视向学生传达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其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成为具备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一个人文素养缺失的人,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才”,也不可能真正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们的职业发展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以前仅靠单一的职业技能就能终身受益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那些一专多能、德才兼备、富有责任心、善于与人沟通合作、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人,才是最受时代青睐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亦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这样培养的人才是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人,面对新形势,他们懂得变通,学习能力强,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强。
3.有利于全人的教育。现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思想是由美国学者隆·米勒(Ron Miller)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其理念整合了 “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全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諧发展的“全人”。而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从广义来说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质,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质。比较而言,全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两者都强调了人的自我提升、 人的相处之道和人的社会态度。因此,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对全人教育的一种促进,全人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其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的人才。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21世纪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的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性和精神面貌的因素。”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1.改变学科偏见,重视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人文思想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制约着语言的发展。而一直以来只把英语当作“工具”式的教育模式,使大部分高职院校一味地轻英语重专业,英语课时一再削减,就是为了给专业课让出课时,这种做法严重忽略了语言学习后面所隐含的人文素养教育,只会把学生培养成“工具式”人才,阻碍其后续发展;另外,一部分英语学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认识模糊,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不足。 因此从上级领导到英语教师,都要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语言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逐渐认识英语学习对个人未来的择业和就业以及纵向发展的重要性。
2. 精心选取或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培养人文素养的载体和主要渠道。在教材建设方面,首先,应尽可能多地选取一些体现英美文化特点、原汁原味的真实语料, 这样既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又通过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其次,重视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素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素养内容,分析其人文精神,把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契机,恰到好处地把这些人文教育素材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以达到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在循循善诱中构建学生的人文理念。同时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品质,提高其思辨能力。比如,通过学习问路,引导学生如何礼貌地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升华为如何礼貌待人,说话有分寸;通过学习“Punctuality pays! ”,让学生了解守时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把守时的优秀品质传达给学生,教导学生学会对时间的管理,养成守时的习惯,成为懂得珍惜时间的人等。 3. 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长期的行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挖掘和渗透人文信息,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线上线下英语文化交流活动,达到课内外教学的结合,使得课堂氛围逐渐向英语文化渗透,以提升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亦可以通过英美文学赏析、欧美电影欣赏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及其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其性情;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文化内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人文素养为宗旨,教学组织安排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充分尊重学生需求; 以人文关怀为导向,以文化传承为贴入点,以语言知识的讲授为基础,课堂上师生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4. 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自我修养的内在渴求。人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外在的强化培养外,还需要个体自身的内在自我修养的渴求及其主动参与,方可达到双赢。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具有内在的学习潜能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这种潜能最大化地激发出来。赫洛克 (E.B.Hurlook)效应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以任何评价要好。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适时地采取激励性、分层性和期待性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个体差异,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其鉴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以及自我调节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习动机和目标更加明确,内在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内部潜力得以充分调动,促使其在不断地对照、调整和完善中,树立自信心,产生更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内驱力。另外,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
总之,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内在需求,那种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模式只会把学生培养成“工具式”人才,阻碍其后续发展。高职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人文教育的水平,积极探讨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以人文素养教育为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5(3):61-62.
[2]刘晓明.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2):88-90.
[3]韩社侠.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英语“学困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 2012(27):86-87.
[4]李昕.高職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 2018(33):184-185.
【关键词】高职英语;人文素养;策略
【作者简介】韩社侠,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是个人在长期的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特定的文化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中所获得的一种内在的气质修养,是一种文化积淀,这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人有书生气,某人有艺术气质”。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决定着人的外在行为,人文素质的高低,表现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文化素养、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各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内在需求,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能会出现的高智商、低情商的学生,不仅无益于社会,反而起到危害作用。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英语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育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语言本身所隐含的人文精神的传授,语言是否得体离不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也体现了个人的语言修养。另外,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既是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是对语言学习本身的一种促进。
二、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需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率、就业质量及创业能力。而人文素养教育正是基于这种需求,重视向学生传达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其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成为具备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一个人文素养缺失的人,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才”,也不可能真正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们的职业发展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以前仅靠单一的职业技能就能终身受益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那些一专多能、德才兼备、富有责任心、善于与人沟通合作、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人,才是最受时代青睐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亦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这样培养的人才是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人,面对新形势,他们懂得变通,学习能力强,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强。
3.有利于全人的教育。现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思想是由美国学者隆·米勒(Ron Miller)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其理念整合了 “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全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諧发展的“全人”。而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从广义来说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质,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质。比较而言,全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两者都强调了人的自我提升、 人的相处之道和人的社会态度。因此,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对全人教育的一种促进,全人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其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的人才。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21世纪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的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性和精神面貌的因素。”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1.改变学科偏见,重视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人文思想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制约着语言的发展。而一直以来只把英语当作“工具”式的教育模式,使大部分高职院校一味地轻英语重专业,英语课时一再削减,就是为了给专业课让出课时,这种做法严重忽略了语言学习后面所隐含的人文素养教育,只会把学生培养成“工具式”人才,阻碍其后续发展;另外,一部分英语学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认识模糊,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不足。 因此从上级领导到英语教师,都要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语言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逐渐认识英语学习对个人未来的择业和就业以及纵向发展的重要性。
2. 精心选取或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培养人文素养的载体和主要渠道。在教材建设方面,首先,应尽可能多地选取一些体现英美文化特点、原汁原味的真实语料, 这样既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又通过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其次,重视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素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素养内容,分析其人文精神,把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契机,恰到好处地把这些人文教育素材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以达到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在循循善诱中构建学生的人文理念。同时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品质,提高其思辨能力。比如,通过学习问路,引导学生如何礼貌地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升华为如何礼貌待人,说话有分寸;通过学习“Punctuality pays! ”,让学生了解守时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把守时的优秀品质传达给学生,教导学生学会对时间的管理,养成守时的习惯,成为懂得珍惜时间的人等。 3. 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长期的行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挖掘和渗透人文信息,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线上线下英语文化交流活动,达到课内外教学的结合,使得课堂氛围逐渐向英语文化渗透,以提升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亦可以通过英美文学赏析、欧美电影欣赏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及其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其性情;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文化内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人文素养为宗旨,教学组织安排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充分尊重学生需求; 以人文关怀为导向,以文化传承为贴入点,以语言知识的讲授为基础,课堂上师生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4. 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自我修养的内在渴求。人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外在的强化培养外,还需要个体自身的内在自我修养的渴求及其主动参与,方可达到双赢。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具有内在的学习潜能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这种潜能最大化地激发出来。赫洛克 (E.B.Hurlook)效应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以任何评价要好。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适时地采取激励性、分层性和期待性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个体差异,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其鉴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以及自我调节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习动机和目标更加明确,内在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内部潜力得以充分调动,促使其在不断地对照、调整和完善中,树立自信心,产生更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内驱力。另外,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
总之,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内在需求,那种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模式只会把学生培养成“工具式”人才,阻碍其后续发展。高职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人文教育的水平,积极探讨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以人文素养教育为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5(3):61-62.
[2]刘晓明.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2):88-90.
[3]韩社侠.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英语“学困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 2012(27):86-87.
[4]李昕.高職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 2018(3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