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阿Q悲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分析,大多是从“国民劣根性”这一角度切入。本文用人格心理层次的方法,对人物形象作了重新的阐释。
  【关键词】阿Q 鲁迅小说 心理学
  
  阿Q让人忍俊不禁,更让人掩卷长思,这个集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于一身的复合体,既自高自大又自轻自贱,既自命不凡又自甘为奴,既自欺欺人又自作自受。因此,“有幸”成为鲁迅针砭国民劣根性和奴性人格的最佳切入点,成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矛头指向。
  传统资料和教科书要么用阶级分析观点来解析阿Q心理和悲剧成因,要么把一切归咎于时代和社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众化视角。我更愿将阿Q还原成“人”,进而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解读《阿Q正传》,从另一个维度观照阿Q的人生,探讨其悲剧结果的必然性。
  马斯洛从人的本能出发,结合人阶段性发展需求,将人的需求大致分为六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如图所示:
  
  马斯洛认为,人只有在最底层的生理即动物性需求基本满足,生存延续无虞后,才可能进而试图满足更高一级的安全或者要求尊重的需求等等,最后才可能去满足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甚至超越的需求。那么我们不妨以阿Q的原型,从心理学需求角度层面去审视阿Q,看阿Q如何被社会所弃、为环境所逼一步步走向被虐杀的命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阿Q要求实现更高需求、改善自身处境的行为正当性。这种心理是天赋人权,身处未庄,即使一潭死水,过份沉闷压抑,但阿Q完全有权利主张更多的人生自主权,也有理由去要求尝试更好生活,正是众多阿Q们这种渴望改变现状的内在欲望,才使社会拥有或主动或被动前行的内驱力。
  具体说来,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无家无亲无子孙,无固定居所,暂居未庄,以打短工为生,穿破衣,着烂衫,吃上顿无下顿,以小偷小摸或赊欠度饥,甚而至于因调戏吴妈的“恶行”而被勒索走谋生的工作,失去工钱、布衫,抵押棉被、旧毡帽等,最后连褡裢也被赵白眼勒索强买。他生活无着,饥寒交迫,动物性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行全都成为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而他没有女人,未庄女性“敬”而远之,性的需求自然得不到满足,传宗接代也无从谈起。(以致有调戏小尼姑、跪求吴妈成全、土谷祠醉梦思春一节)由此可见,陈Q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基本上没有得到满足。
  其次,阿Q的安全也没得到保证,他为数可怜的财产因为对吴妈“图谋不轨”,而被勒索敲诈;破布衫、旧毡帽,棉被或当或押,工钱被扣,被地保索酒钱等,甚至褡裢都“贱买”给赵白眼,财物安全无从谈起。他因姓赵被打,因“调戏吴妈”被打,因“欺负”王胡被打,因“蔑视”假洋鬼子挨打,甚而至于不幸赢钱而挨打,最后因无妄之灾无端被剥夺生命。因而阿Q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没有被满足。
  那么阿Q爱与社交的需求得到满足了吗?纵观阿Q一生,在未庄这个“社会”,他社交范围局限于雇主家、土谷祠、王胡小D等,至于小尼姑等就只算忝列了。他没有朋友,缺少亲眷;认姓归宗想姓赵去寻找归宿也因赵太爷阻止而化为泡影;想厮混于赌徒中也被别人算计而没有群体认同感。他没能力爱别人,也没有被别人真正爱过,向吴妈求“爱”受挫成为他被未庄抛弃的导火索,而扭挫小尼姑脸蛋、夜梦思女人更是他缺少“爱”的流氓心性的流露。
  那么,阿Q得到尊重了吗?很显然没有。从中国传统伦理认可的“辈份”没有得到未庄“显贵”赵太爷响应,再到他要求“革命”的主张未被假洋鬼子许可,其它如赵白眼、地保,甚至同被压榨盘剥的王胡、小D、吴妈等,他们对于阿Q的遭遇,表情极其丰富:有幸灾乐祸、有取笑戏谑、有打骂欺辱、唯独没有尊重。如果生拉活拽以为阿Q下狱就审时把总让他别跪这种“伪”民主是尊重天赋人权,我除了认为阿Q就是人肉盛筵上的一道并不丰盛可口的配菜外,无话可说。
  再说,阿Q“自我实现”了吗?他拼命维护的自尊被剥夺、生命被戕害,连想拥有一个女人传宗接代的“朴素”愿望,也因“不得其门而入”竟横遭白眼、厌弃、驱逐,甚至想改变命运而自发“革命”的要求也被扼杀。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实现“翻身作主子”,从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收获报复者的快感,他“想什么就是什么,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的“宏图大志”象火星一样倏忽绝灭,所有想实现的梦想,也不过是画在空中的饼,显而易见,“阿Q”的“理想”并没有实现。
  “自我实现”昙花一现,超越自我更无从谈起,阿Q曾想超越“现实的残酷”,过一种“人上人”“人尽礼遇,人尽膜拜”、“人尽可欺,人尽可役”的生活。曾梦想拥有无上权力、从而占有财富、女人(这也是他“革命”的原始动机)。但这种超越的愿望最终随着无端送命而烟消云散,由于这种“超越”脱离了阿Q的性格定型,还超越了阿Q身处的时代和社会,所有试图“超越”现在的他的努力都付诸东流,阿Q也就此走上了不归路。
  因而,拙见认为,阿Q悲剧既然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国民的,那么从人的根本需要出发来探析,就具有超越阶级性论断的比较客观的理性视界,从而关于阿Q的研读和阐释才能与时俱进。
  ★作者简介:白咏春,新疆和静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运用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从“‘呈现’无法替代想象和感悟”、“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无法调和”及“学生思考及交流的时间被剥夺”等三个方面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的误区进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探讨,并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的语文课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2020年2月18日消息,自2020年起,日本将实施新的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方针。近年来,日本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报考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年的6000人减少至2019年的780人。为进一步鼓励社会人士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日本文部科学省基于日本教职员支援机构专家调研小组及中央教育审议会教员养成部门会议小组的讨论结果,制定了新的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方针。新方针主要在
【摘 要】发问,会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紧张起来,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发问;课堂教学;思维;效率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校于本学年特别设立了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教学开放月,在这期间,教师们可自由地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年级、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堂,去倾听、去学习。这一活动极大地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为教师创设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师
据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Cedefop)官网2019年12月12日消息,Cedefop在12月10日举行的第八届布鲁塞尔研讨会上向欧洲政策制定者展示了“CrowdLearn”在线工作平台中的技能形成和技能匹配的研究结果,以期解决欧洲有关职业教育与培训和就业的相关问题。  这次研讨会
摘要 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如果能创设一些精彩的闪光点,如精美而深刻的细节描写、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适当的议论抒情句,就一定能打造一篇“出彩”的作文。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记叙文 细节 情节    近年来,高考应试作文中议论文的比重越来越大了,写议论文的比例甚至达到了令人吃惊的90%以上。基于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在高考中精心打造一篇“出彩”的记叙文,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记叙文讲究以情动
摘要 诵读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长恨歌》为例,探讨了诵读方法在课堂教学申的运用。  关键词 《长恨歌》 古典诗歌 课堂教学 诵读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音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
据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官网2019年11月18日消息,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已从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公平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tudent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的研究资助计划中获得资助,调查澳大利亚年轻人参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和从事STEM相关职业的途径。ACER高级研究员朱莉·麦克米兰(Julie McMi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网站2018年4月13日消息,达拉斯县社区学院区(the Dallas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 District,DCCCD)的布鲁克海文学院(Brookhaven College)成为首所获批在“创新伙伴关系提升教育质量”(Educational Quality through Innovation Partnerships,EQUIP)实验项目中招生的
[摘要]在当下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自主学习”成了主潮流,而大教育家孔子那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恰切地诠释了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形势下,通过适当的方法、途径,让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善学、乐学”的自主学习的新天地,从而完美自己的人生。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自由发展”也定会成为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由发展 语文教学 教学模
【摘 要】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面对考生此类试题普遍得分不高的现状,笔者拟从辨体、缘象、遵路、明旨等宏观层面来谈谈阅读文学类文本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辨体 缘象 遵路 明旨    综观近几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一方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各省高考中此类题的得分普遍不高,据统计,该类题的均分不超过50%,对此,教师苦无良策,学生视之为险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