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教育资源 传承红色出版基因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编辑出版史”课程以红色出版史为切入点,将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教学,按照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路,整体设计、逐年推进,在学生中传承红色出版基因,获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红色资源;出版基因;课程思政
  北京印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印刷出版高校,以“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中国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进入新时代,学校顺应文化强国建设大趋势,把握建设出版大国新需求,紧密围绕国家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和首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新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传承红色基因”贯彻落实到中国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新闻出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依托“编辑出版史”课程,挖掘“红色出版物”“红色出版人”“红色出版机构”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按照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路,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筑牢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出版思想根魂。
   设计思路:根据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定位,结合学科专业特性和课程特点,用与学生亲近的出版“方言”,传播与学生亲近的红色出版故事
  学院的学科专业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根据学科专业的这一特性,学院党委提出了“政治引领、文化奠基,培养新时代有家国情怀高素质出版传媒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位。在这一定位指引下,“编辑出版史”课程结合历史的特点,以红色出版史为切入点,设计了一套落实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中“政治引领”的实施方案。
  1.整体规划,逐年推进。“编辑出版史”课程思政建设制定了三年规划,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以“红色出版物”“红色出版人”“红色出版机构”为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红色出版教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出版初心,用奋斗的青春把自己打造成有家國情怀的高素质出版传媒人才,自觉肩负起“出版强国”建设的使命。
  2.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编辑出版史”课程思政建设按照“一条主线、两个联动、三个结合、四个环节、五个目标”的整体思路推进。
  “一条主线”:在革命年代,以报刊为代表的红色出版是历史的记录者、传播者。因此,红色出版物中蕴含大量党史、国史、革命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版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编辑出版史”课程以1921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事业为主线,挖掘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出版物、出版人、出版机构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
  “两个联动”:一是师生联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挖掘、整理、编写、传播有代表性红色出版物、出版人、出版机构有关史料的过程中受教育;二是内外联动,依托“编辑出版史”课程,先在课内开展教育,再由课内辐射到课外。实现了“用1名授课教师撬动100名上课学生、再用100名上课学生撬动1,000名其他学生”的目标。
  “三个结合”:一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红色出版史作为专业课“编辑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红色出版史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教育底色与思政教育本色的有机融合;二是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结合,线下挖掘、实践、宣讲完成后,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红色出版故事,开展线上教育;三是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结合,课外教育的成果要汇编成读物、建立数据库、开设特色课程,最终转化成教学资源。
  “四个环节”:红色出版史教育包括“史料挖掘、社会实践、故事宣讲、线上互动”四个关键环节。史料挖掘环节,学生需要查阅一套文献、编写一份材料,形成对红色出版物、出版人、出版机构的全面把握;社会实践环节,学生要前往红色出版圣地或者遗址,开展考察调研,进一步收集素材,深化对红色出版的情感认同;故事宣讲环节,学生要在课堂、党支部、班级、学院宣讲其编写的红色出版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线上互动环节,学生须阅读推送的红色出版故事,跟帖留言自己的读后感,与同学们进行思想碰撞,进一步升华对红色出版的认识。
  “五个目标”:一是历史教育目标,通过梳理红色出版物的办刊历程、红色出版人的出版生涯、红色出版机构的发展脉络来实现;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整理红色出版物主编的办刊思想、红色出版人和出版机构负责人的出版思想来实现;三是读经典读原文目标,通过筛选报刊刊登、出版人编辑出版、出版机构出版的名篇名作来实现;四是使命意识目标,通过摘编与红色出版物、出版人、出版机构有关的红色出版故事来实现;五是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出版初心目标,通过前四个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主要做法:以红色出版融入专业教学为导向精心打造课程思政,深化学生对红色出版的知、情、意、行
  为了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红色出版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盐”,课程设计做到了两大转变:一是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负责策划、指导等,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负责挖掘、宣讲等;二是授课形式由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变成师生共演“合奏曲”。2017年以来,师生共演了以下七个篇章的“合奏曲”:
  1.查阅文献、共同备课,初步认知红色出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广泛查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代表性的100种红色报刊、100位红色出版人、60个红色出版机构的文献资料,参与到每年的备课环节。挖掘、整理文献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整理能力,而且使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有了较为全面把握。
  2.研读资料、编写教案,深刻理解红色出版。学生在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需要按照一定体例,编写所负责红色报刊、红色出版人、红色出版机构的宣讲教案,三年共编写教案260份。编写教案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提炼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使其对其中蕴含的红色资源有了进一步理解。
  3.开展宣讲、参与授课,内化红色出版精神。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师生宣讲、在班级向同学宣讲,而且评选出的优秀宣讲员还要向学院新生宣讲,三年共宣讲34场,听众3,000余人次。参与授课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红色出版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   4.推送故事、延伸课堂,扩大红色出版影响。在每年授课过程中,除各种宣讲外,还通过“向上吧!少年”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红色出版故事,把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线上,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三年共推送红色出版故事65个。
  5.线上互动、发表体会,检验文化传承实效。线上推送环节,要求选课学生关注“向上吧!少年”官方微信公众号,并跟帖发表一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在线上形成互动,用学生的跟帖教育学生。跟帖情况,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三年来共有1,000余条有思想内涵的跟帖。
  6.参加实践、奖励先进,培养红色出版骨干。遴选上述五个环节表现优秀的学生,每年暑假组建红色出版实践团,赴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等红色出版资源集中的地方开展主题实践,培养了一批对出版有坚定信仰的学生骨干,三年共有一百三十余名师生参加实践活动。
  7.筛选材料、编写读物,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每年授课结束后,筛选质量高、有代表性的文字材料,由学生负责策划、设计、排版、编辑、校对,编写成课外读物。这些读物在党校、团校学员以及每年入学的新生中免费发放,成为了传播红色出版文化的重要载体。课外读物出版的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主要成效:将立德树人思政工作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同向同行夯实出版人才培养思想文化根基
  1.学生有收获,坚定了理想信念。300余人次的學生宣讲、1,000余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的精彩跟帖,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收获,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挖掘、宣讲、传播红色出版故事,使自己在老一辈出版工作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更加坚定了从事出版工作的信念,更加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出版思想的理解。部分参与学生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年共有63名学生骨干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
  2.教师有成长,拓展了研究方向。正是由于“编辑出版史”这门课在红色出版方面的探索,不仅教师团队获批了两项省部级课题,专著《北京红色出版》入选市委宣传部编写的“北京红色文化丛书”,发表的十余篇论文也有一定影响,而且在学科建设上还拓展出了红色出版方向,学校为支持该方向发展,还专门建立了“红色出版研究中心”。
  3.成果有转化,开设了专业新课。三年共积累了1,800余份文献、120余万字的文本材料以及3本共30余万字的课外读物。这些成果不仅转化为“编辑出版史”“中国出版文化”等课程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和案例库,而且在挖掘红色出版史料的基础上,教师团队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出版思想”这门新课。
  4.建设有影响,取得了育人成效。“编辑出版史”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先后在全国出版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上作过主旨发言,听众涵盖全国150余所高校;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北京教育(高教)》、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进行过报道。正是由于建设成效明显,该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先后获得北京高校红色“1 1”示范活动、北京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等奖项。
   主要经验:把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构建长效机制,推动“编辑出版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示范引领
  1.找准切入点,重在教师课程设计。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切忌硬植入,要在找准切入点的基础上,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自然融入有关内容。
  2.寻找结合点,重在学生过程参与。课程思政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线下教育与线上互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教育。
  3.抓住兴趣点,重在讲好红色故事。故事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专业领域生动、感人的故事,又增加了亲切感。因此,挖掘有思想内涵的典型故事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4.明确关键点,重在保障机制建设。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建立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使教师在建设过程中有成长、有收获,才会激发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立勇.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9(1):40-43.
  [2]张养志,高杨文.坚定文化自信,以“出版方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北京教育(高教),2019(5):70-72.
  [3]高杨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用“方言”讲好故事—以北京印刷学院“红色出版史教育活动”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8(1):75-78.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以“旅游学概论”课为例,探索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旅游学概论”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包括确定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选择思政教育载体、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组织思政教育评价五个方面。基于此,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就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丰富教学手段,把握学生特点,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育人合
摘 要:高校如何将传统教学督导制度与现代教育评价和构建质量保证体系有机结合,这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也是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同济大学在构建“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本研全覆盖”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断改善督导评价和“升级”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基于质量保证体系督导评价“双轮驱动”,推动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把立
摘 要:通过对斯坦福大学Bio-X中心的案例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一些积极的科研文化特质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些积极的科研文化特质又与大学管理层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管理层的管理态度、行为和政策促进了积极教师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教师科研文化;跨学科研究组织;斯坦福大学;Bio-X研究中心  随着社会和科技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增加,科学研究从同质性、学科性以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本着“溯本寻源、传承创新”的宗旨,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的公办高等院校—北京服装学院,于2017年首次实施“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开展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该工程践行两年多来,在多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日前,本刊就这一专题采访了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  记者:
摘 要:为进一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了解毕业生和在校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分层抽样和追踪调研的方式,对1,389名同济大学在校生和近五年毕业生开展了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在校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普遍认为学校在体育设施、宿舍、实验室、学术讲座以及职业规划和指导等软硬件设施上需要改进;在课程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应该进一步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教育;同时,要注重
摘 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加强制度建设。对高校而言,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查找到的问题,明确整改方向,落实专项制度,以制度化的形式将活动的成果固化,并进一步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结合起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高校现代大学制度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发
记者:贵院是于2003年8月1日由顺义区政府创办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请您介绍一下,顺义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高学通: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54.8万人,常住人口73万。近年来,顺义区作为北京重点新城和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的临空经济区,经济迅猛发展,大批高科技企业相继落户。以北京现代汽车生产基地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以临空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对区域
刘吉臻,1951年生,山西人。1982年获华北电力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是该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北电力学院副院长、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2001年1月起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学部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技术二部副主任、国家电力科技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控专委会副主任、国际电气工程
摘 要:专业知识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对北京两所高校709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仍处于分化状态,父辈的学历和职业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生活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又进一步影响家庭文化活动和家庭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分化的家庭背景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不仅会对专业知识素养的促进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通
学院每年推行“在学籍高校统一报到,注册后共赴北航”的新生报到模式,在开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年访学生活前,为“双培计划”新生提供了解认识学籍高校的机会。学生在市属高校报到后,学院派专车,将新生们统一接至学校沙河校区,学院辅导员及“梦拓”(学院选拔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为新生发放新生物品,每位新生领到的校园一卡通中已提前存入100元人民币,极大方便了新生到学校后的生活,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