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那么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如何能更好的运用周边的自然资源,更好的去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呢?此次活动,正是利用大自然的教育素材,幼儿在自然角中“水培植物”的照顾过程中去亲身体验、实践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条件等。通过平时的观察加深对植物的关注,体验大自然的变化,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周边自然资源 ;自主探究 ;课程故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以兴趣为主线,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中班孩子对大自然的馈赠十分好奇,而教师应及时把握好这一契机。《指南》中中班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中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案例一]缘起
一抹绿色,一片清新;一抹绿意,一道风景;一方静谧的空间,一隅独特的存在,那是孩子们的秘密空间——自然角。
为了让孩子能有意识的照顾和学会观察周圍的事物,我们就在班级外面的走廊里创设了一个自然角,主要是想让孩子们通过小小的自然角培养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索的精神。于是我们就发动孩子们自己来创设布置我们班级的自然角。在创设自然角环境的布置中,刘语喆家长积极开动脑筋为班级带来了水培风铃——铜钱草,激发了孩子对水培植物的好奇,植物在水里也能长大?没有土壤植物会长大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找来透明的瓶子和植物,经过简单加工,一盆盆专属于我们班的每个孩子的水培植物就这样诞生了,观察、探究就此启幕!
二、把握探知欲望,引导幼儿更深层次的自主探究。
《指南》还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二]水培植物要喝多少水?
“老师,我的水培植物里只有一点点水了。”当当跑来对我说。
“我的小植物好像不爱喝水,怎么每天都是这么多水呢?”褚啸天说。
尤周骏问:“老师,水培植物每天要喝多少水呢?”
我说:“那怎样才能知道植物喝了多少水呢?”这时候吴欣怡、潘逸欣小朋友想到拿勾线笔画线的好办法,可是勾线笔画在瓶子上手一碰就没了,怎么办呢?孩子们又找了彩纸剪成细长条贴上去,可是加水时会把纸弄湿,几天一过,彩纸脏了坏了。小柠檬想到了和老师一起做书本标签时用到的即时贴很牢固,就说:我们用即时贴做水位线吧。瞧,瓶子上贴上了上下两条水位线,这样瓶子里的水少了,水位一下降就能看出来啦……
过了几天当当跑来对我说:“哇,老师,我的吊兰喝了一格水耶!”
云云说:“我的绿萝也喝了一格水咯!”
张士诚说:“天哪,我的铜钱草把水喝光了。”
有了水位线作参考,孩子的观察变得更直观了。他们在连续不断地观察和比较后发现,根须细密的植物吸水多,而根须少而粗的吸水相对就少。而且,他们还在植物因缺水枯死后总结出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当水面低于下水位线时就要及时给小植物补水,这样就能保证水培植物不被干死。
(案例三)咦,这是它的根吗?
水培植物通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一根根白白的根须长了出来。
“咦,这个粗粗的是根吗?”“铜钱草的下面很多细细的毛毛也是根吗?”“这些根好像长得都不一样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于是我说:“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东西是不是植物的根呢?”用惯了手机的孩子们立马想到了用手机百度。于是问我借了手机,到自然角去拍一拍、问一问,关于水培植物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一得到了解答。
原来,植物的根是各种各样的,铜钱草的根是须根,吊兰的根是气生根、红薯是块根……当然,把新获得的知识分享给同伴和爸爸妈妈就成了孩子们最乐此不疲的事情,俨然一个个水培植物小专家!
三、丰富游戏材料,在实践中正确解读幼儿需求。
在这一次的探究中,幼儿观察并经过自身的亲自实验进行比较。比较是幼
儿思维的一个基本的过程,通过比较幼儿能更加全面、精准的了解事物。对于在中班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教师都要进行了适当的介入,才保证了幼儿自主探究的科学性。《指南》中班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中提到:“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案例四)叶子怎么变黄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小柠檬发现她和同伴养的小植物的叶子都变黄了,而陈紫骍小朋友的小植物却还是绿油油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询问得知,原来,陈紫骍的奶奶给她的水培植物里加了营养液了,而且加过营养液的水培植物会越长越绿呢!
什么是营养液?营养液可以自己做吗?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原来营养液有好多种。淘米水、水果皮、蔬菜等等经过发酵都可以制作植物的营养液,那就一起动手制作营养液吧。
小实验:制作营养液
小点心剥下来的橘子皮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宝贝,他们小心地用剪刀将橘子皮剪碎放进了瓶子里,放一样多的水,一样多的橘子皮,一组孩子说需要加白糖,一组说不需要,盖紧瓶盖,贴上标签,写上制作日期,画上笑脸表示加糖了。网上的视频里说等一个星期就可以了,好期待啊!
这时候骁峣说:“老师,两瓶营养液怎么够这么多水培植物喝呢?”“对呀!我们班这么多植物怎么够呀?”这时候小柠檬说:“我们每人做一瓶不就好了嘛。”小朋友们也非常赞同小柠檬的建议。于是知道了制作方法的孩子们在家里又和家长一起找材料,动手制作营养液带到教室里。 云云拿着制作好的营养液对大家说:“我的营养液是萝卜皮和火龙果皮做成的。”
小苹果说:“我的营养液里放了菜叶哦。”
元宝说:“这是妈妈教我做的淘米水营养液。”
张睿宸说:“我这个是用木瓜做的。”
沒几天,自然角的墙角边很快有了一排五颜六色的,不同材料制作的营养液。
孩子们几乎每天都来看自己制作的营养液有什么变化
过了几天孩子们发现瓶子里的橘子皮涨大了。
当当和尤周骏也发现:同样材料的营养液,加了糖的营养液比不加糖的更加浑浊.
孩子们还发现有的营养液的瓶子鼓起来了,本来有点方的瓶身现在变得圆圆的,本来捏得动的瓶子现在捏不动了。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开始寻找答案。原来营养液发酵后,会产生一股气,瓶子是密封的,气跑不出去,瓶子就膨胀起来了。有了气怎么办?当然要及时放气啦,否则瓶子里的气太多了可能会爆炸哦。
“放气时又会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又开始进行实际探索,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们发现:打开胀气的瓶子时会听到“嗤”的声音,瓶子就瘪下去了,不胀气的瓶子打开时什么声音都没有,当骁峣打开自己的橘子皮营养液瓶盖时,瓶子里的气泡越冒越快,只听“嘭”的一声响,营养液就冲出了瓶子。
这时候骁峣大声的说:“老师,我闻到了一股臭臭的气味,太难闻了。”边说边用手捏了捏鼻子。张士诚说:“老师,我的橘子皮营养液是酸酸的,都是橘子的味道。”
水梨营养液是臭臭的,苹果、木瓜、青菜、淘米水……营养液都是臭臭的,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还凑到别的瓶子去闻一闻进行验证。
接下来孩子们都用自己制作的营养液去浇灌水培植物。现在喝了营养液的水培植物叶子开始由黄转绿,孩子们成功感十足。尝到甜头的孩子们更是把观察营养液的变化、及时给营养液放气、给家长介绍营养液的变化当成了他们每天来园后的重要“工作”。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需要不断地追随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探究具体事物,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四、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在自主探索中总结经验。
《指南》中班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中提到:“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案例五]呀!小绿虫
“啊”一声惊叫,小柠檬奔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用放大镜发现叶子和茎上面都有很多绿色的透明的小虫子,虫子还有很多脚,而且那个虫子的脚像蜘蛛一样多的。”
云云说:“老师,你用手机百度一下就知道是什么虫子啦!”
原来这小绿虫叫“蚜虫”,靠吸取植物的汁液生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越来越多,影响植物的生长。听罢此言,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誓把蚜虫消灭光。就此,消灭蚜虫的战役正式打响!
大战蚜虫!
第一回合:小柠檬用纸巾将每一片叶子表面都擦干净,在晚上放学时发现“蚜虫”又出现了。蚜虫胜!
第二回合:小柠檬将绿豆苗搬到水池那,用水冲洗绿豆苗,“蚜虫”不见了,但是第二天去看的时候,“蚜虫”又出现了。蚜虫胜。
在两次的失败后,孩子们的兴致受到了打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更加仔细的观察。他们发现,不仅在叶子的表面有蚜虫,叶子的反面和茎上还“驻扎”着大批的蚜虫,看来不把蚜虫的“老窝”端了是很难取得胜利的,调整作战方案,继续迎战。
第三回合:孩子们仔仔细细的将绿豆苗的上下、叶片的正反都洗了个遍,连瓶子也清洗了一遍。最后还使出网络高手们的杀手锏,用洗衣粉兑水后喷洒在绿豆苗的叶子和茎上面,蚜虫被消灭了!终于,孩子们在第三回合取得了胜利,蚜虫销声匿迹,水培植物又过上了营养足、无虫害的惬意日子!
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自然角里所馈赠的美好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珍贵的礼物,从小培养孩子关注身边事物,体会生命的节律、体验自己照顾植物的快乐,真正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与成长。自然角里蕴含了太多神奇的秘密!孩子们在观察、记录和照顾中不断有了新的发现,在发现中不断追随探索新的秘密,孩子的面前打开了一扇神奇之窗。我们周边的自然资源之一自然角这一个小小的角落却在不经意间触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不断自主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关键词 :周边自然资源 ;自主探究 ;课程故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以兴趣为主线,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中班孩子对大自然的馈赠十分好奇,而教师应及时把握好这一契机。《指南》中中班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中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案例一]缘起
一抹绿色,一片清新;一抹绿意,一道风景;一方静谧的空间,一隅独特的存在,那是孩子们的秘密空间——自然角。
为了让孩子能有意识的照顾和学会观察周圍的事物,我们就在班级外面的走廊里创设了一个自然角,主要是想让孩子们通过小小的自然角培养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索的精神。于是我们就发动孩子们自己来创设布置我们班级的自然角。在创设自然角环境的布置中,刘语喆家长积极开动脑筋为班级带来了水培风铃——铜钱草,激发了孩子对水培植物的好奇,植物在水里也能长大?没有土壤植物会长大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找来透明的瓶子和植物,经过简单加工,一盆盆专属于我们班的每个孩子的水培植物就这样诞生了,观察、探究就此启幕!
二、把握探知欲望,引导幼儿更深层次的自主探究。
《指南》还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二]水培植物要喝多少水?
“老师,我的水培植物里只有一点点水了。”当当跑来对我说。
“我的小植物好像不爱喝水,怎么每天都是这么多水呢?”褚啸天说。
尤周骏问:“老师,水培植物每天要喝多少水呢?”
我说:“那怎样才能知道植物喝了多少水呢?”这时候吴欣怡、潘逸欣小朋友想到拿勾线笔画线的好办法,可是勾线笔画在瓶子上手一碰就没了,怎么办呢?孩子们又找了彩纸剪成细长条贴上去,可是加水时会把纸弄湿,几天一过,彩纸脏了坏了。小柠檬想到了和老师一起做书本标签时用到的即时贴很牢固,就说:我们用即时贴做水位线吧。瞧,瓶子上贴上了上下两条水位线,这样瓶子里的水少了,水位一下降就能看出来啦……
过了几天当当跑来对我说:“哇,老师,我的吊兰喝了一格水耶!”
云云说:“我的绿萝也喝了一格水咯!”
张士诚说:“天哪,我的铜钱草把水喝光了。”
有了水位线作参考,孩子的观察变得更直观了。他们在连续不断地观察和比较后发现,根须细密的植物吸水多,而根须少而粗的吸水相对就少。而且,他们还在植物因缺水枯死后总结出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当水面低于下水位线时就要及时给小植物补水,这样就能保证水培植物不被干死。
(案例三)咦,这是它的根吗?
水培植物通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一根根白白的根须长了出来。
“咦,这个粗粗的是根吗?”“铜钱草的下面很多细细的毛毛也是根吗?”“这些根好像长得都不一样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于是我说:“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东西是不是植物的根呢?”用惯了手机的孩子们立马想到了用手机百度。于是问我借了手机,到自然角去拍一拍、问一问,关于水培植物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一得到了解答。
原来,植物的根是各种各样的,铜钱草的根是须根,吊兰的根是气生根、红薯是块根……当然,把新获得的知识分享给同伴和爸爸妈妈就成了孩子们最乐此不疲的事情,俨然一个个水培植物小专家!
三、丰富游戏材料,在实践中正确解读幼儿需求。
在这一次的探究中,幼儿观察并经过自身的亲自实验进行比较。比较是幼
儿思维的一个基本的过程,通过比较幼儿能更加全面、精准的了解事物。对于在中班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教师都要进行了适当的介入,才保证了幼儿自主探究的科学性。《指南》中班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中提到:“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案例四)叶子怎么变黄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小柠檬发现她和同伴养的小植物的叶子都变黄了,而陈紫骍小朋友的小植物却还是绿油油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询问得知,原来,陈紫骍的奶奶给她的水培植物里加了营养液了,而且加过营养液的水培植物会越长越绿呢!
什么是营养液?营养液可以自己做吗?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原来营养液有好多种。淘米水、水果皮、蔬菜等等经过发酵都可以制作植物的营养液,那就一起动手制作营养液吧。
小实验:制作营养液
小点心剥下来的橘子皮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宝贝,他们小心地用剪刀将橘子皮剪碎放进了瓶子里,放一样多的水,一样多的橘子皮,一组孩子说需要加白糖,一组说不需要,盖紧瓶盖,贴上标签,写上制作日期,画上笑脸表示加糖了。网上的视频里说等一个星期就可以了,好期待啊!
这时候骁峣说:“老师,两瓶营养液怎么够这么多水培植物喝呢?”“对呀!我们班这么多植物怎么够呀?”这时候小柠檬说:“我们每人做一瓶不就好了嘛。”小朋友们也非常赞同小柠檬的建议。于是知道了制作方法的孩子们在家里又和家长一起找材料,动手制作营养液带到教室里。 云云拿着制作好的营养液对大家说:“我的营养液是萝卜皮和火龙果皮做成的。”
小苹果说:“我的营养液里放了菜叶哦。”
元宝说:“这是妈妈教我做的淘米水营养液。”
张睿宸说:“我这个是用木瓜做的。”
沒几天,自然角的墙角边很快有了一排五颜六色的,不同材料制作的营养液。
孩子们几乎每天都来看自己制作的营养液有什么变化
过了几天孩子们发现瓶子里的橘子皮涨大了。
当当和尤周骏也发现:同样材料的营养液,加了糖的营养液比不加糖的更加浑浊.
孩子们还发现有的营养液的瓶子鼓起来了,本来有点方的瓶身现在变得圆圆的,本来捏得动的瓶子现在捏不动了。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开始寻找答案。原来营养液发酵后,会产生一股气,瓶子是密封的,气跑不出去,瓶子就膨胀起来了。有了气怎么办?当然要及时放气啦,否则瓶子里的气太多了可能会爆炸哦。
“放气时又会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又开始进行实际探索,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们发现:打开胀气的瓶子时会听到“嗤”的声音,瓶子就瘪下去了,不胀气的瓶子打开时什么声音都没有,当骁峣打开自己的橘子皮营养液瓶盖时,瓶子里的气泡越冒越快,只听“嘭”的一声响,营养液就冲出了瓶子。
这时候骁峣大声的说:“老师,我闻到了一股臭臭的气味,太难闻了。”边说边用手捏了捏鼻子。张士诚说:“老师,我的橘子皮营养液是酸酸的,都是橘子的味道。”
水梨营养液是臭臭的,苹果、木瓜、青菜、淘米水……营养液都是臭臭的,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还凑到别的瓶子去闻一闻进行验证。
接下来孩子们都用自己制作的营养液去浇灌水培植物。现在喝了营养液的水培植物叶子开始由黄转绿,孩子们成功感十足。尝到甜头的孩子们更是把观察营养液的变化、及时给营养液放气、给家长介绍营养液的变化当成了他们每天来园后的重要“工作”。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需要不断地追随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探究具体事物,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四、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在自主探索中总结经验。
《指南》中班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中提到:“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案例五]呀!小绿虫
“啊”一声惊叫,小柠檬奔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用放大镜发现叶子和茎上面都有很多绿色的透明的小虫子,虫子还有很多脚,而且那个虫子的脚像蜘蛛一样多的。”
云云说:“老师,你用手机百度一下就知道是什么虫子啦!”
原来这小绿虫叫“蚜虫”,靠吸取植物的汁液生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越来越多,影响植物的生长。听罢此言,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誓把蚜虫消灭光。就此,消灭蚜虫的战役正式打响!
大战蚜虫!
第一回合:小柠檬用纸巾将每一片叶子表面都擦干净,在晚上放学时发现“蚜虫”又出现了。蚜虫胜!
第二回合:小柠檬将绿豆苗搬到水池那,用水冲洗绿豆苗,“蚜虫”不见了,但是第二天去看的时候,“蚜虫”又出现了。蚜虫胜。
在两次的失败后,孩子们的兴致受到了打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更加仔细的观察。他们发现,不仅在叶子的表面有蚜虫,叶子的反面和茎上还“驻扎”着大批的蚜虫,看来不把蚜虫的“老窝”端了是很难取得胜利的,调整作战方案,继续迎战。
第三回合:孩子们仔仔细细的将绿豆苗的上下、叶片的正反都洗了个遍,连瓶子也清洗了一遍。最后还使出网络高手们的杀手锏,用洗衣粉兑水后喷洒在绿豆苗的叶子和茎上面,蚜虫被消灭了!终于,孩子们在第三回合取得了胜利,蚜虫销声匿迹,水培植物又过上了营养足、无虫害的惬意日子!
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自然角里所馈赠的美好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珍贵的礼物,从小培养孩子关注身边事物,体会生命的节律、体验自己照顾植物的快乐,真正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与成长。自然角里蕴含了太多神奇的秘密!孩子们在观察、记录和照顾中不断有了新的发现,在发现中不断追随探索新的秘密,孩子的面前打开了一扇神奇之窗。我们周边的自然资源之一自然角这一个小小的角落却在不经意间触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不断自主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