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我国伟大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的基础,早在1927年晓庄师范建校之初,陶行知就把“生活”教育的“活”字写在校旗上。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的痕迹,而且数学的应用也离不开生活,因此把生活日常融入平常的数学课堂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
关键字:陶行知;小学数学;生活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对现在的教育体系依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珠穆拉玛峰高8848.86米,某地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8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自身要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概念,明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把生活素材实实在在运用进来,令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数学。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形象化,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将生活场景及细节融入至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找寻数学的踪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只是纸张上的那一道道问题,而是发生于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是学习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是掌握了可以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本领。
(二)数学特别化,激发学生创新
数学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科,每一道数学题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解题思路和步骤却可以五花八门,所以说数学是一门严谨并富有变化的学科。而正是数学这一特质,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演变成千变万化的数学知识,给数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创新是思维的灵魂,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积累大量数学知识后,学生能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动力。培养儿童数学创新和创造能力,要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迹,要自主去完成“提疑—思考—实践与求索—解答”这一创新创造必经之路。
(三)数学探究化,鼓励学生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把数学课本上的题目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其实很多数学应用题就拟用了生活场景,最直接有效的解题方式就是亲自动手去实践,“曹冲称象”、“爱迪生巧算灯泡体积”一个个数学的故事让我们更明确了实践的力量。如果学生不去思考尝试,动手操作研究,那么就无法很好地去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对教师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关于如何去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贯彻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这三点。
(一)注重解读教材,促进学生理解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深度解读教材是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教材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有粗壮的树干,有繁茂的树枝,有无数的绿叶,这些代表了教材上每一个例题,每一个课后练习,都对应着不同的要求和目標,解读教材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只有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真正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才能做到目标清晰,把握好重难点的教学,让教师的课堂设计更加贴合学生的学情,联系实际生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反馈,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可以考察教师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良方。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反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反馈引领与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自我成就感,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注重实践引导,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边的世界,积极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阿拉伯学者伊木·穆加发说:“知识是果树,知识的应用就是果树结的果实。”如果一直偏重于书本上的知识点,应试学习,学生得到的必然是苦涩的“果实”。要得到鲜美饱满的果实,只有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充分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原来封闭的数学课堂中,走向广阔的世界。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抽象到具体,运用生活素材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生活”为镜呈现数学亮点,以“生活”为桥连接数学知识间的关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运用生活化素材,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复为简单,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切实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有效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确保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进数学活动中来。
(二)从认知到实践,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一般都从例题讲解引入,教师可以设计接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把小明小芳换成学生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用心去找到生活中合适的素材,选择合适的载体,以贴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习惯的方式加以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三)从数学到生活,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个检验,还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参考,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新时代的教学,课后作业不仅仅是笔头作业,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起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等的作用,使得整体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四、结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表现,而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先行者,需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启发学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苹果”,找到下一个“圆周率、自然数”,发现下一个“万有引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教材,但不应该拘泥于教材,要摆脱“教书人”这一刻板印象,教学知识更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参考文献
[1]刘震.生活化数学教学之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01):195-196.
[2]胡丽娟.生活,回归教学的本质——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82-83.
[3]李岳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析[J].教育界,2021(13):42-43.
关键字:陶行知;小学数学;生活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对现在的教育体系依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珠穆拉玛峰高8848.86米,某地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8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自身要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概念,明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把生活素材实实在在运用进来,令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生活中的数学。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形象化,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将生活场景及细节融入至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找寻数学的踪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只是纸张上的那一道道问题,而是发生于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是学习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是掌握了可以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本领。
(二)数学特别化,激发学生创新
数学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科,每一道数学题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解题思路和步骤却可以五花八门,所以说数学是一门严谨并富有变化的学科。而正是数学这一特质,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演变成千变万化的数学知识,给数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创新是思维的灵魂,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积累大量数学知识后,学生能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动力。培养儿童数学创新和创造能力,要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迹,要自主去完成“提疑—思考—实践与求索—解答”这一创新创造必经之路。
(三)数学探究化,鼓励学生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把数学课本上的题目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其实很多数学应用题就拟用了生活场景,最直接有效的解题方式就是亲自动手去实践,“曹冲称象”、“爱迪生巧算灯泡体积”一个个数学的故事让我们更明确了实践的力量。如果学生不去思考尝试,动手操作研究,那么就无法很好地去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对教师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关于如何去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贯彻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这三点。
(一)注重解读教材,促进学生理解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深度解读教材是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教材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有粗壮的树干,有繁茂的树枝,有无数的绿叶,这些代表了教材上每一个例题,每一个课后练习,都对应着不同的要求和目標,解读教材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只有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真正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才能做到目标清晰,把握好重难点的教学,让教师的课堂设计更加贴合学生的学情,联系实际生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反馈,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可以考察教师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良方。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反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反馈引领与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自我成就感,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注重实践引导,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边的世界,积极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阿拉伯学者伊木·穆加发说:“知识是果树,知识的应用就是果树结的果实。”如果一直偏重于书本上的知识点,应试学习,学生得到的必然是苦涩的“果实”。要得到鲜美饱满的果实,只有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充分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原来封闭的数学课堂中,走向广阔的世界。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抽象到具体,运用生活素材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生活”为镜呈现数学亮点,以“生活”为桥连接数学知识间的关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运用生活化素材,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复为简单,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切实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有效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确保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进数学活动中来。
(二)从认知到实践,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一般都从例题讲解引入,教师可以设计接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把小明小芳换成学生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用心去找到生活中合适的素材,选择合适的载体,以贴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习惯的方式加以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三)从数学到生活,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个检验,还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参考,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新时代的教学,课后作业不仅仅是笔头作业,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起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等的作用,使得整体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四、结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表现,而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先行者,需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启发学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苹果”,找到下一个“圆周率、自然数”,发现下一个“万有引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教材,但不应该拘泥于教材,要摆脱“教书人”这一刻板印象,教学知识更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参考文献
[1]刘震.生活化数学教学之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01):195-196.
[2]胡丽娟.生活,回归教学的本质——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82-83.
[3]李岳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析[J].教育界,2021(1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