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已通过全国人大审议。全国5万亿的财政收入,虽沉甸但毕竟有限,而发展需求无限,账应怎么做,钱该怎么分,不仅关系着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更描画着我们国家的今年、明年以至未来。
2007,财政调控五大措施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5.1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32.4%。您怎么看待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去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51304.0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4%,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收入征管加强。国民经济实际增长速度高于预期指标,特别是与税收直接相关的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实现利润等的实际增长都大大高于预期指标,相应的税收实际收入也高于预算数,这些因素直接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性、政策性和一次性增收因素的影响。比如铁道运输企业一次性上交售出国有资产收入;由于股市活跃和税率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较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减少了退税、石油特别收益金全年征收等因素,合计形成增收约3000多亿元。
过去的五年,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17.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9.6万亿元。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稳健的财政政策已经实行好几年了。2007年财政部在完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2007年,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稳健财政政策的有关措施,并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继续较大幅度地削减财政赤字,优化中央建设投资规模和结构。2007年财政赤字在年初预算比2006年减少300亿元的基础上,执行中又削减45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到0.8%。中央建設投资规模1344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等方面。
二是实施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措施。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减少了外汇占款,减轻了货币政策的操作压力。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增加了居民存款收益。降低了因物价上涨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益的影响。
三是调整完善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财税措施。完善出口退税,调整关税,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调整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范围,对部分资源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实施进口税收优惠,出台了对鼓励目录内产品和技术进口的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是采取了强化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措施。中央财政支出235亿元,地方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节能工程、中西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制定并出台了节能产品强制政府采购政策,将政府先采购的环境标志产品从856种增加到2823种。还实施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增加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的投入,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等。
资金流向:民生优先
关注民生问题是政府的一贯主张。您能盘点一下2007年中央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吗?
2007年,我们统筹安排财政支出,集中财力办关系民生的事,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薄弱环节。
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增加了801亿元。大幅增加了涉农补贴资金,如中央财政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支出276亿元,增长130%。支持35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在2万个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支出194.6亿元,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出115.7亿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360万亩,全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公斤。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及时安排资金支持抗灾救灾和扶贫开发。
二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困难家庭寄宿生受益。支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扩大资助比例,提高资助水平。
三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到全国86%的县(市、区),参合农民达7.3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试点,财政对参保居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重大疾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四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工作。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支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扩大优抚对象范围。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支持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历史拖欠。中央财政补助238亿元,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央财政支出383.7亿元,支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六是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中央财政安排51亿元,各地也报应加大了投入,并制定财政配套措施办法,明确相关税费扶持政策,支持各地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
2008,预算能帮多少家庭
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58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全国财政预 算收入的增长速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一是经济决定财政。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4.8%以内,再考虑与税收直接相关的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的预期增长情况,来预计各项税收将相应增长。
二是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等增减收因素。比如,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等,加强收入征管措施,将会增加部分收入;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降率翘尾、推进中部地区部分城市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将会明显减少财政收入:实施支持节能减排、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促进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将不同程度地减少收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特别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对金融、房地产等相关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速度会继续减缓,将相应减少一部分税收收入;年初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也会影响部分收入。
三是在经济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财政收入基数已经很大,其中有些还是一次性和特殊性收入,2008年这些因素或减少或没有了,收人增幅也会相应下降。
由此而言,2008年中央本级收入和全国财政收入按增长14%安排,是积极稳妥的。
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60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205.2亿元,增长15.4%。中央财政支出的安排将重点倾向哪些方面?
公共财政是“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2008年,我们将更加注重民生问题,中央财政支出重点安排和主要财税政策有四个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和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中央建设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水利、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巩固、完善和強化各项强农惠农财税政策。继续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合计5625亿元,比上年增千亿,逾三成。这部分钱主要用于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
三是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在上一年增长76%的基础上,今年又大幅增长45.1%,总计达1561.76亿元: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将全面实施。支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增长25.2%,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大力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1亿元,增长24.2%,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了20元。努力推动“住有所居”,帮助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安排68亿元支持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促进公共安全建设。
四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建设。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实施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继续推行节能产品强制政府采购政策。
理财:让钱花得更规范
理财是一门艺术。面对庞大的资金安排,财政部将采取哪些管理措施,让国家的钱花得更规范、更透明、更有效?
2008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推进各项财税改革。
一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08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其中安排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8467.02亿元,增长19.4%。改进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测算办法,严格新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的审核程序,做到科学设置。安排奖补资金440亿元,增加100亿元,调整和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建立县乡最低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积极推行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财力向基层倾斜的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进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办法。从2008年起,年度执行中如有超收,除按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有关支出,以及用于削减财政赤字、解决历史债务、特殊的一次性支出等必要支出外,原则上不再追加具体支出,都列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转到以后年度经过预算安排使用。推进综合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积极推进绩效考评试点,促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产品质量。中央、省、市(地)级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到本级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并逐步扩大到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进一步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切实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互动机制。将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监管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机构。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比上年增加90亿元,大力支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强清理化解乡村债务。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在河北、黑龙江和云南等三个省份实施一事一议奖补试点。推行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试点,逐步解决区域性和行业性农民负担问题。
四是强化支出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切实保障“三衣”、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人、车、会和网络、招待”等支出增长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实施出国经费零增长政策。超编人员不得纳入工资统发范围,擅自增设的机构不得纳入预算保障范围。在中央和省级单位全面推广公务卡。扩大专项转移支付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试点范围,研究建立监管机制。
2007,财政调控五大措施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5.1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32.4%。您怎么看待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去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51304.0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4%,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收入征管加强。国民经济实际增长速度高于预期指标,特别是与税收直接相关的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实现利润等的实际增长都大大高于预期指标,相应的税收实际收入也高于预算数,这些因素直接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性、政策性和一次性增收因素的影响。比如铁道运输企业一次性上交售出国有资产收入;由于股市活跃和税率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较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减少了退税、石油特别收益金全年征收等因素,合计形成增收约3000多亿元。
过去的五年,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17.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9.6万亿元。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稳健的财政政策已经实行好几年了。2007年财政部在完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2007年,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稳健财政政策的有关措施,并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继续较大幅度地削减财政赤字,优化中央建设投资规模和结构。2007年财政赤字在年初预算比2006年减少300亿元的基础上,执行中又削减45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到0.8%。中央建設投资规模1344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等方面。
二是实施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措施。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减少了外汇占款,减轻了货币政策的操作压力。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增加了居民存款收益。降低了因物价上涨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益的影响。
三是调整完善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财税措施。完善出口退税,调整关税,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调整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范围,对部分资源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实施进口税收优惠,出台了对鼓励目录内产品和技术进口的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是采取了强化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措施。中央财政支出235亿元,地方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节能工程、中西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制定并出台了节能产品强制政府采购政策,将政府先采购的环境标志产品从856种增加到2823种。还实施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增加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的投入,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等。
资金流向:民生优先
关注民生问题是政府的一贯主张。您能盘点一下2007年中央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吗?
2007年,我们统筹安排财政支出,集中财力办关系民生的事,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薄弱环节。
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增加了801亿元。大幅增加了涉农补贴资金,如中央财政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支出276亿元,增长130%。支持35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在2万个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支出194.6亿元,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出115.7亿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360万亩,全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亿公斤。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及时安排资金支持抗灾救灾和扶贫开发。
二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困难家庭寄宿生受益。支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扩大资助比例,提高资助水平。
三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到全国86%的县(市、区),参合农民达7.3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试点,财政对参保居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重大疾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四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工作。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支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扩大优抚对象范围。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支持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历史拖欠。中央财政补助238亿元,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央财政支出383.7亿元,支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六是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中央财政安排51亿元,各地也报应加大了投入,并制定财政配套措施办法,明确相关税费扶持政策,支持各地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
2008,预算能帮多少家庭
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58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全国财政预 算收入的增长速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一是经济决定财政。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4.8%以内,再考虑与税收直接相关的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的预期增长情况,来预计各项税收将相应增长。
二是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等增减收因素。比如,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等,加强收入征管措施,将会增加部分收入;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降率翘尾、推进中部地区部分城市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将会明显减少财政收入:实施支持节能减排、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促进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将不同程度地减少收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特别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对金融、房地产等相关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速度会继续减缓,将相应减少一部分税收收入;年初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也会影响部分收入。
三是在经济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财政收入基数已经很大,其中有些还是一次性和特殊性收入,2008年这些因素或减少或没有了,收人增幅也会相应下降。
由此而言,2008年中央本级收入和全国财政收入按增长14%安排,是积极稳妥的。
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60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205.2亿元,增长15.4%。中央财政支出的安排将重点倾向哪些方面?
公共财政是“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2008年,我们将更加注重民生问题,中央财政支出重点安排和主要财税政策有四个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和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中央建设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水利、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巩固、完善和強化各项强农惠农财税政策。继续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合计5625亿元,比上年增千亿,逾三成。这部分钱主要用于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
三是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在上一年增长76%的基础上,今年又大幅增长45.1%,总计达1561.76亿元: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将全面实施。支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增长25.2%,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大力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1亿元,增长24.2%,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了20元。努力推动“住有所居”,帮助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安排68亿元支持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促进公共安全建设。
四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建设。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实施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继续推行节能产品强制政府采购政策。
理财:让钱花得更规范
理财是一门艺术。面对庞大的资金安排,财政部将采取哪些管理措施,让国家的钱花得更规范、更透明、更有效?
2008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推进各项财税改革。
一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08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其中安排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8467.02亿元,增长19.4%。改进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测算办法,严格新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的审核程序,做到科学设置。安排奖补资金440亿元,增加100亿元,调整和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建立县乡最低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积极推行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财力向基层倾斜的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进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办法。从2008年起,年度执行中如有超收,除按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有关支出,以及用于削减财政赤字、解决历史债务、特殊的一次性支出等必要支出外,原则上不再追加具体支出,都列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转到以后年度经过预算安排使用。推进综合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积极推进绩效考评试点,促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产品质量。中央、省、市(地)级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到本级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并逐步扩大到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进一步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切实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互动机制。将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监管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机构。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比上年增加90亿元,大力支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强清理化解乡村债务。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在河北、黑龙江和云南等三个省份实施一事一议奖补试点。推行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试点,逐步解决区域性和行业性农民负担问题。
四是强化支出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切实保障“三衣”、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人、车、会和网络、招待”等支出增长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实施出国经费零增长政策。超编人员不得纳入工资统发范围,擅自增设的机构不得纳入预算保障范围。在中央和省级单位全面推广公务卡。扩大专项转移支付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试点范围,研究建立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