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老师往往不重视新课的导入,要么缺乏导入环节,要么千篇一律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显然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无味。其實“新课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引起学习注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置新课导入,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激情。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年代、事件、人名、地名等的记忆力。避免了课后的死记硬背。这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多年担任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对历史新课的“巧妙的导入”作过不少的尝试,在实践中颇有体会。
一、歌曲导入
选取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紧密相联的歌曲进行新课导入。一则营造学习的环境氛围,二则让学生回想所学过的内容,通过复习歌曲来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因为歌曲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活跃思维,既能激发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又能使课堂气氛宽松活跃。
例如:在教学《秦朝的统一》时,在课中设计《秦始皇》主歌曲《大地在我脚下》导入,在音乐的伴奏下接着播放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然后自然导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由此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开始新课的学习,既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加深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印象深刻容易记忆。
二、图片导入
音乐可以调动人的听觉感官,激发人的情感。图片可以调动人的视觉感官,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例如川教版中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可设置历史情景,用精彩的图片作为新课导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镜头一]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不经意中有一些掉在了地上。
[镜头二]一年后,他们再次经过此地,发现地上长出了几棵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采摘,一位妇女若有所思,并把果实内的种子又随手种了几颗。
[镜头三]又一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她发现自己有意种下的种子真的长出来,并且又结了果子,这妇女非常高兴。
[镜头四]女子在播种,男子在打猎捕鱼。教师引导提问:“屏幕上的图片上展示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从而顺理成章进入新课教学。
这样采用幻灯图片导入新课,充分发挥了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去诱发抽象思维的冲动,使导入活动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表演导入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体现在多样性、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堂导入环节也应让学生充当主角,借助他们以“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也会收到其它导入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秦朝的统一》中的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时,让学生设计以下对白,进行表演导入新课。
例1:秦国人:卖酒啦!(下转第23版)
(上接第22版)
齐国人:老板,我从临淄远道而来,我给你10个刀币换你两碗酒解解渴行吗?
秦国人:不行,你到别处去看看吧,我不需要你那玩意儿?
齐国人:这个原来赵国人用的铲币,你需要吗?我给你20个!
秦国人:也不要,这儿是咸阳,我们流行半两钱!
齐国人:真是的,钱都不要,是怎么了?真麻烦!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引导并提问:造成这次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货币不一样,度量衡不一样所造成的,自然而然的导入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一内容。
以表演剧的方式导入新课,既能促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并做好表演的充分准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掘其创造潜能,培养思维的能力。
四、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新课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但是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能太单调,呆板,否则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不能真正领悟历史的生动。
例如:在学习《秦的暴政》时,当时社会上的儒生与方士都在议论秦始皇的过,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秦始皇的话,你对儒生们的议论纷纷应如何对待?”。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发学生,并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老师所安排设计的一个个问题,以此作为新课导入,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完成去获取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五、辩论导入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记忆和掌握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建立起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要求学生用图片、电影、历史史料等各种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作为证据探究历史问题,并有意识设计论题,组织学生对“论题”展开正、反方的辩论,以此方式导入新课,也可以说这是历史新课导入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图片和史料。然后在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根据史料表述并按照事实说话去参与对“论题”的辩论。辩论题是:“南京大屠杀是否是事实”。开展辩前教师应先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企图用这种恐怖手段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但是日本右翼分子却否定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杀,在近些年来,日本仍不断有人否定南京大屠杀,说什么“存在许多疑点,至今仍有争议。”接着让学生根据南京大屠杀是否是事实的辩题分为正方:代表中国;反方:代表日本。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开展正反双方的大争辩,双方各抒己见。为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说出各自的理由。这样辩证说理,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也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直接介绍课题导入、悬念导入、实例导入、典故导入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出学生自主学习潜力。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好的新课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和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历史老师不可忽略新课导入。
一、歌曲导入
选取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紧密相联的歌曲进行新课导入。一则营造学习的环境氛围,二则让学生回想所学过的内容,通过复习歌曲来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因为歌曲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活跃思维,既能激发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又能使课堂气氛宽松活跃。
例如:在教学《秦朝的统一》时,在课中设计《秦始皇》主歌曲《大地在我脚下》导入,在音乐的伴奏下接着播放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然后自然导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由此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开始新课的学习,既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加深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印象深刻容易记忆。
二、图片导入
音乐可以调动人的听觉感官,激发人的情感。图片可以调动人的视觉感官,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例如川教版中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可设置历史情景,用精彩的图片作为新课导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镜头一]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不经意中有一些掉在了地上。
[镜头二]一年后,他们再次经过此地,发现地上长出了几棵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采摘,一位妇女若有所思,并把果实内的种子又随手种了几颗。
[镜头三]又一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她发现自己有意种下的种子真的长出来,并且又结了果子,这妇女非常高兴。
[镜头四]女子在播种,男子在打猎捕鱼。教师引导提问:“屏幕上的图片上展示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从而顺理成章进入新课教学。
这样采用幻灯图片导入新课,充分发挥了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去诱发抽象思维的冲动,使导入活动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表演导入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体现在多样性、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堂导入环节也应让学生充当主角,借助他们以“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也会收到其它导入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秦朝的统一》中的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时,让学生设计以下对白,进行表演导入新课。
例1:秦国人:卖酒啦!(下转第23版)
(上接第22版)
齐国人:老板,我从临淄远道而来,我给你10个刀币换你两碗酒解解渴行吗?
秦国人:不行,你到别处去看看吧,我不需要你那玩意儿?
齐国人:这个原来赵国人用的铲币,你需要吗?我给你20个!
秦国人:也不要,这儿是咸阳,我们流行半两钱!
齐国人:真是的,钱都不要,是怎么了?真麻烦!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引导并提问:造成这次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货币不一样,度量衡不一样所造成的,自然而然的导入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一内容。
以表演剧的方式导入新课,既能促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并做好表演的充分准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掘其创造潜能,培养思维的能力。
四、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新课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但是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能太单调,呆板,否则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不能真正领悟历史的生动。
例如:在学习《秦的暴政》时,当时社会上的儒生与方士都在议论秦始皇的过,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秦始皇的话,你对儒生们的议论纷纷应如何对待?”。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发学生,并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老师所安排设计的一个个问题,以此作为新课导入,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完成去获取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五、辩论导入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记忆和掌握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建立起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要求学生用图片、电影、历史史料等各种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作为证据探究历史问题,并有意识设计论题,组织学生对“论题”展开正、反方的辩论,以此方式导入新课,也可以说这是历史新课导入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图片和史料。然后在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根据史料表述并按照事实说话去参与对“论题”的辩论。辩论题是:“南京大屠杀是否是事实”。开展辩前教师应先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企图用这种恐怖手段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但是日本右翼分子却否定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杀,在近些年来,日本仍不断有人否定南京大屠杀,说什么“存在许多疑点,至今仍有争议。”接着让学生根据南京大屠杀是否是事实的辩题分为正方:代表中国;反方:代表日本。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开展正反双方的大争辩,双方各抒己见。为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说出各自的理由。这样辩证说理,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也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直接介绍课题导入、悬念导入、实例导入、典故导入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出学生自主学习潜力。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好的新课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和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历史老师不可忽略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