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有痕明月有照仍需灯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的五月,没有了母亲的母亲节,无尽的思痛,借几段记忆的文字,聊以安顿对父母亲的感念!
   记忆中的童年,不知道父亲在忙什么,除了吃饭的时间,很少见到父亲,里外总是母亲操劳的身影。小时最怕母亲去姥姥家,姥姥家路远,那时交通工具种类少,所以很少有机会跟着。记忆里,从母亲刚从村口消失的那刻起,就盼着她回来,这种盼,有渴望母亲带回“美味”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母亲离开的怕。盯着太阳过晌,会亟不可待地跑到村外,眼巴巴地去眺望那条消失在东岭的路,因为姥姥家就在路的那头。等待的时光,像哮喘的人的呼吸,丝丝拉拉的折磨人。每当有人从远处走来,总不思悔悟地以为是母亲,激动地跑着迎上去,如此三番五次,心情便随着日渐落山,慢慢低沉下来。天暗后,母亲还不回来,胆小的我便不再敢跑动,蜷缩在村头,恐惧的内心里一遍遍演绎着“狼吃小孩也吃大人”的种种版本,越害怕越担心,越担心就越瞎想,最后整个人蜷缩成一个恐惧的“疙瘩”……人都说“孩的娘耳朵长”,现在想来,母亲不但耳朵“长”,而且眼也“长”,因为不管多黑,总是母亲远远地叫着我的乳名先发现我,那带着哭腔叫着喊着迎上去的感觉,像重新得了娘一样!于今再走到村口,还是会停下来,向远处看一看,等一等,但心酸地知道,无论看多远,等多久,那回不去的童年里,再也不会有母亲出现在路的那头。
   记忆中的春天,总是那么的快乐和满足。在那物质贫乏的时代,春天里最好的馈赠不是什么红花翠叶,不是什么莺歌燕舞,而是春暖后,那一簇簇一串串的榆钱,那黏黏甜甜的榆钱,何啻“天上掉下的馅饼”。每当榆钱如堆的时候,村里的孩子闻讯汇聚到我家院子里崇拜地昂首看着我母亲,用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矫捷爬到那棵老榆树上,干脆麻利地折采榆钱枝扔下,树下的孩子,张臂嬉笑哄抢,那情那景,怎一个“欢乐”可以描述……孩子们吃剩下的,母亲会捡来洗罢,掺上豆面,上锅蒸饼,那个美味的感觉滑过少年的舌尖,一直延续到中秋,直到被月饼的“圆亮”代替……小时候,尽管日子很穷,可是,因为有母亲,所以记忆里满是快乐和无限的怀念。
   14岁初中毕业,母亲以我瘦弱为借口,不顾家庭条件的艰苦,供我去县城上学。在外求学的我看不到父母的劳累,但每当星期回家拿饭,路远天黑进门,总会看到昏暗的灯光将母亲羸弱的身躯皮影般映射在窗户上,不用想,那是母亲在为我准备好吃的。那些好吃的,我知道都是母亲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费尽心思攒的——父亲捞回的一小捧河鱼炸过,多年的老母鸡费劲产下的三两个蛋炒了,抑或母亲破例烙两个碗口大的油饼(极少的情况,因为面和油都是奢侈品)……那油饼母亲是从来不吃的,我吃一点,剩下的,母亲会全包在我的煎饼包里,嘱咐我和同学分享。那油饼,带到学校,已不是油饼,而是一种母爱的炫耀……当时,心安理得地享用,泯灭了多少父母的辛劳,现在更多地懂得了父母所受的苦,也更多了后悔和自责。其实,那时母亲身体就已经很不好了,经常劳累晕到。后来听邻居们说当时很多人都劝母亲,不要再让我上学了,可是,无论母亲的嘴上还是表情上,从来没表露出过她和父亲的不容易,更无从谈起让我退学。大学期间,母亲因患了胃病,舍不得花钱,转化成胃癌早早离我而去。也许因我年轻,也许因为还有健在的父亲,失去母亲,当时痛苦得撕心裂肺,但几年后,也慢慢放下了。时至今日,隨着人老知顾,对母亲的想念,越来越深切,对母亲的内疚,也越来越沉重。
   成家立业后,许是出于对母爱亏欠的一种救赎,我会经常把父亲接来,不成想,心目中威严的父亲,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儿子“蒙羞”地慢慢母性化了,他会整天窝在厨房收拾,水龙头拧大了都会惊恐地向客厅张望,陪着小心,注意晚辈的脸色,只要家里气氛不对,不管是不是涉及自己,就小心地提出回老家,背后里他对我说:他懂得社会,明白眼下。无非是怕儿子在中间为难,父母呀,他们自己再苦,也不愿意给儿女添一点点麻烦。
   父亲老了,怕麻烦别人哪里也不去了,回家看他弯着腰走路,我会说他,“你把腰直起来吧,弯着腰太显老了……”看他越来越多躺在床上,我也唠叨:“爷(山东莒县中北部地区对父亲的称呼),你别老躺着,对身体不好,躺着,也该把鞋脱了……”现在想来,我对父亲的种种要求,都是那么无知和自以为是:想想父亲送我时,掩饰着的不舍,拿着马扎,有意无意地出胡同,走大街,到村口,坐在那里,看我走远了,提着马扎,佝偻着身子,一如我童年期盼母亲回家的情形,无奈地看着儿子远去是多么无助!
   “子欲孝而亲不在”,想来字字都是泪。如今,没有母亲在家倚门等望,没有父亲村外的等待,老家的院子里,也许月光依旧,风吹榆钱、椿树飘香,可是没有父母在,那还是心中的家吗?我的家,在哪里?我的父亲母亲,又去了哪里?
   时至今日,不惑之年的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在母亲入土那夜说的话:明月有照仍需灯呀。是呀,月亮再亮,总有照不到的地方;世事再好,又有什么情感能代替父母的爱呢?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关键词:人格 智慧 知识 反思 学习    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环境要求英语教师具有与时代脉搏相联的新型品质。  (一)新的教学环境需要人格型教师  教师是育人的职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要遗弃过去那种虚假的不现实的崇高之外,更应该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都指出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这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要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更大的
数学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因此,其教育领域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讨喜的学科,因为其逻辑性和难易程度一
自主情景设计教学法是当前英语课堂上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通过设计相关情景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
鲁迅作品的主题向来争议颇多,《风筝》也一样。有《语文教师用书》这样解读:“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
一、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激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导入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趣”激发学生的“情”呢?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因此笔者认为一堂高效的英语课堂的导入应从视听说入手,做到:教学主题衔接紧密、教学材料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富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题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应用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的检验,但其价值目标却并不局限与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应该让学生通过解题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学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化学学习成绩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高中生对学习化学的热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告诉我们,从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让他们在各自最近的发展区
高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传统的课文教学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只停留在表层理解上,遇到推断题和深层理解题就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中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