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涉及语言转换里的源语言和目的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把翻译的目的考虑在内,灵活运用归化法和异化法这两种策略,实现源语言到目的语种文化因素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从而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翻译 文化因素 归化法 异化法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虽然有着相同之处,然而差别也非常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因为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而遇到一些问题。对于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处理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翻译界并没有明确的定论。从总体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对源语言文化采用异化策略,另一种是对目的语采用归化策略。
一、归化法
尼达是归化法的代表,他提出了“最接近自然对等”的概念。首先,他认为表达的翻译是自然而流畅的,翻译者应尽可能地把源语言行为模式转变为读者的文化;其次,他提出:“翻译的目的是沟通,与另一个文化的联系是不现实的,也是很危险的。”这就是说,翻译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应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译文”为基础,翻译者不能解释读者的智慧、想象和理解。
如在英译“亚洲四小龙”这个词语时,一些译者直接翻译成为“four-tigers”,虽然翻译得非常好,但是结合美国文化,会给人一个可怕的形象,所以这里的“龙”不能直接理解成“dragon”。
因此 ,当归化与原词相同,但一般都会有一些带有文化色彩词语的源语言时,翻译者的通常做法是“将原有词语和句法的语义进行把握,从译文中选取跟原有持有意义相同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通性,这些都可以从翻译里归纳出归化法。
二、异化法
异化法的支持者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方式,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在目的语文化里引入源语言的文化,使得目的语更加丰富和完整,更加具有表达的功效,表达的手段也多样化,这就给源语言文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与归化法相比,异化法能够改变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也是目的语与源语言的不同之处。异化法,一方面,能揭示源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更好地体现原文的表层意思,不仅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使得表达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能使读者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因为语言不但能方便交流,承载文化,还能反映和传递文化。
三、结论
什么时候使用归化法,什么时候使用异化法,翻译界对此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人们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异化法或者归化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两者的不同效果。要想探析归化法和异化法,翻译者不仅要从传统的翻译理论出发,还要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去构建翻译理论。只有这样,翻译研究才能取得进步。
对于一名译者而言,他应该考虑作者的目的、翻译的目的、文章的类型和读者等因素。只有找到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平衡点,翻译者才能运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向读者很好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宋静.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姜大维.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6).
[3]赵婵.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归化”与“异化”[J].社会科学家,2008,(7).
[4]郭林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异化与归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2).
[6]赵文兰,王洪月.谈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3).
关键词:翻译 文化因素 归化法 异化法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虽然有着相同之处,然而差别也非常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因为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而遇到一些问题。对于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处理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翻译界并没有明确的定论。从总体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对源语言文化采用异化策略,另一种是对目的语采用归化策略。
一、归化法
尼达是归化法的代表,他提出了“最接近自然对等”的概念。首先,他认为表达的翻译是自然而流畅的,翻译者应尽可能地把源语言行为模式转变为读者的文化;其次,他提出:“翻译的目的是沟通,与另一个文化的联系是不现实的,也是很危险的。”这就是说,翻译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应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译文”为基础,翻译者不能解释读者的智慧、想象和理解。
如在英译“亚洲四小龙”这个词语时,一些译者直接翻译成为“four-tigers”,虽然翻译得非常好,但是结合美国文化,会给人一个可怕的形象,所以这里的“龙”不能直接理解成“dragon”。
因此 ,当归化与原词相同,但一般都会有一些带有文化色彩词语的源语言时,翻译者的通常做法是“将原有词语和句法的语义进行把握,从译文中选取跟原有持有意义相同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通性,这些都可以从翻译里归纳出归化法。
二、异化法
异化法的支持者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方式,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在目的语文化里引入源语言的文化,使得目的语更加丰富和完整,更加具有表达的功效,表达的手段也多样化,这就给源语言文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与归化法相比,异化法能够改变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也是目的语与源语言的不同之处。异化法,一方面,能揭示源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更好地体现原文的表层意思,不仅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使得表达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能使读者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因为语言不但能方便交流,承载文化,还能反映和传递文化。
三、结论
什么时候使用归化法,什么时候使用异化法,翻译界对此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人们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异化法或者归化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两者的不同效果。要想探析归化法和异化法,翻译者不仅要从传统的翻译理论出发,还要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去构建翻译理论。只有这样,翻译研究才能取得进步。
对于一名译者而言,他应该考虑作者的目的、翻译的目的、文章的类型和读者等因素。只有找到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平衡点,翻译者才能运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向读者很好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宋静.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姜大维.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6).
[3]赵婵.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归化”与“异化”[J].社会科学家,2008,(7).
[4]郭林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异化与归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2).
[6]赵文兰,王洪月.谈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