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数十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并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分析,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目的在于使数学教学更加活泼有趣,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一、 引言
作为一名数学老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补充理论知识,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及内容。通过长期的工作、学习与积累,我有幸在这里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认知、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 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了解小学的数学教育“应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理清方向,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小学包含九年义务教育的前六年,经过小学教育,孩子们由懵懂无知到建立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具体到数学教学来看,就是“建立对基础数学概念的认知,能较好地理解基础数学理论及知识,并加以应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基本认知,以应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的运用以及为学生接受更高的教育打下基础。同时应当看到,教学中不仅应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数学技能与知识,还应当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 学习内容及特征
(一) 整体的知识框架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从整体的知识结构来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从最初的“数”、“形”的认识,到加减法、乘除法,以至更复杂的运算与问题,循序而渐进,有“量变”,也有“质变”,前期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基础概念及知识的教学,学生才可能在进一步学习中理解透,应用好。
(二) 知识元的学习
此外,从单个知识元的教学来看,第一步是“概念”的理解。“概念”是将生活中的问题总结抽象后概念化,成为数学词汇。因而“概念”本身包含很多信息,对真正的理解问题以至于后期的运用都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正理解概念,就没法真正弄清问题。因此,老师万万不能因为“考试不考概念”或者“在运用的时候概念似乎没有什么用处”而忽视对概念的教学。
在概念之后,就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学习解答的格式,并通过完成作业及考试进行反复练习以加强记忆。
问题的部分,由于“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可以看到,不同于初中、高中的抽象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上的诸多案例都以“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形式提出来,以方便同学的理解并激起学习的兴趣。因而,在课堂的练习中,老师可以让知识“活起来”,将书本上的概念与知识,与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发生关系,将同学们熟知的人物、事件带进数学题里,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调动学生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需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逻辑推理),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逻辑和思路,才能“吃透问题”,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这里,思维过程就和答题步骤结合起来了;标准的答题步骤,不是一种得到答案的形式(虽然的确可以通过“记忆性”的套用,而非实际的“理解”来获取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把思路与解答步骤一一对应,课后练习时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答题步骤,可以巩固学生对解答思路的理解与记忆。
最后,是运用的部分。这一部分,既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能通过运用巩固加强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应用中,通常的形式是各种习题的反复练习,也就是作业及考试。在这里,如果教师适当的将这种应用活用起来,比如让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说说你如何解决的”,并且与大家一起分享;既可以加深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可以培养数学思维,从而有利于培养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四、 小学生学习心理
(一) 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不易集中
小学生好奇心旺盛,有很强的探索欲。因此,注重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是鼓励孩童学习的巨大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抽象数学问题形象化,建立情景教学,比如利用讲故事或角色参与的方式,可以使得教学活泼生动。激发孩童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不应当严重的批评。可以适当而巧妙提醒,并通过表扬注意力专注的孩子或是表现有进步的孩子,对他们进行暗示与鼓励。此外,应当通过活泼生动的教学内容以及多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从而集中注意力。
(二) 渴望外界的积极回应
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期待得到外界的积极回应,这一积极回应来源于“权威者”与“同龄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教师的鼓励及肯定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很大。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积极鼓励的形式,既关注学生已有的出色表现,也要鼓励学生多做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同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十分重要,通过积极学生的带动作用,以互动或者帮助的形式,带动相对内向胆怯的学生一起学习。
(三) 心智不成熟,对正误的观念处于建立阶段
此外,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期,对“正、误”的观念还未形成,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指正,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表现。因此,老师自己对“正误”应当有正确的判断。学生犯错时加以提醒,多次犯错而不改正也应当批评,这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必要途径。同时应当注重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不对,错在了哪里。
五、 总结
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实践都很重要。数学教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同学的反馈并随之进行调整,多阅读教育类及专业相关的文章书籍,以实现自我提升。良好的数学教学,应当把握教学目的,掌握好的教学技巧,建立好的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互动;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指导,不偏袒,不强求;多鼓励,多互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目标,虽然很难达到,但我们应当为之努力,并不断向其靠拢。
参考文献:
[1]馮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2012.
作者简介:
宋世彬,重庆市,重庆市大足区双路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一、 引言
作为一名数学老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补充理论知识,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及内容。通过长期的工作、学习与积累,我有幸在这里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认知、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 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了解小学的数学教育“应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理清方向,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小学包含九年义务教育的前六年,经过小学教育,孩子们由懵懂无知到建立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具体到数学教学来看,就是“建立对基础数学概念的认知,能较好地理解基础数学理论及知识,并加以应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基本认知,以应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的运用以及为学生接受更高的教育打下基础。同时应当看到,教学中不仅应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数学技能与知识,还应当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 学习内容及特征
(一) 整体的知识框架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从整体的知识结构来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从最初的“数”、“形”的认识,到加减法、乘除法,以至更复杂的运算与问题,循序而渐进,有“量变”,也有“质变”,前期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基础概念及知识的教学,学生才可能在进一步学习中理解透,应用好。
(二) 知识元的学习
此外,从单个知识元的教学来看,第一步是“概念”的理解。“概念”是将生活中的问题总结抽象后概念化,成为数学词汇。因而“概念”本身包含很多信息,对真正的理解问题以至于后期的运用都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正理解概念,就没法真正弄清问题。因此,老师万万不能因为“考试不考概念”或者“在运用的时候概念似乎没有什么用处”而忽视对概念的教学。
在概念之后,就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学习解答的格式,并通过完成作业及考试进行反复练习以加强记忆。
问题的部分,由于“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可以看到,不同于初中、高中的抽象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上的诸多案例都以“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形式提出来,以方便同学的理解并激起学习的兴趣。因而,在课堂的练习中,老师可以让知识“活起来”,将书本上的概念与知识,与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发生关系,将同学们熟知的人物、事件带进数学题里,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调动学生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需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逻辑推理),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逻辑和思路,才能“吃透问题”,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这里,思维过程就和答题步骤结合起来了;标准的答题步骤,不是一种得到答案的形式(虽然的确可以通过“记忆性”的套用,而非实际的“理解”来获取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把思路与解答步骤一一对应,课后练习时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答题步骤,可以巩固学生对解答思路的理解与记忆。
最后,是运用的部分。这一部分,既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能通过运用巩固加强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应用中,通常的形式是各种习题的反复练习,也就是作业及考试。在这里,如果教师适当的将这种应用活用起来,比如让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说说你如何解决的”,并且与大家一起分享;既可以加深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可以培养数学思维,从而有利于培养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四、 小学生学习心理
(一) 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不易集中
小学生好奇心旺盛,有很强的探索欲。因此,注重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是鼓励孩童学习的巨大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抽象数学问题形象化,建立情景教学,比如利用讲故事或角色参与的方式,可以使得教学活泼生动。激发孩童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不应当严重的批评。可以适当而巧妙提醒,并通过表扬注意力专注的孩子或是表现有进步的孩子,对他们进行暗示与鼓励。此外,应当通过活泼生动的教学内容以及多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从而集中注意力。
(二) 渴望外界的积极回应
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期待得到外界的积极回应,这一积极回应来源于“权威者”与“同龄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教师的鼓励及肯定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很大。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积极鼓励的形式,既关注学生已有的出色表现,也要鼓励学生多做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同龄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十分重要,通过积极学生的带动作用,以互动或者帮助的形式,带动相对内向胆怯的学生一起学习。
(三) 心智不成熟,对正误的观念处于建立阶段
此外,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期,对“正、误”的观念还未形成,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指正,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表现。因此,老师自己对“正误”应当有正确的判断。学生犯错时加以提醒,多次犯错而不改正也应当批评,这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必要途径。同时应当注重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不对,错在了哪里。
五、 总结
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实践都很重要。数学教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同学的反馈并随之进行调整,多阅读教育类及专业相关的文章书籍,以实现自我提升。良好的数学教学,应当把握教学目的,掌握好的教学技巧,建立好的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互动;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指导,不偏袒,不强求;多鼓励,多互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目标,虽然很难达到,但我们应当为之努力,并不断向其靠拢。
参考文献:
[1]馮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2012.
作者简介:
宋世彬,重庆市,重庆市大足区双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