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超市化课堂 让孩子们乐学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之第二则,编排在第五单元最后一课。单元课标要求:“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此前学生仅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三篇文言文,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及学习方法习得均处于初级的启蒙阶段,因此,学生需要积累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此故事主要记述了陈太丘之子,七岁儿童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对话背景:客人无信。对话内容:客人无信,且对子骂父,元方据理斥责客人无信无礼。对话结果:客人服软,“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执信明礼、落落大方、正直不阿,维护自己及家父尊严的智慧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故事对公民道德建设、对净化不守信诺的社会风气具有弥足珍贵的社会价值,是对学生进行知礼明义、方正诚信教育的好教材。
  此文语言简洁、叙事完整、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且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大人与小孩的比较凸现主题,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教学用书之“教学建议”指出:“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取向】
  一、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把握节奏、感情基调,体悟情景、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探索文言文直译的基本方法,积累“去”、“舍”、“委”、“引”等常见文言词语。
  ③读懂文意,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以“诵——述——探”为主要教法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揣摩故事蕴含的深意,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故事对净化不守信诺的社会风气弥足珍贵的社会价值。
  ②认识“信”“礼”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诵读感知课文,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发展思维。
  ②难点:文言基本知识的积累。
  【教学脉络】
  一、视频故事 激趣导入
  浩浩历史长河,泱泱礼仪之邦,沉淀了中华民族许多优良美德的故事。现在请先看一个小故事,然后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故事蕴含的美德……这是一个千古流芳的诚信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之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这是怎样的一则文言故事呢?(屏展课题 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欣赏故事
  1.文学常识
  ①请看129面注解①。
  ②请齐读屏展补充的作者、作品基本信息。
  对于这则故事,我们主要采用“诵——述——探”的方法来学习;这里将开展“三读”。
  2.创境导读,断句正音
  ①屏展、师述导读要求。
  A.请注意“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友人惭”(cán)中加点字的读音。
  B.体会“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元方入门不顾”怎么读合适。
  ②教师随Flash动画朗读。
  ③回屏,学生齐读“导读要求”中的六个短句。
  3.学生畅读,体悟情境
  ① 屏展、师述畅读目标要求:
  诵读目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感情;读入情境。
  动手:圈点重音;勾画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
  ②学生畅读课文内容,体悟情景。
  ③学生齐声扫读屏上去掉标点符号的原文。(检测正音、断句效果)
  4.角色演读,再现情境
  ①屏展、师述演读目标。
  演读目标:用心体悟表情、动作、语言,读出对话双方语气和态度的变化。
  ②单双两列学生(两名一组)转身对面,扮角色对话演读。
  三、寻找钥匙 畅通文意
  1.文言直译,六字秘诀
  ①课件展示:以故事第一句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直译的四种方法。
  ② 归纳发现四种方法:
  A.加字:通过组词把古文中单音节词变成同义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换字:用现代文中意义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词。
  增补:增加或补充省略部分。
  留字: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官名、书名、朝代名等可不译。
  B.补充两种方法
  删字:删除某些凑足音节或标示结构的虚词。
  调序:用现代文的语序调整古文中少数特殊的句式。
  文言直译六字歌
  加→组词单变双
  换→替换意相同
  增→增补表意清
  留→保留不费心
  删→删除赘虚词
  调→调整特殊句
  2.学生尝试,疏通文句
  ①学生带着“钥匙”,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放声畅译全文。
  ②翻译接力赛。(七个学生一人一句,其他学生边听边看屏展译文;学生对翻译简评)
  ③词语抢答赛。(屏展句子;为了机会均等,可不举手、不站起来,词语一出,脱口而解)
  ④学以致用
  A.屏展“不期而同、瞻前顾后、舍近求远”三成语,
  B.学生先解释“期”“瞻”“舍”的含义,再举出与此词含义相同的成语。
  3.紧扣核心,复述背诵
  ①一生复述。(抓住三个环节:对话背景;对话内容;对话结果)。
  ②学生老师背诵赛。(齐背)
  四、合作交流 解答问题
  1.屏展交流题。
  ①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的言谈启示我们:做人要 。
  ②文章是通过 描写刻画他的?
  ③元方如何使友人由“怒”变“惭”的?他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⑤你认为文中有几人发怒?生活中怎样避免“怒”的发生?(梯度设问 引向生活)
  2.学生合作解答   3.①题回答完毕,屏展“信”“礼”合“人”字画,同时板书,揭示其含义:“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素养,已被中央文明委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五条中的一条。
  4.展示②③④⑤合作成果。
  5.归纳小结: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无信无礼、使他由恼怒变得羞惭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正直不阿的优秀品质,由此告诫大家做人要诚信明礼的道理。
  五、自主探究 发展思维
  这则故事语言简洁、结构完整、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看点、学点,又有思点和疑点,请大家自主选“点”:与作品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社会生活对话,请各抒己见吧!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附:赛课后记
  与所有赛手相比,我最大的劣势和最大的优势是:这课是我个人的课。从设课、谋课、疏课到锤课、熬课、养课,我几乎支取了自己教初中语文的全部积蓄。劣在它无法聚众之慧,优在我能据学生实情得心应手调整教学状态。较之他人,专家说:此课能获得教案、课件、讲课三项一等奖,主要有三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
  1.煽旺了渴求出彩的情火。借助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人脉,我对不同地区十几所初中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着:不感兴趣、不知怎样学、为何要学它、味同嚼蜡的困苦问题。鉴于此,我确定走三步棋:①每到一处,必和全班学生在教室里共进早餐,在生活的短暂瞬间进行情感对接,相机熏陶。②宏观传递“导学路径”。让学生对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前路产生好奇心,用他们最感兴趣的词语抢答赛、翻译接力赛、背诵赛等方式催生兴趣,磁引他们急速蓄积知识。③赛场开课前,扔出极度尊重的问语——“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引爆出最真诚、最热切的企盼欲望。接着用“摄像机正见证着你的智慧和风采,看谁更靓丽!”煽引学生的情怀,被煽得心旌飘荡、激情澎湃的学生们,亟待展现自己的风彩。
  2.扬起了愉悦竞争的风帆。这节课紧扣小学步入初中、儿童向少年过渡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营造教学快乐园:①趣味浓郁的开头,润物细无声。用“杀彘教子”动画视频,载着学生精神旅游中悟出故事蕴含的美德,悬念式导入课文。②“三三五N”的结构模式,兴趣逐浪高。三读、三赛、五探究、N层面对话,形成了愉悦竞争的洪流。三级赛课中,我神奇地得到了相同的学生数:64人,且三处男女生数几乎相等。于是我从举手的数量、答题的速度、探究的质量方面,挑起了性别间的学习竞争;小组间的效果竞争,个人靓丽形象竞争。③激情四溢的寄语,共享长生果。“诚信是生活的盐,诚信是社会的阳光,诚信是全世界的通行证,愿我们都拥有诚信吧!”的结语,让学生吮吸着排比比喻的语言营养,揣着“诚信”的人生蓄电主旨,沉醉在快乐之乡。
  3.点亮了信礼合人的心灯。在教学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我暗暗给自己加上了“师本目标”——教师自身所要达到、创新、超越的目标。七上教学用书“教学建议”指出:“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很多资料、很多教师,将本课的价值观浅留在学生能说出诚信的道理上。我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用ppt课件动态展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信礼合人”的字画。并边板书边诠释:“明礼诚信”自古到今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信”“礼”而合才算一个真正的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被中央文明委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五条中的一条;大家要用一生践行它!此刻,许多学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澄澈的眼神昭示——“信礼合人”点明了他们做人的心灯。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出了他们获得新知的畅快。于是教学的第五板块“自主探究 发展思维”:与作品中人物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社会生活对话时,水到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击中作品中人物要害的、反省自己的、针砭时弊的、质疑“过中不至”的、谈不诚信危害的……要有尽有、无所不有,由个人到群体,从国家到世界,他们把诚信的内涵深化、升华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说:“这堂课是我们的精神大餐!”
  [作者通联:湖北广水市广办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三月下旬,本区某校高中语文组推选一位青年教师参加校级公开课评比。这位青年教师确定教学小说《守财奴》。他用了差不多一周时间查阅各方面的资料,最终精心设计了一份教案,提交给全组教师评议,组内老师一致觉得不错。但是这位青年教师连续试教两次都感觉课堂死气沉沉,组内老师听课后又觉得提不出好的改进意见。于是,教研组长请我去听课诊断一下,迫切希望我能够指导改进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案例描述】 
拿起董旭午老师新著《真教语文 教真语文》,我眼前一亮,头脑中浮现出听过教过的许多课例。我在想,我教的是“真语文”吗?深入品读这本书,我更感觉到,“真语文”不是“生活 语文”,而是语文和生活的水乳交融,是基于生活,融入语文,是两者的交融共生,是既教文又立魂,是实实在在的归真返本。“真教”还是要讲究方法和艺术的。写作本文就是想通过董老师的一些生活化课堂教例,来与大家一起品鉴并分享其课堂导引艺术。  一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推行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已是语文教学的必然之举,并已经成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一道旖旎的风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为师生提供了共舞的恢恢空间!  但笔者在长期的语文一线教学中,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很多阅读课堂的多元化个性解读,绝大部分依旧停留在对文本主要对象的解读上,文本解读的视野还不够宽广,改革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依旧在“戴着镣铐跳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这不能适应学生对语文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要。语文课程资源除了课内教学资源,还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等课外学习资源。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正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用语习惯。如“正能量、高
在我看来,《背影》的主题表述,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篇人人都能读,人人都可能有不同感受,人人在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都可能有不同感受的作品,到底给了人人怎样的启示和共鸣,并由此激发我们思考、追问和认定:人生不同的生存生活状态,该有怎样合理的面对。  这是困难的,但语文人还是应该努力去迈入这个堂奥,窥其精髓,把这不朽经典的“真味”、原味和美味发掘出来,奉献给世人。瞄准这样的理念和目标,当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之一。自2000年开始,我们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一直采用“定点背临·深度模仿·创意表达”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背临与模仿   背,就是背诵,就是熟读文章后,不看原文能把其复述出来。临,即为临摹,即以名家书画为蓝本,模仿学习。古代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他们都勤于临帖,善于临帖。由临摹走向创新,这是书法、绘画艺术的规律。写作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据统计,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是用在评价以及与评价相关的活动上。这些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难以区分,本身就具有一体化的特点。正因如此,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蒂金斯(Stiggins,R.)认为,如果评
自1968年美国著名的作家杰·唐纳·怀特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以来,人们意识到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将其纳入课程系统,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教育。然而就目前情况来讲,生命教育还没有完全引起重视。一方面,我们总在寻找宏大的材料,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忽略了我们身边的最为鲜活的材料。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碗阳春面》就是最典型
玛蒂尔德以其生动、丰满颇具争议的形象在评价中出现了多元解读。传统评论基本上倾向于把玛蒂尔德定位于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资典型。由此也认定莫泊桑写作小说的意图正在于此。然而,如果我们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究竟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德性,还是人类本有的劣根性?它们区分的底线恐怕不是一语可断定的。玛蒂尔德这样一个从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女子转化为一个勤劳、质朴、真诚、自然而为的具有朴素主义自然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在《对话》栏目中曾经播出过一期由中美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录制的一个节目。节目中,在“价值取向”的考查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人选择了“美”,无一人选择“真理”和“智慧”。接下来是制订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先是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