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也成为了现代人最为关注的教育阶段之一。而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教导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为了幼儿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工作。人类的幼儿成长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其对于外界的影响因素最为敏感,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幼儿实际的情况,以遵循幼儿成长规律为前提,将教育内容做到细致化,并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三字经》中就已经将幼儿习惯进行了准确的概述,其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里提到的“习”主要指的就是人的习惯。可见我国古人对于幼儿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已经提起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出幼儿是人们行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行为习惯的教育而言,幼儿阶段是最好、最重要的时期。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方式
1.融入教学活动
在人类的生长周期中,处在3岁到6岁之间的幼儿时期,其本身的自控能力是最差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知道怎样完成一件事情,但并不了解完成这件事情的意义,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不良习惯的产生,同时让好的习惯无法在幼儿行为中进行养成。针对于这类情况,幼儿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教学活动,以此强化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带领幼儿唱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歌词涉及礼貌、文明、礼让、友爱等内容,并帮助幼儿去理解歌词的意义;还可以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导幼儿如何分辨好的习惯与坏的习惯;还可以利用我国目前设立的各类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妇女节、母亲节以及父亲节,让幼儿多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培养幼儿感恩的习惯;或者在国庆节前教导幼儿们爱国的重要性;或是在端午节时教导幼儿们爱国人士的伟大情操等等。
2.利用游戏教学
人类幼儿期属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但同时幼儿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这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对于幼儿习惯的诱导教育不可能一气呵成,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达到既定效果的。为了在重复的教学过程中避免因枯燥而带来的厌学情绪,需要利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设定情景扮演游戏,让幼儿亲身经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加深幼儿对于好习惯的印象,例如“我是小小交警”、“宝宝小超市”“迷你医院”“我有一双小能手”等等,让幼儿们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对身边的事情有所了解,对各类好的行为、语言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教导幼儿要爱惜游戏工具,在游戏过后要主动将游戏工具收拾整齐。这样经过反复的巩固,就能够让幼儿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3.幼师以身作则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指出,儿童社会行为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对身边最亲近人的观察和模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幼师作为幼儿教育主体,其与幼儿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是幼儿进行行为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因而,幼师的言行举止、谈吐动作都将给幼儿的行为习惯带来影响,在长期的影响下,幼儿就会形成自己认知中的行为标准。幼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要求幼儿去做,而自己却不做同样的事情,应该在教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身体力行,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在接受幼儿的帮助时要习惯性的多说谢谢,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外出遇到幼儿及其家长时要热情地进行交流,让幼儿了解礼貌用语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诱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配合教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已经广泛的被现代人所了解,家长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过程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幼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教学互动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所受的教育,同时也教导家长如何正确的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另外,对于一些在行为上已经出现不良习惯的幼儿,应及时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源头。教师还需要组织各类亲子活动,让父母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改变家长的一些固有思维和习惯,从而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在良好习惯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岁定终身”这句话是老百姓中流传的俗语,就是说孩子三岁时的行为习惯可能会跟随他一生,虽然在时间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对于这句话的引申含义没有人觉得是错的。因此,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几点问题进行注意。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环境因素从侧面增加教学效果;其次,还需要遵循幼儿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不同,施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第三,教育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够一味的严格要求,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强制对幼儿进行教管只能造成幼儿的心理损伤,对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
幼儿时期的儿童自控能力有限,对于外界事物的模仿能力却较强,这直接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
[2]陈沛媛.董雅芬.重习惯养成,让孩子终身受益[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5)
[3]张丽萍.一日活动中大班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与实施途径[J].新课程(下),2011(03)
[4]赵金霞.王美芳.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同伴交往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5)
作者简介:
笪明月(1985~ ),女,汉,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人,2002年毕业于昆明市南方青年进修学院艺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现供职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三字经》中就已经将幼儿习惯进行了准确的概述,其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里提到的“习”主要指的就是人的习惯。可见我国古人对于幼儿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已经提起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出幼儿是人们行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行为习惯的教育而言,幼儿阶段是最好、最重要的时期。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方式
1.融入教学活动
在人类的生长周期中,处在3岁到6岁之间的幼儿时期,其本身的自控能力是最差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知道怎样完成一件事情,但并不了解完成这件事情的意义,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不良习惯的产生,同时让好的习惯无法在幼儿行为中进行养成。针对于这类情况,幼儿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教学活动,以此强化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带领幼儿唱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歌词涉及礼貌、文明、礼让、友爱等内容,并帮助幼儿去理解歌词的意义;还可以给幼儿讲一些童话故事,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导幼儿如何分辨好的习惯与坏的习惯;还可以利用我国目前设立的各类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妇女节、母亲节以及父亲节,让幼儿多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培养幼儿感恩的习惯;或者在国庆节前教导幼儿们爱国的重要性;或是在端午节时教导幼儿们爱国人士的伟大情操等等。
2.利用游戏教学
人类幼儿期属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但同时幼儿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这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对于幼儿习惯的诱导教育不可能一气呵成,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达到既定效果的。为了在重复的教学过程中避免因枯燥而带来的厌学情绪,需要利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设定情景扮演游戏,让幼儿亲身经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加深幼儿对于好习惯的印象,例如“我是小小交警”、“宝宝小超市”“迷你医院”“我有一双小能手”等等,让幼儿们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对身边的事情有所了解,对各类好的行为、语言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教导幼儿要爱惜游戏工具,在游戏过后要主动将游戏工具收拾整齐。这样经过反复的巩固,就能够让幼儿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3.幼师以身作则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指出,儿童社会行为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对身边最亲近人的观察和模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幼师作为幼儿教育主体,其与幼儿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是幼儿进行行为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因而,幼师的言行举止、谈吐动作都将给幼儿的行为习惯带来影响,在长期的影响下,幼儿就会形成自己认知中的行为标准。幼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要求幼儿去做,而自己却不做同样的事情,应该在教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身体力行,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在接受幼儿的帮助时要习惯性的多说谢谢,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外出遇到幼儿及其家长时要热情地进行交流,让幼儿了解礼貌用语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诱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配合教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已经广泛的被现代人所了解,家长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过程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幼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教学互动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所受的教育,同时也教导家长如何正确的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另外,对于一些在行为上已经出现不良习惯的幼儿,应及时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源头。教师还需要组织各类亲子活动,让父母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改变家长的一些固有思维和习惯,从而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在良好习惯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岁定终身”这句话是老百姓中流传的俗语,就是说孩子三岁时的行为习惯可能会跟随他一生,虽然在时间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对于这句话的引申含义没有人觉得是错的。因此,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几点问题进行注意。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环境因素从侧面增加教学效果;其次,还需要遵循幼儿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不同,施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第三,教育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够一味的严格要求,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强制对幼儿进行教管只能造成幼儿的心理损伤,对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
幼儿时期的儿童自控能力有限,对于外界事物的模仿能力却较强,这直接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
[2]陈沛媛.董雅芬.重习惯养成,让孩子终身受益[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5)
[3]张丽萍.一日活动中大班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与实施途径[J].新课程(下),2011(03)
[4]赵金霞.王美芳.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同伴交往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5)
作者简介:
笪明月(1985~ ),女,汉,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人,2002年毕业于昆明市南方青年进修学院艺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现供职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