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究实验是在学生不知道问题答案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含收集资料数据、分析思考等)找到答案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采用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通过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猜想、对实验装置设计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控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精神。
一、利用探究式实验,感受物理学习的喜悦
在物理的实验教学法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引领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从中得到学习物理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知识是学生亲自体验到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调动多种感官,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互动性会更强烈。在这样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收获知识、方法,而且会感受到探究的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我在“磁场”一节的教学中,首先举例: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知道它的存在?空气也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感知它的存在?学生回答:用电流表测或接入小灯泡即可。紧接着我马上指出,这就是物理学中常见的转化法,而我们今天开展的探究磁场这种物质的存在也要用类似的方法。用小磁针的转动来说明磁体周围的特殊物质磁场的存在。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我们又顺势引如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这时又让学生回忆光线的引入用到了什么方法?学生马上回答:建模法。我又问:那我们引入磁感线用到的正是这种方法,这样物理研究的一些方法就顺利地教给了学生。
二、在探究中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以选择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同时,作为指导性学习,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从中选择课题方向或内容。实践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方案很多,如:怎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家用电器实际功率的测定;不用卷尺测楼房高度等等。
三、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
在物理的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我们在确定实验的主题后,就要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做出猜想,然后引导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实验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引导小组成员凝聚小组的战斗力,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智慧,把每一个人的发现、思考、想法等在组内交流,最终形成小组合作的成果。真正发挥小组战斗力强、凝聚力强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小组成员的确定、小组长的担任、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等,教师都要用心思考。当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汇报时,汇报的同学代言的是本组的探究成果,而不是个人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完善,组外成员可以质疑、挑战等。学习小组的组合要具有科学性,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真正实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组与组之间大致均衡,才能形成小组学习的合力,组际间的竞争力。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白自己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自己的分内任务,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要有集体的荣誉感,要有“我为小组争光荣”的决心和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是否有实效性,取决于小组合作成员是否共同努力,所以每个小组成员要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也是个人学习成功的有效展示。在对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要既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这样集体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会引导学生既关注个人的成长又关注集体的荣誉。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主要看小组成员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具体、充实。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看小组成员合作时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热情,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否圆满,学习上是否有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教师则要处理好指导学生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不能说得太多、太细,更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师要做好指导、点拨、调控,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四、做好探究活动结束后的归纳分析论证、交流总结工作
探究活动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及时的收集记录、分析和处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推理、概括和总结等思维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能力。这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重中之重,这种能力的增强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比如,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给学生提供器材,学生进行探究后取得了机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最后分析数据的过程相当重要,在本期该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控制斜面长相等,所以没能正确得出结论。有些组探究很成功,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计算能力,导致数据出错,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些组计算准确,但没有一定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出的结论没有说明“在斜面长相同的情况下”这个前提条件,致使结论不够准确和完善,今后还要加强探究实验的指导。
五、把探究实验深入到课外和家庭
探究实验的课外延伸,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了一些物理规律、原理以后,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原理,光凭做习题是不行的,同时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大力提倡学生探究实验深入到课外和家庭中去做,作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有效的一个补充,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过照相机原理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摄影小组活动,探究照相机的使用方法,这样学生会对照相机的原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学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探究望远镜的制作,学过照明电路后,组织学生探究简单的照明电路安装,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可让学生探究测力器的制作,学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探究杆秤制作等等,学生会从物理实验的大量探究中,看到物理知识的应用,看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一、利用探究式实验,感受物理学习的喜悦
在物理的实验教学法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引领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从中得到学习物理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知识是学生亲自体验到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调动多种感官,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互动性会更强烈。在这样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收获知识、方法,而且会感受到探究的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我在“磁场”一节的教学中,首先举例: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知道它的存在?空气也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感知它的存在?学生回答:用电流表测或接入小灯泡即可。紧接着我马上指出,这就是物理学中常见的转化法,而我们今天开展的探究磁场这种物质的存在也要用类似的方法。用小磁针的转动来说明磁体周围的特殊物质磁场的存在。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我们又顺势引如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这时又让学生回忆光线的引入用到了什么方法?学生马上回答:建模法。我又问:那我们引入磁感线用到的正是这种方法,这样物理研究的一些方法就顺利地教给了学生。
二、在探究中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以选择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同时,作为指导性学习,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从中选择课题方向或内容。实践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方案很多,如:怎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家用电器实际功率的测定;不用卷尺测楼房高度等等。
三、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
在物理的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我们在确定实验的主题后,就要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做出猜想,然后引导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实验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引导小组成员凝聚小组的战斗力,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智慧,把每一个人的发现、思考、想法等在组内交流,最终形成小组合作的成果。真正发挥小组战斗力强、凝聚力强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小组成员的确定、小组长的担任、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等,教师都要用心思考。当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汇报时,汇报的同学代言的是本组的探究成果,而不是个人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完善,组外成员可以质疑、挑战等。学习小组的组合要具有科学性,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真正实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组与组之间大致均衡,才能形成小组学习的合力,组际间的竞争力。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白自己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自己的分内任务,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要有集体的荣誉感,要有“我为小组争光荣”的决心和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是否有实效性,取决于小组合作成员是否共同努力,所以每个小组成员要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也是个人学习成功的有效展示。在对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要既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这样集体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会引导学生既关注个人的成长又关注集体的荣誉。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主要看小组成员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具体、充实。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看小组成员合作时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热情,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否圆满,学习上是否有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教师则要处理好指导学生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不能说得太多、太细,更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师要做好指导、点拨、调控,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四、做好探究活动结束后的归纳分析论证、交流总结工作
探究活动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及时的收集记录、分析和处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推理、概括和总结等思维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能力。这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重中之重,这种能力的增强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比如,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给学生提供器材,学生进行探究后取得了机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最后分析数据的过程相当重要,在本期该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控制斜面长相等,所以没能正确得出结论。有些组探究很成功,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计算能力,导致数据出错,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些组计算准确,但没有一定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出的结论没有说明“在斜面长相同的情况下”这个前提条件,致使结论不够准确和完善,今后还要加强探究实验的指导。
五、把探究实验深入到课外和家庭
探究实验的课外延伸,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了一些物理规律、原理以后,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规律、原理,光凭做习题是不行的,同时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大力提倡学生探究实验深入到课外和家庭中去做,作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有效的一个补充,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过照相机原理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摄影小组活动,探究照相机的使用方法,这样学生会对照相机的原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学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探究望远镜的制作,学过照明电路后,组织学生探究简单的照明电路安装,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可让学生探究测力器的制作,学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探究杆秤制作等等,学生会从物理实验的大量探究中,看到物理知识的应用,看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