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作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愁眉紧锁,把笔头咬烂了,也迟迟无法动笔。是生活不够丰富吗?不是的,孩子们面对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那么,是孩子们缺乏思想吗?也不是的,他们都是极具个性,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小精灵……那,是遇到了什么障碍呢?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习作难在选材,原因在于:1.现行教材的作文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尽量避免命题形式,给孩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无疑是很好的做法。但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越广泛、抽象,他们越难以理解。当习作选材变成了在巨大的田野里拾取最大的麦穗,在浩瀚的海洋里打捞最亮的珍珠一般,孩子们便茫然了,往往随便选取了既不大也不亮的,便算完成了任务,自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一个学期规定完成八篇作文,看上去是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其实,远远满足不了孩子学习表达的需要。许多随机闪现的写作灵感与契机,在单元格式中稍纵即逝了。没有平时素材的积累,规定作文便成为“无米之炊”。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迈出了选材指导研究的步伐:立足于课内,帮助学生学习选材;放眼于课外,指导学生练习选材。将习作与孩子的经验互通,与孩子的情感互融,与孩子的心灵互动,帮助学生走向自由写作的广阔天地。
一、课内得法 建构选材知识体系
教材,永远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例子。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把选材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建构自主选材的内部体系。
1.定原则
每篇教材的选材,各具特色,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选材的角度。例如:《桃花心木》是通过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引出作者和种树人的议论,自然揭示主旨。作者对事例的选择新颖生动,引人入胜;《我们成功了》则紧紧抓住我国申奥成功,举国欢庆时候的几个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从而烘托出人们的激动与自豪的情感。作者对材料的选择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不断的阅读分析,我们归纳出选材的基本要求:应紧紧围绕题目和中心,选取最有代表性、最真实具体、最新颖有趣的材料,并以此作为习作选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扣题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能把写作意图、目的直接地、明确地传达给读者。开放式的习作,经常要求自拟题目。这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也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因而在学生习作中常发现文题不符的情况。其实,选材和拟题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题目的确定,也就意味着给选材限定了范围。学会了拟题,选材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题目入手,掌握写作技巧。每开始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品读题目。同样是写景文,《日月潭》是直接以文章描写的景物名称为题;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更进一步突出了所写景物的特点,让人一读便能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看《鸟的天堂》,则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题目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景物的独特之处。
学以致用。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美景的作文时,首先,帮助学生拟好自己的题目。习作要求范围很广,通过讨论,将要求具体化,把家乡景物一一列出,曾经游览过,感觉能称得上“美丽”的,便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于是,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心头之选——“美丽的甘棠湖”“美丽的和中广场”“美丽的烟水亭”等。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你的参观游览经过,你能发现这些景物内在的特点,给它拟一个别致的名字吗?学生们受到启发,思路顿时打开,想出了许多好名字——“浔城明珠——甘棠湖”,多么形象;“古老的烟水亭”,抓住了景物的历史悠久这一特点;“暮色中的广场”,傍晚的和中广场,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看来,学生是想抓住特定时间,展现景物特别的美。
这次习作效果特别好,因为通过帮助学生拟题,将写作目标的特点锁定,学生们便能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具体描写。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假如没有了甘棠湖这颗璀璨的明珠,浔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便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接下来,他便抓住晴天甘棠湖清澈明媚、雾天甘棠湖朦胧神秘的特点来描绘。写得多好啊!他真的感受到了甘棠湖灿若明珠、耀眼夺目的美,也把它成功地表达出来了。看来,抓题眼,学拟题,真的很有必要。
3.抓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我还常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点明中心、呼应课题的关键语句。这些中心句的存在,犹如轨道,指引着材料这列火车驶向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找出带有“珍珠泉”的句子,细细地品读,看看它们都告诉了你什么。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不用说我是多么喜爱珍珠泉了。”“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读着这些句子,孩子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位置—样子—抒发情感”的顺序来描写,它们起到了组织材料的作用。在这些关键句之间的段落,便是对“位置—样子—情感”的具体描写和表达。原来,文章的关键句子,便是作者思路的脉络。在我们的作文中,也需要这些本身就散发着光芒的句子,直接将主旨和中心向读者传达;像线一般,将散乱的语言材料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二、课外开源 打造素材信息库
课内通过教材学习选材方法,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像是给孩子渔网,却让他们在一湾无鱼的清水中打捞一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只有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社会及内心情感,将真实、典型、新颖的事件变成素材信息库中的一个个亮点,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1.捕捉教材触点
阅读教学是学习如何表达,而习作则是练习表达,适时的读写结合,是在两者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桥梁。因而,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应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寻找写作契机,就会为学生找到更为广阔的写作源泉。
课文《可贵的沉默》讲述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完了这篇课文,孩子们也都沉默了,看来他们也受到了心灵的触动。我赶紧抓住契机,布置孩子们一项特殊的作业:晚上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第二天的课堂上像炸开了锅似的,孩子们都激动而兴奋:有的说自己一回家就认真写作业,没让家长操心;有的说自己做了一张小卡片,放在了妈妈的枕头下;还有的为爸爸妈妈读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赶紧把事情记录下来,作为评选最佳礼物的依据。这次小练笔,没有一个孩子觉得难以下笔,个个写得生动异常。有了教材做范例,再加上真实的生活经历,孩子们必然能“思路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2.捕捉情感体验
习作最本质的形态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可是,因为受到题目的限制,学生没有找到情感的切合点就匆匆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干涩、空洞。所以,老师应当有意识地抓住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那天,无意中听说我们班有个男孩,偷拿了爸爸的五十元买游戏点卡。针对班上部分男同学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我在班上口头教育了一番,可仅仅是讲道理,根本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让孩子们调查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把它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调查在家长们的支持下开展得很深入,有的孩子还参观了父母的工作环境,体验了他们的工作状态。交上来的习作,非常详尽,记录下了家长们的点滴辛苦与付出。因为写完之后,要给家长看,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都写得真实感人。家长们的回复也都情真意切。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令人感动。
3.捕捉灵感瞬间
平凡的生活,常有灵感闪现。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唤醒他们的无意注意,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用手中的笔,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化为真挚、优美、深刻的文字。这样的作文永远都是新鲜的。
“万木葱茏满眼绿,恰是春风化雨时。”习作并不难,关键在于学会选材的方法,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这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让我们春风化雨,孕育万木葱茏;让习作源于孩子的内在需求,成为孩子的心灵乐园!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习作难在选材,原因在于:1.现行教材的作文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尽量避免命题形式,给孩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无疑是很好的做法。但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越广泛、抽象,他们越难以理解。当习作选材变成了在巨大的田野里拾取最大的麦穗,在浩瀚的海洋里打捞最亮的珍珠一般,孩子们便茫然了,往往随便选取了既不大也不亮的,便算完成了任务,自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一个学期规定完成八篇作文,看上去是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其实,远远满足不了孩子学习表达的需要。许多随机闪现的写作灵感与契机,在单元格式中稍纵即逝了。没有平时素材的积累,规定作文便成为“无米之炊”。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迈出了选材指导研究的步伐:立足于课内,帮助学生学习选材;放眼于课外,指导学生练习选材。将习作与孩子的经验互通,与孩子的情感互融,与孩子的心灵互动,帮助学生走向自由写作的广阔天地。
一、课内得法 建构选材知识体系
教材,永远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例子。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把选材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建构自主选材的内部体系。
1.定原则
每篇教材的选材,各具特色,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选材的角度。例如:《桃花心木》是通过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引出作者和种树人的议论,自然揭示主旨。作者对事例的选择新颖生动,引人入胜;《我们成功了》则紧紧抓住我国申奥成功,举国欢庆时候的几个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从而烘托出人们的激动与自豪的情感。作者对材料的选择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不断的阅读分析,我们归纳出选材的基本要求:应紧紧围绕题目和中心,选取最有代表性、最真实具体、最新颖有趣的材料,并以此作为习作选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扣题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能把写作意图、目的直接地、明确地传达给读者。开放式的习作,经常要求自拟题目。这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也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因而在学生习作中常发现文题不符的情况。其实,选材和拟题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题目的确定,也就意味着给选材限定了范围。学会了拟题,选材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题目入手,掌握写作技巧。每开始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品读题目。同样是写景文,《日月潭》是直接以文章描写的景物名称为题;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更进一步突出了所写景物的特点,让人一读便能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看《鸟的天堂》,则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题目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景物的独特之处。
学以致用。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美景的作文时,首先,帮助学生拟好自己的题目。习作要求范围很广,通过讨论,将要求具体化,把家乡景物一一列出,曾经游览过,感觉能称得上“美丽”的,便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于是,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心头之选——“美丽的甘棠湖”“美丽的和中广场”“美丽的烟水亭”等。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你的参观游览经过,你能发现这些景物内在的特点,给它拟一个别致的名字吗?学生们受到启发,思路顿时打开,想出了许多好名字——“浔城明珠——甘棠湖”,多么形象;“古老的烟水亭”,抓住了景物的历史悠久这一特点;“暮色中的广场”,傍晚的和中广场,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看来,学生是想抓住特定时间,展现景物特别的美。
这次习作效果特别好,因为通过帮助学生拟题,将写作目标的特点锁定,学生们便能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具体描写。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假如没有了甘棠湖这颗璀璨的明珠,浔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便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接下来,他便抓住晴天甘棠湖清澈明媚、雾天甘棠湖朦胧神秘的特点来描绘。写得多好啊!他真的感受到了甘棠湖灿若明珠、耀眼夺目的美,也把它成功地表达出来了。看来,抓题眼,学拟题,真的很有必要。
3.抓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我还常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点明中心、呼应课题的关键语句。这些中心句的存在,犹如轨道,指引着材料这列火车驶向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找出带有“珍珠泉”的句子,细细地品读,看看它们都告诉了你什么。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不用说我是多么喜爱珍珠泉了。”“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读着这些句子,孩子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位置—样子—抒发情感”的顺序来描写,它们起到了组织材料的作用。在这些关键句之间的段落,便是对“位置—样子—情感”的具体描写和表达。原来,文章的关键句子,便是作者思路的脉络。在我们的作文中,也需要这些本身就散发着光芒的句子,直接将主旨和中心向读者传达;像线一般,将散乱的语言材料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二、课外开源 打造素材信息库
课内通过教材学习选材方法,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像是给孩子渔网,却让他们在一湾无鱼的清水中打捞一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只有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社会及内心情感,将真实、典型、新颖的事件变成素材信息库中的一个个亮点,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1.捕捉教材触点
阅读教学是学习如何表达,而习作则是练习表达,适时的读写结合,是在两者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桥梁。因而,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应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寻找写作契机,就会为学生找到更为广阔的写作源泉。
课文《可贵的沉默》讲述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完了这篇课文,孩子们也都沉默了,看来他们也受到了心灵的触动。我赶紧抓住契机,布置孩子们一项特殊的作业:晚上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第二天的课堂上像炸开了锅似的,孩子们都激动而兴奋:有的说自己一回家就认真写作业,没让家长操心;有的说自己做了一张小卡片,放在了妈妈的枕头下;还有的为爸爸妈妈读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赶紧把事情记录下来,作为评选最佳礼物的依据。这次小练笔,没有一个孩子觉得难以下笔,个个写得生动异常。有了教材做范例,再加上真实的生活经历,孩子们必然能“思路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2.捕捉情感体验
习作最本质的形态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可是,因为受到题目的限制,学生没有找到情感的切合点就匆匆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干涩、空洞。所以,老师应当有意识地抓住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那天,无意中听说我们班有个男孩,偷拿了爸爸的五十元买游戏点卡。针对班上部分男同学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我在班上口头教育了一番,可仅仅是讲道理,根本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让孩子们调查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把它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调查在家长们的支持下开展得很深入,有的孩子还参观了父母的工作环境,体验了他们的工作状态。交上来的习作,非常详尽,记录下了家长们的点滴辛苦与付出。因为写完之后,要给家长看,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都写得真实感人。家长们的回复也都情真意切。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令人感动。
3.捕捉灵感瞬间
平凡的生活,常有灵感闪现。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唤醒他们的无意注意,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用手中的笔,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化为真挚、优美、深刻的文字。这样的作文永远都是新鲜的。
“万木葱茏满眼绿,恰是春风化雨时。”习作并不难,关键在于学会选材的方法,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这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让我们春风化雨,孕育万木葱茏;让习作源于孩子的内在需求,成为孩子的心灵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