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的探究教学策略(一)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longhai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把握化学新课标教材与探究教学的联系
  
  本专题分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如何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来理解新课标化学教材的编排体系、新课标理念下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探究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以及探究教学组织的基本策略。全文将分四期刊出,第一期刊出专题的第一部分。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是达成该目标的最佳方式。新教材知识不仅在编排结构上体现了探究学习,而且其知识呈现方式、资源选择都体现了探究教学的特征。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探究学习要求来理解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应用探究教学思想来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程序,将教材资源转化为探究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各类情境中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科学习目标。
  
  一、探究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探究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程序进行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经历确定问题、建立假说、通过实践检验假说、得出结论和知识建构等一系列活动。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不直接告知学生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而是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个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接触这些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和内在的自我发展需要,从而提出问题,再经过积极的思考,在问题与原有的知识间产生联想,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假说及方案,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假说,最后得出结论,完成学习任务。可见,探究学习的重心是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体验和发现知识产生与被发现的全过程。习惯于探究的学生善于自主调用大脑中存储的知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对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解决问题。所以说,探究学习是高效的学习活动。
  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给学生提供隐藏有学习目标和信息的学习背景,不能将学生置于一种问题和问题解决的状态,不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体验、决断和操作,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空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促进,即实施探究教学。
  
  二、从探究学习的角度理解新课标化学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由直接呈现转向间接呈现。
  传统化学教材中,对知识常常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
  “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Cl,它在空气里与水蒸气结合,呈现雾状。”
  这样的描述,学生直接记忆结论即可,不需探究。而新教材中则较多地采取了间接呈现的方式,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必修1)》人教版教材的这部分内容——
  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必须通过实验操作以及认真观察来获得关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认识,并且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给学生接触知识原型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发现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描述知识。
  
  2.新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由陈述式转向程序式。
  传统教材总是按照学科体系对知识进行完整的陈述,学生坐在课桌前抱着教材阅读即可获得知识。而在新教材中,较多的是按照一定的探究程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穿插对学生的提示。如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必修2)》鲁科版19页关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中,教材首先安排了“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的“活动探究”栏目——
  “……请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这些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随后,新教材安排了“交流研讨”环节——
  “(1)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如何递变的?
  (2)尝试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相对强弱。”
  接下来安排了“实验探究”,并列举了可提供的试剂和仪器——
  “请你利用所给条件和仪器,设计、完成实验,验证你对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
  然后,新教材在“实验方案”栏目留下了空白,在“实验记录”栏目提供了空白表单供学生填写。
  最后,新教材又通过“阅读探究”栏目要求学生——
  “请你阅读以下材料,从中获取证据,验证你对硅、磷、硫、氯等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
  在提供了硅、磷、硫、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质的阅读材料之后,新教材另外又安排了“思考”栏目——
  “你对以上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正确吗?你是如何运用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来证实你的预测的?”
  以上教材处理,完全按照探究学习的“问题-假设-方案-验证-结论”的程序来设计,原来直接描述实验操作方案、实验现象、结论的陈述性知识都被探究的程序要求所代替,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陈述性,强化了知识被发现、发展的程序性,变静态认同为动态发现。这种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教材的这种处理,无疑给探究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范式。
  
  3.新教材知识和技能的描述由结论型转向操作型。
  由前面所举实例可以看出,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材很重视学科知识技能的双重功能,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科必备的基础内容,应当作学习结果,更是体验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重视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对过程的把握也不是完全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对活动和实验操作的描述来引导学生发现结论,即知识和技能的描述由结论型转向操作型。
  不管是人教版还是鲁科版或苏教版的化学教材都安排了大量的程序性或方法提示性的栏目,学生或实施探究操作,或进行阅读推理,完成自己对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认识和描述,最终获得知识,整个过程就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要求:从重知识转向重过程,如右图所示。
  
  4.新教材图文的编排由完整型转向布白型。
  与传统教材字里行间不留间隙不同,新教材显得图文并茂,且字里行间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或为任务设计、或为结论概括、感悟、表格记录等等,均需要学生在完成了探究体验,有了对学习目标的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概括之后才能填写。于是旧教材中直接描述的知识在新教材中变成了“问题”和“留白”,增强了学习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5.新教材语气组织形式由说教型转向交互型。
  毫无疑问,新教材中语言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传统教材在语气上给学生的感觉更多的是权威性、说教式的,而新教材则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资料性和交互性。
  首先,教材于主体叙述的同时,在左右标注栏中适时穿插了“小资料”、“工具栏”、“你知道吗”、“方法导引”、“知识支持”等提示性、指导性的栏目,体现了教材对学生探究的一种在线指导,就仿佛有一位教师站在学生的身边,随时关注,与学生交谈一样。例如前面关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的实例中,就在注解栏中提供了如下“方法导引”——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地判断……”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地判断……”
  其次,教材中安排的许多活动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日常活动中的合作交流,而且还可安排一些特别的交流讨论活动,例如苏教版《化学(必修2)》第44页的内容——
  “你知道目前利用太阳能有哪些方法吗?将你所知道的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交流你所填写的内容。”
  最后,新教材中经常出现“你……”类似的这种语言,让学生有一种“我……”的意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作为学习的操纵者和支配者的意识和欲望,也有利于主动探究。
  以上对教材的探究性转变的分析,说明了新课标教材不仅进行了模块和内容上的变化,更进行了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变化,教师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不仅要防止将教材精心安排的设计转化为传统的描述,照搬照抄、死记硬背的教育现象,更要深刻领会教材编排的理念和良苦用心,拓展更加广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服务。
  
其他文献
活动过程    城市热岛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几个方面。本文以热红外遥感、气象观测、城市住房与绿地面积统计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利用计算机数据拟和的方法对北京市的住房与绿地面积进行了线性规划。    一、研究背景  过去的50年间,北京城历经了极大的发展,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以及城市形态与环境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促使城区
期刊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因为学生有了研究意识,才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适当的专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但教师很明白,让学生远离课堂,一门心思扑到课外研究上,就算时间上能够保证,教材的教学也无法保证。“教材是例子”,我们岂能轻易放弃语文教学的资源?因此,最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是从语文课堂里寻找突破点,改变学生被动服从的静态局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框架,既从本质
期刊
新课程小学科学课将科学探究确立为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式,强调要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科学探究这个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思考与结论等多侧面显性活动背后的则是学生的科学思维。那么,如何在科学探究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性学力呢?本文将撷取三个典型小学科学课教学片断,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片断一    背景  这是《了解空气》一课
期刊
访谈一——访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    记者:请您谈谈举办第四届NOC活动,政府都有哪些实际举措?  闫小培:这次活动能在深圳市举办,我们一定尽力把活动开展好。首先,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在财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第二,政府会把各个部门全部调动起来为NOC活动服务。在资源方面,我们整合了财力、人力、物力,这些资源将为活动营造理想的特区环境。  记者:作为主抓教育的副市长,您怎样看待这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
期刊
追随幼儿园兴趣,促其自主成长——论探究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黄珊梅  人在幼儿期的有意性行为尚处于萌芽状态,理智学习意志还很薄弱,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其对活动本身的主观兴趣。让幼儿参与一项不感兴趣的活动,他往往会表现得三心二意甚至于左顾右盼、坐立不安,根本无心向学,而如果让他们参与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情况则截然不同。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为丰富,好奇心最为旺盛,动手探索欲望最为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广东省中小学学生、计算机比例为19:l(全国为30:1);珠三角地区6市的学生、计算机比例为9:1……2002年全省高中学校全面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3年全省初中学校基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4年全省乡镇中心小学基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以上是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7月4日在动力100·教育互联“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启动仪式上的介绍。教育信息化一向走在
期刊
一、2006年地理高考概况    今年全国由于各省、直辖市高考模式的不同,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试题有文科综合卷7套、地理单科卷3套、大综合卷2套,共计12套。  文科综合卷包括政治、地理、历史三科的使用情况是:山东、辽宁、浙江、湖南、湖北等东部省份使用全国卷一,吉林、云南、广西、青海、黑龙江等东北和西部省份使用全国卷二。  北京、天津、重庆,四川采用自主命题形式。江苏、广东、上海采用自主命题的地理单科
期刊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    众所周知,在我国
期刊
20世纪90年代起,网络文学从滥觞发展至蔚为大观,以庞大的创作与閱读体量,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成为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然而,网络文学在传统的文学标准下,缺乏足够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网络写作深受媒介技术革新影响,呈现出开放性、互动性等新特质,以传统的文学理论处理网络文学,也不免有无处用力的踏空之感。意义的缺失和理论的匮乏,使网络文学研究成为当代文学学科大厦上一朵调皮的“乌云
期刊
[摘要]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会考课程将于2007年进行改革,并新增综合能力卷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本个案研究把探索网站(webQuest)与综合能力训练结合,旨在探讨运用探索网站来协助学生训练综合能力的可行性,希望在语文教学上,为训练综合语文能力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探索网站、综合能力、鹰架理论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于2001年发表了《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