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课堂 彰显理性本色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十年来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中,我们经历了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经历了从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课堂向朴实、真实、扎实课堂的转变;经历了从机械地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向根据教育的本质规律,有目的地构建师生共同需求的活跃、灵活、活泼的课堂。数学课堂渐渐彰显了它的理性与务实。下面笔者想从三个视点谈谈自己对当前数学课堂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更注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满足学生自发解决问题的欲望。这里的“有效”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情境创设要来源于生活。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够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共鸣,以便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位教师在执教 “认识线段”一课时,选择了一段弯弯曲曲的毛线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手里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这段弯曲的毛线变直吗?怎么变直?谁来帮帮我?”教师一边与学生合作,分别捏着毛线的两头(或两处)用力一拉,使毛线变直,一边说:“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把一段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这位教师从而引入新课:“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思想,经历了由弯到直的过程,体会到只有直直的一段才是线段,而且每位学生亲手创造了线段。这一情境看似普普通通,却很有效。其中的素材,学生平日里无数次见过、摸过;其中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平时也曾经历过;所采用的形式也非常简单、容易操作、便于理解。
  2.情境创设要能够使知识的本质得以凸显、学生的思维得以引领。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一位执教教师创设了红军与蓝军实战对抗演习的情境。在情境中,该教师提出:蓝军在红军的西北方向,你能找出来吗?(课堂上一片寂静)教师随机在课件上出示三个点并质疑:是这个吗?这个呢?还是这个?(课堂上更加寂静了)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学生根本就回答不出来呀,但随后想想,课堂上的“冷场”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学生不会或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更应该理解成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在高速的运转。学生在思考“只给一个西北方向”到底能不能找到蓝军的位置?学生在思考教师给出的三个点究竟哪一个是蓝军的位置,还是三个点都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境引领下,学生渐渐意识到,要找准蓝军确切的位置,不仅要知道角度还要知道距离。学生的思维由模糊渐渐清晰,思考的程度由浅显渐渐深入,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以学生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为目的,它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3.情境创设还应去繁杂求简洁。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数学就应彰显其简约之美。因此,数学情境创设,还应去除情境中可能会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如过于复杂的形式,过于夸张的音响效果等。
  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执教教师选择了“非常6+1砸金蛋”的素材来创设教学的情境。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教师设计的砸金蛋的过程并不是金花四溅,声音喧杂,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静静思考的氛围。正如课后专家点评的那样,声音喧杂,金花四溅可能使得情境的趣味性更浓,但那样更容易干扰学生的思维,使得一部分本来注意力就不太集中的学生偏离思维的轨道,影响学习的效果。
  二、更注重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的过程,留下学的痕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认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经历由不懂到懂,由错误到正确,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清晰的学习过程。一位教师在执教“毫米、分米的认识”时,首先借助学生对厘米的认知基础,用一把尺子来量一个小纸条的长度,不到1厘米,那到底是多少呢?用厘米为单位得不出准确的结果怎么办?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这时学生很容易想到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有谁见过?听说过?藏在哪儿?结果学生从尺子上找到了1毫米,知道了1毫米的大小。为了加深在学生脑海里刚刚建立的1毫米的表象,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进行以下活动:(1)先量一量哪儿的厚度是1毫米,再捏一捏,摸一摸,感受1毫米;(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的长度,教师用1毫米长的物体检验;(3)让学生闭上眼睛想1毫米的长度,把1毫米印在自己的脑子里。该教师通过“看”“摸”“捏”“找”“想”等诸多方式让学生感受1毫米究竟有多大,使1毫米的表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加丰富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痕迹。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学习方法的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一位教师执教 “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经历了“选路”即有哪几条路可以走,激发学生用编号表示;其次选什么样的路,为什么要选这样的路(即让学生体会哪一条路最近);最后当其中的一条路出现了障碍后,要走哪一条路,以及为什么要走这一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历方法的选择,是与非的判断,优与劣的区分。
  三、更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如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尤为重要。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确定位置”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第几组”“第几排”的知识基础,很快找到了小凯的位置是第2组,第3排。接下来教师提出:“你能想办法创造出更简洁、更合理的表达数对的方法吗?”结果学生分别创造出了“2组3排”“左2前3” “2 ,3” “(2,3)”等等。在执教 “找规律”一课时,当学生分别探索出了“兔子与蘑菇”“木桩和栅栏”“手帕和夹子”中的规律后,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自己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表示这种排列的规律呢?在本子上试试看。结果学生的生成令我感到惊讶,几乎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创造出了自己的表示方法。有的用图形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有的用文字表示,还有的用对号和错号表示等。
  以上案例,学生的精彩生成,无一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创造的机会,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创造,学生的潜能就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一个个鲜活的课堂生成,就会无不精彩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总之,理性、务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将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深入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使数学课堂真正跨入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这一理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责编 高伟)
其他文献
在对云南四所高校242名未婚女硕士进行问卷调查和25个深入访谈中抽取出单身女硕士的样本,对这个群体的情感和心理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40%的高校女硕士处于单身;造成单身
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必须做到:制订明确可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用好新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家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在现行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制度中却未受到同等的对待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时,其使用权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其所有权由国家取得,而国家
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工业及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控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本文我们将着重就电控助力转向系统进行研究。
【摘 要】怎么样合理利用多媒休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并进行适当的创新,让多媒体教学效果最大化,有效的方法有:综合应用多种媒体元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点;精选多媒体教学图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二为一。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语文教学 创新路径 教学效果    从目前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现状来看,多媒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没有完全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在认识上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如
色彩在服饰审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贯穿服装企业生产、营销的所有环节,是迅速提升品牌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文章从服装标识、服装市场定位、服装产品包装、服装陈列
儿童立场是我校办学理念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课堂才是孩子喜欢的课堂?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看我们的课,到底还缺少些什么?  一、备课时应把儿童放在首位  既然是以儿童立场为主,那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案例时就应该处处以儿童为中心,充分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以及儿童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理,投其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日益增强,施教和受教两方都有了较为科学的理论及要求。在教材改革中,尽力考虑德育教育的渗透,文化底蕴的挖掘,人文思想的灌输;在教法改革中,大声疾呼要彻底摒弃“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充分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在学法改革中,力求施教者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具改革中,要求加重现代科技含量,引进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但落到实际施教过程中,关键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系统的制高点,整合教材内容,以教材为凭借,开掘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系统 自主  中国现代教育在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之后,终于返璞归真,将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将为学生营造轻松、能动的学习氛围作为教育的至高境界。我在基层的教育实践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摸索了一些方法,其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即在系统中孕育自主。 
期刊
一、背景  现在我们使用的牛津教材,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因才因生制宜;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1.话题: 《牛津初中英语7B》中的Reading,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