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日记不是我的首创,把它运用到我的课题研究中的灵感来自于偶然的发现。有一次在上网时。我无意中看到了快乐日记软件的下载广告。当时的我,正在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遇到了麻烦而犯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情发生的经过:
一、发现问题
我主持的课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一开始时,我把这项研究想得比较简单:先使用调查访问法,让研究对象把他们的苦恼说出来,再进行归纳整理、个案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策略。然而,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调查中,几乎没有人愿意向我真正地谈一谈他们内心的种种矛盾和挣扎,座谈会上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冷场,当然,我预设的调查访问也就没有任何结果。
再三思之,我发现了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重视和普及,但在相当多人的心目中,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病”、“有毛病”的代名词。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知之甚少,受旧观念的约束,他们对“心理调研”这样严肃的话题望而生畏。2、或者,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了解的,也知道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心情、排除烦恼,尤其是在我这样的来调查的“生人”面前。更是不知从何谈起,中国人传统的内敛、含蓄占了上风,于是他们选择了回避。
二、初步确定研究方案
很显然,由于调查访问涉及个人的隐私。调查对象还不能完全信任调查者,有所防御和保留是正常的。那么,怎样让他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呢?针对调查对象成年人稳重谨慎的年龄特征,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我们决定采用心理日记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用书面文字来记录心情,互相交流,这样便可以消除尴尬,便于其内省和倾诉,也有利于我们搜集资料以及准确评估。
三、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
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由于事先知道心理日记要交来给我们看,出于一种保护隐私的本能,不愿陌生人窥探到自己的伤痛,大家都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来完成任务,心理日记的效果很不理想。
口头的、书面的调查访问都失败了。作为课题主持人的我,感到非常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操作,课题研究一时陷入了困境。
在这段时间内,课题组老师大量翻阅了教育科研理论书籍,不断地讨论、反思,反复构想,认识到:在进行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的目标、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选用最适当的研究方法去解决研究课题所提出的具体问题。那么再联系本课题考虑:本研究的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追问他们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必须的呢?如果不把调查他们的心理问题作为必要的环节,什么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呢?
四、文獻探讨
这时候,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它是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改变了传统心理学专注于研究负性情绪和负性行为的倾向,把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上,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这让我们豁然开朗: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地关注人的“心理问题”,行为纠偏是操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然而过于关注人心理中的消极因素,就会不断地强化人们对于负性情绪的体验。而“幸福感”作为人们积极情绪的核心,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五、修正方案
在积极心理学有关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快乐日记软件带来的灵感,课题研究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明晰起来:即使困扰缠身,只要静下心来仔细体味,生活中总有那么多让我们感到快乐的瞬间。既然不愿谈那些烦心事。那么,我们就来记下那些琐碎事物中的些微甘甜。在落笔的同时,作者会体验到快乐,将来重新阅读时,他们还会重温那些快乐的时光,心情也会随之晴朗。
我们对研究对象提出了每周至少写两篇快乐日记的要求,不拘格式,不定长短,只要有感而发就行。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使用软件,而是采用了传统的手写模式。
这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没有失望。也许是这样的形式让大家感到新鲜,也许是大家也觉得从中能够获益,所以写起日记来乐此不疲。不久,我们就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下面是一位老师的快乐日记片断:
【片断】前两天,碰到一件让我觉得挺高兴的事情。在菜场买菜时,卖菜的大妈多找了我十块钱。我当然不会就此收下的,就还给了她。我觉得这本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可是她的感谢和周围人们的赞扬还是让我有了一种很愉快的感觉。这十块钱对我来说,是一个小数字,可是对她来说,说不定就很重要呢。
六、方案提升
快乐日记为大家所认可并接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们又意识到它的不足:它是一种个体行为,没有构成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我们希望能通过改善研究对象所处的心理环境,来让他们体验新的快乐。祝贺信,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手段,被运用到了课题研究中。
祝贺信。最常见于上级领导对下级的嘉奖和鼓励中,出发点是好的,但例行公事的做法加上套路化的语言,往往使其流于形式。在同事之间使用祝贺信,发自内心的赞美、富有个性的语言、洋溢其间的真情让大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并体验到由衷的快乐。效果自然不言自明。
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积极推进,再到方法提升,我们的研究历程可谓一波三折,然而正是这不断的失败、反思、总结、出新,才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体验,也正是因为如此,课题研究才真正彰显出它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教育局教科室)
一、发现问题
我主持的课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一开始时,我把这项研究想得比较简单:先使用调查访问法,让研究对象把他们的苦恼说出来,再进行归纳整理、个案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策略。然而,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调查中,几乎没有人愿意向我真正地谈一谈他们内心的种种矛盾和挣扎,座谈会上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冷场,当然,我预设的调查访问也就没有任何结果。
再三思之,我发现了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重视和普及,但在相当多人的心目中,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病”、“有毛病”的代名词。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知之甚少,受旧观念的约束,他们对“心理调研”这样严肃的话题望而生畏。2、或者,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了解的,也知道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心情、排除烦恼,尤其是在我这样的来调查的“生人”面前。更是不知从何谈起,中国人传统的内敛、含蓄占了上风,于是他们选择了回避。
二、初步确定研究方案
很显然,由于调查访问涉及个人的隐私。调查对象还不能完全信任调查者,有所防御和保留是正常的。那么,怎样让他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呢?针对调查对象成年人稳重谨慎的年龄特征,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我们决定采用心理日记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用书面文字来记录心情,互相交流,这样便可以消除尴尬,便于其内省和倾诉,也有利于我们搜集资料以及准确评估。
三、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
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由于事先知道心理日记要交来给我们看,出于一种保护隐私的本能,不愿陌生人窥探到自己的伤痛,大家都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来完成任务,心理日记的效果很不理想。
口头的、书面的调查访问都失败了。作为课题主持人的我,感到非常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操作,课题研究一时陷入了困境。
在这段时间内,课题组老师大量翻阅了教育科研理论书籍,不断地讨论、反思,反复构想,认识到:在进行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的目标、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选用最适当的研究方法去解决研究课题所提出的具体问题。那么再联系本课题考虑:本研究的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追问他们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必须的呢?如果不把调查他们的心理问题作为必要的环节,什么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呢?
四、文獻探讨
这时候,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它是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改变了传统心理学专注于研究负性情绪和负性行为的倾向,把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上,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这让我们豁然开朗: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地关注人的“心理问题”,行为纠偏是操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然而过于关注人心理中的消极因素,就会不断地强化人们对于负性情绪的体验。而“幸福感”作为人们积极情绪的核心,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五、修正方案
在积极心理学有关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快乐日记软件带来的灵感,课题研究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明晰起来:即使困扰缠身,只要静下心来仔细体味,生活中总有那么多让我们感到快乐的瞬间。既然不愿谈那些烦心事。那么,我们就来记下那些琐碎事物中的些微甘甜。在落笔的同时,作者会体验到快乐,将来重新阅读时,他们还会重温那些快乐的时光,心情也会随之晴朗。
我们对研究对象提出了每周至少写两篇快乐日记的要求,不拘格式,不定长短,只要有感而发就行。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使用软件,而是采用了传统的手写模式。
这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没有失望。也许是这样的形式让大家感到新鲜,也许是大家也觉得从中能够获益,所以写起日记来乐此不疲。不久,我们就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下面是一位老师的快乐日记片断:
【片断】前两天,碰到一件让我觉得挺高兴的事情。在菜场买菜时,卖菜的大妈多找了我十块钱。我当然不会就此收下的,就还给了她。我觉得这本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可是她的感谢和周围人们的赞扬还是让我有了一种很愉快的感觉。这十块钱对我来说,是一个小数字,可是对她来说,说不定就很重要呢。
六、方案提升
快乐日记为大家所认可并接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们又意识到它的不足:它是一种个体行为,没有构成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我们希望能通过改善研究对象所处的心理环境,来让他们体验新的快乐。祝贺信,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手段,被运用到了课题研究中。
祝贺信。最常见于上级领导对下级的嘉奖和鼓励中,出发点是好的,但例行公事的做法加上套路化的语言,往往使其流于形式。在同事之间使用祝贺信,发自内心的赞美、富有个性的语言、洋溢其间的真情让大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并体验到由衷的快乐。效果自然不言自明。
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积极推进,再到方法提升,我们的研究历程可谓一波三折,然而正是这不断的失败、反思、总结、出新,才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体验,也正是因为如此,课题研究才真正彰显出它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教育局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