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其涵盖的内容是人民的行为准则、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标准和依据,也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坐标和理论指南。培育一代又一代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接班人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主要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的主要途径,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 键 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45-01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则会形成正能量,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反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则不能被社会认可,不但无法实现人生目标,甚至变成社会的毒瘤。因此,探索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群体成员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容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括为“坚定信念、传承文化;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拥护和平、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笃学慎思、敢于创新”。“坚定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价值观的“魂”;“传承文化”是大学生肩负的民族使命;“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是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体现,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拥护和平、保护环境”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觉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遵纪守法、诚信友善”是在道德层面上对大学生的要求;“笃学慎思、敢于创新”是大学生必须要履行的责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传输给学生,是构建理论基础。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增加现实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社会热点问题。
(二)加强荣辱观教育
“荣辱观”明确指出了什么是善恶、美丑、是非、荣辱,它体现的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才培育的基础,大学生更应该明辨是非荣辱,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才能提高道德水平,引领社会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关系到人才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因此,“荣辱观”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持,是实现祖国快速健康发展的道德保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校园文化是一种健康、向上、丰富的特殊文化,具有渗透性、隐藏性、持久性、稳定性。在锻炼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设计的校园活动,科学地引导、渗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知。团委、社团围绕“爱国、爱党、民主、平等、诚信、友善”等主题开展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辐射到整个校园,形成浓厚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对核心价值观产生的认知是理论教育不能替代的。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时代责任感
各类形式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历练的结合。从书本延伸到现实,开拓学生视野,给学生创造提前适应社会、了解职业、历练品质、增长才干的机会,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把握主流价值观,建立主人翁意识。同时,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使得部分核心价值观不坚定的学生产生歪风邪气、互相攀比、生活奢靡等不良思想,最终家长苦不堪言,有些学生甚至因家庭不能满足其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任务,特别是社会的新闻媒体应该多宣扬正能量的人物和影视文化作品,批判、封杀负面人物和案例,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社会环境,这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学校是大学生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高校教师应运用专业的政治理论课、丰富的校园文化、多样的实践活动、广泛的网路平台等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活泼、健康、有序的氛围中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入学生心中,自觉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袁贵仁.建设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N].学习时报,2001-12-24.
[关 键 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45-01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则会形成正能量,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反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则不能被社会认可,不但无法实现人生目标,甚至变成社会的毒瘤。因此,探索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群体成员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容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括为“坚定信念、传承文化;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拥护和平、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笃学慎思、敢于创新”。“坚定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价值观的“魂”;“传承文化”是大学生肩负的民族使命;“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是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体现,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拥护和平、保护环境”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觉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遵纪守法、诚信友善”是在道德层面上对大学生的要求;“笃学慎思、敢于创新”是大学生必须要履行的责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传输给学生,是构建理论基础。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增加现实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社会热点问题。
(二)加强荣辱观教育
“荣辱观”明确指出了什么是善恶、美丑、是非、荣辱,它体现的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才培育的基础,大学生更应该明辨是非荣辱,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才能提高道德水平,引领社会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关系到人才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因此,“荣辱观”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持,是实现祖国快速健康发展的道德保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校园文化是一种健康、向上、丰富的特殊文化,具有渗透性、隐藏性、持久性、稳定性。在锻炼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设计的校园活动,科学地引导、渗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知。团委、社团围绕“爱国、爱党、民主、平等、诚信、友善”等主题开展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辐射到整个校园,形成浓厚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对核心价值观产生的认知是理论教育不能替代的。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时代责任感
各类形式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历练的结合。从书本延伸到现实,开拓学生视野,给学生创造提前适应社会、了解职业、历练品质、增长才干的机会,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把握主流价值观,建立主人翁意识。同时,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使得部分核心价值观不坚定的学生产生歪风邪气、互相攀比、生活奢靡等不良思想,最终家长苦不堪言,有些学生甚至因家庭不能满足其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任务,特别是社会的新闻媒体应该多宣扬正能量的人物和影视文化作品,批判、封杀负面人物和案例,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社会环境,这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学校是大学生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高校教师应运用专业的政治理论课、丰富的校园文化、多样的实践活动、广泛的网路平台等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活泼、健康、有序的氛围中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入学生心中,自觉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袁贵仁.建设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N].学习时报,200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