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是政治教育的起点和背景。政治教育必须以现实生活为观察和探究的对象,并从观察、思考、体验中获取认识事物的立场和方法。政治课堂五步教学法的设计,就是以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探索为出发点的。笔者以“公民权利、义务”一节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在政治课堂上如何运用五步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步:提出生活案例
案例的提出,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由具体案例的展示,创设能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教学情境。二是围绕教学目标,由案例引出需要学生去思考并自主解决的问题。这一步活动关键之处也有两点:第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亲切感受。第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公民权利、义务”一节教学之前,已经学习了宪法规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懂得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方面的知识进入案例导言设计之中,使前后所学知识贯通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考虑到,此后的学习将涉及“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的内容,在展示案例的活动之后布置了“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举例说明我国人民民主真实性”的思考作业,使本节教学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铺垫。
第二步:提出和讨论问题
“公民权利、义务”的案例揭示,笔者采用了两条途径,一是在课堂上播放了江苏某地村委会选举的录像,使学生能具体感知村民自治、自主选举村委组成成员的过程;二是课堂上模拟了村委选举的场景,安排学生开展村主任竞选的辩论,引发问题,并组织展开对问题的讨论。这种案例呈现方式,有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众多问题也在案例的揭示中被提出来。有问村民自治,能否摆脱姓氏势力影响的,有问以个人财产为选举筹码、给村民物质许诺是否违法的,有问选举是否可能被黑恶势力操控的。笔者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将提出的问题筛选,交由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最后由各组推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笔者也以巡堂的形式参与讨论,调控讨论秩序。
问题的提出和后续的讨论,培养的是学生的质疑能力。政治教学当然要讲授知识、阐释观点。然而教师的讲授和阐释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学须疑”,质疑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和收敛的过程,这种过程伴随着知识的同化、顺应,伴随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就在观察思考能力的发展提升中逐步形成。政治课堂最根本的追求不是对知识和观念的机械记忆和背诵,而是要锻造学生观察事物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方法。笔者以为,政治课堂上不能没有问题,更不能没有对问题的深入讨论,重要的不是得出结论,而是寻找到观察事物的正确角度(主场)和科学方法。
第三步:深入探究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宽广的平台去感受体察教材涉及的内容。笔者通常是这样来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
一是让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索更多的事例来证明、支撑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成系统。
二是找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切实体会诸如村委选举等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事件,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养分,并验证教材的观点和结论。
三是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统计数据来形成某种意见或结论,并将此反馈回课堂以引起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四是通过小组协作,就“公民的民主权利和义务”等学习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并提交论文或报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拓展性学习环节,尽管可能遭致“节外生枝”的责难,但在实际收效上,往往会给师生以意外的惊喜。由于开展了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探究活动,学生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社会实践的组织和操作、问题的继续剖析方面,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进步。
第四步:回归教材,验证结论
学生在接触案例、发现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进一步扩大观察范围,深入实际体验,进行思考剖析,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后,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尽量推动学生把大量的感性的体验,经过一番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使教学的目标、内容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自己的观念、立场和方法。当然,案例揭示、问题提出、实践探究三步骤的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以后,并不意味着教材的观点和结论一定自然在学生头脑中扎根了,更不意味着学生就没有问题了。
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节的教学中,在进入深入探究这一环节时,仍有同学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存在疑虑,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现行操作存在质疑,似乎仍未能形成统一圆满的结论。对此,笔者的思考是,正确的、科学的政治观念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必要求“毕其功于一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在课堂上解决的,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阅历和体验的增多,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的。对此,教师完全不必担忧。
第五步:由课内到课外,延伸阅读和体验
要求学生选取学习中关心的重点或热点问题,进行深度阅读,最好是比较阅读,可以把我国的选举制度、选举形式、选举结果同其他国家、其他地区进行比较,观察其异同,思考其优劣。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书目或指导资料查阅的方法。除此以外,更要倡导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通过更广泛的讨论或实际参与(例如作为志愿者为选举活动提供服务),更加深入地领悟、体察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步:提出生活案例
案例的提出,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由具体案例的展示,创设能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教学情境。二是围绕教学目标,由案例引出需要学生去思考并自主解决的问题。这一步活动关键之处也有两点:第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亲切感受。第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公民权利、义务”一节教学之前,已经学习了宪法规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懂得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方面的知识进入案例导言设计之中,使前后所学知识贯通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考虑到,此后的学习将涉及“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的内容,在展示案例的活动之后布置了“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举例说明我国人民民主真实性”的思考作业,使本节教学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铺垫。
第二步:提出和讨论问题
“公民权利、义务”的案例揭示,笔者采用了两条途径,一是在课堂上播放了江苏某地村委会选举的录像,使学生能具体感知村民自治、自主选举村委组成成员的过程;二是课堂上模拟了村委选举的场景,安排学生开展村主任竞选的辩论,引发问题,并组织展开对问题的讨论。这种案例呈现方式,有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众多问题也在案例的揭示中被提出来。有问村民自治,能否摆脱姓氏势力影响的,有问以个人财产为选举筹码、给村民物质许诺是否违法的,有问选举是否可能被黑恶势力操控的。笔者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将提出的问题筛选,交由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最后由各组推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笔者也以巡堂的形式参与讨论,调控讨论秩序。
问题的提出和后续的讨论,培养的是学生的质疑能力。政治教学当然要讲授知识、阐释观点。然而教师的讲授和阐释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学须疑”,质疑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和收敛的过程,这种过程伴随着知识的同化、顺应,伴随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就在观察思考能力的发展提升中逐步形成。政治课堂最根本的追求不是对知识和观念的机械记忆和背诵,而是要锻造学生观察事物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方法。笔者以为,政治课堂上不能没有问题,更不能没有对问题的深入讨论,重要的不是得出结论,而是寻找到观察事物的正确角度(主场)和科学方法。
第三步:深入探究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宽广的平台去感受体察教材涉及的内容。笔者通常是这样来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
一是让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索更多的事例来证明、支撑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成系统。
二是找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切实体会诸如村委选举等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事件,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养分,并验证教材的观点和结论。
三是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统计数据来形成某种意见或结论,并将此反馈回课堂以引起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四是通过小组协作,就“公民的民主权利和义务”等学习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并提交论文或报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拓展性学习环节,尽管可能遭致“节外生枝”的责难,但在实际收效上,往往会给师生以意外的惊喜。由于开展了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探究活动,学生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社会实践的组织和操作、问题的继续剖析方面,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进步。
第四步:回归教材,验证结论
学生在接触案例、发现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进一步扩大观察范围,深入实际体验,进行思考剖析,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后,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尽量推动学生把大量的感性的体验,经过一番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使教学的目标、内容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自己的观念、立场和方法。当然,案例揭示、问题提出、实践探究三步骤的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以后,并不意味着教材的观点和结论一定自然在学生头脑中扎根了,更不意味着学生就没有问题了。
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节的教学中,在进入深入探究这一环节时,仍有同学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存在疑虑,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现行操作存在质疑,似乎仍未能形成统一圆满的结论。对此,笔者的思考是,正确的、科学的政治观念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必要求“毕其功于一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在课堂上解决的,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阅历和体验的增多,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的。对此,教师完全不必担忧。
第五步:由课内到课外,延伸阅读和体验
要求学生选取学习中关心的重点或热点问题,进行深度阅读,最好是比较阅读,可以把我国的选举制度、选举形式、选举结果同其他国家、其他地区进行比较,观察其异同,思考其优劣。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书目或指导资料查阅的方法。除此以外,更要倡导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通过更广泛的讨论或实际参与(例如作为志愿者为选举活动提供服务),更加深入地领悟、体察相关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