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根本设计和实施教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传统的电脑课,它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信息素质。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如同传统社会中要求人们具备“读、写、算”一样,是每一个公民的必备素质。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传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为了维护信息权利、规范信息行为、稳定信息秩序,要教育小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利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得危害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在课堂上,我曾碰到过个别学生面对绘画中的黄颜色怪声高呼:“黄色!”这让人想到社会上一些人“以传播黄色为荣,以不懂黄色为耻”的思想对他的毒害。为不让他扰乱课堂,老师暂时装聋作哑,待课后进行个别教育。如此看来,良好信息道德的培养还任重而道远。
  
  二、实现充分的自主学习
  
  自主的课堂即是以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为根本,以学生自己为主体。在未来的终身学习型社会中,自主学习不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生存的必备素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源自于哪里?源自兴趣和成就感。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性、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技术层面的东西过于抽象、枯燥、严谨,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会损害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基于此考虑,我在学生的网站上安装一些“纸牌”、“连连看”、“翻翻看”等益智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应用,也锻炼了学生的智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安装小款小巧的局域网聊天软件,让学生通过电脑进行文字交流,让学生比较厌烦的打字练习变得其乐无穷。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来自于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要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从而实现充分自主的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摆脱传统的教师家长式“一言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体验成为学习主人的喜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方式常常导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心有灵犀不点通”。笔者相信学生自有一套理解计算机的独特方式,有一种与计算机沟通的先天的灵性,其高效性与合理性是成年人所不及的。因此,我们绝对不可强迫学生去迎合教师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而“灌输式”的教學则只会束缚学生的想象,扼杀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点到为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灵活地设计练习内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上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
  更充分地实现民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开端,创设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开展广泛的相互交流
  
  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新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课堂。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面向未来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他文献
常听几位同行们慨叹:初中政治课难教,它既不如语文那样语言优美,又不象历史课有生动形象的事例,更不象理化课可以动手做有趣的实验,要教好,实在不易。又听到初中学生的一些反映:政治课空洞抽象,学起来没兴致,难以学进去。  教者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皆有难言苦衷。到底“难”在何处?究其原因,我认为,难在政治课教学没有真正 “活”起来。近几年来,为解决初中政治课“难教”的问题,我作了大胆尝试。  
期刊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在科学与宗教、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历来有激烈的争论。直到十九世纪前,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一直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    1、女娲造人  在中国,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大地荒无人烟,毫无生气。这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娲感到非常孤独,似乎缺少了什么。于是女娲找到一处清澈的水池,在水池边挖起黄泥,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一个泥娃娃,她把这个泥娃娃
期刊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概括地讲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三段式教学法”是能够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形式。  所谓“三段式教学法”,就是把一课堂时间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和具体的目的、要求。如教“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基本状况”时,分成这样三段:  第一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
期刊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课题。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的洪流、商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电视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他们比过去的学生更早熟、更敏感、更
期刊
手风琴以其携带方便、运用广泛及音色丰富、节奏多样、表现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喜爱。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人的抽象思维,尤其对事物的理解、记忆主要是通过左半脑的活动来进行的;而右半脑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形象思维,如人的想象力、艺术活动、立体感等。据调查研究,在我国,儿童成长至六、七岁,开始接受学校的文化教育,新开发的大多为主管抽象思维的左脑,而右脑很难得到
期刊
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在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时用到了静电计,而课本对静电计的知识介绍得  又很少,为了能使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静电计的结构    一般中学实验室常用的都是布劳恩静电计(如图1所示)。它的结构是在一绝缘底座上装一鼓形的金属壳,壳前面是透明玻璃,后面装有带刻度的毛玻璃,在金属壳中安装一金属杆,杆与金属壳绝缘,上端为金属球,下
期刊
运用课件,可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信息传送量、化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一、课件在不同教学中的作用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固步自封,而是大胆创新、力求突破,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对于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1、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展示
期刊
多媒体的特点是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可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化静为动,激发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差,教学中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
期刊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经纬网》一课的课前2分钟,播放一段泰坦尼克号触冰山后发出紧急呼救信号的场景。然后问学生:“它是如何把出事地点告诉救援船只的?”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中来,用一段影视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
期刊
【摘要】我校“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课题组通过认真研究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网络与教材相结合,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构想,并在1—6年级进行了网络环境下读写一体化训练活动。截至今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实验结果看,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明显提高,写作积累明显丰富,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攀升。  【关键词】网络环境 综合阅读与写作 主题阅读与写作    一、研究背景    关于作文教学,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