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于零散史实的“针线”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以文学性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归纳《史记》中存在的虚构手法的内容及特点,集中探讨《史记》中文学性虚构是否影响到《史记》“信史”地位这一问题。作者将虚构喻为“针线”,巧妙地点出了《史记》文学性与史学性互相辉映,不可分割的关系,对读者颇有启发性。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虚构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在秉承史实原则的“实录”基础上,通过自身学识和经验在还原历史场景、刻画历史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等方面运用了一定想象和虚构补充的史学巨作,为后世史学家所效仿传承。从史学角度上,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被后世的史学家所借鉴效仿;而从文学角度上,其塑造丰富人物形象的各种文学手段和强烈的抒情性,都可以和历史上的文学作品相媲美。
  《史记》中的虚构成分是的确存在的,这里所说的“虚构”,主要指的是非历史真实的,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因素的东西。这使得有人提出,虚构成分是与其作为“实录”的史实原则相冲突的,而进一步质疑《史记》的史学价值。我认为,《史记》中的虚构与所说的“捏造事实”是司马迁在已考察的历史基础上,比前人更多地对人物、情节、语言细节等进行的合理想象和虚构,这和臆造事实或是胡编掺假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史记》中的可考据史实是一块块布,那么虚构成分就相当于针线,将零散缺失的史实一一填补联系,使得它们能完整地呈现。
  《史记》中的虚构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在人物事迹中穿插一些人为的传说来“神灵其身”,以充分展现人物形象或表面作者的爱憎。如《高祖本纪》中所记载的汉高祖刘邦“蛟龙於其上”的出生由来、以及刘邦斩蛇起义是所谓“赤帝子”杀了“白帝子”(预示着汉朝将要灭掉秦朝。)这里对于刘邦的种种神化,明显是刘邦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和美化自身“天命所归”而编造散布的。而司马迁却将这些不难看出是虚构的情节写入《史记》的同时,将刘邦的贪财好色、轻蔑自私等行径也一一予以实录,其产生的对比效果恰恰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又如《李将军列传》当中“射虎穿石”的类似情节在战国时期早有流传,所以李将军曾经“射虎穿石”极可能来自司马迁的虚构,但是通过这一情节不仅更丰富化具体化了李广箭技高超、英勇勃发的形象,亦表现出司马迁个人对于李将军的钦佩和敬重此外在《魏其武安侯列传》等也有虚构情节的记入。
  第二类,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及合理想象历史事实所缺失的细节,使《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变得完整宏大,深入人心。如非常经典的《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情节,樊哙闯帐、项庄舞剑等情节都脍炙人口,惊心动魄,而当中的许多戏剧化冲突细节更像是司马迁的夸张与虚设,或是补充设想。但由于司马迁的精心联系,让所有情节连贯完整,使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更加惊心动魄且合理合情,突显了这个事件对历史走向的重大影响。此外还有项羽在垓下之围时“霸王别姬”的慷慨悲歌,尽管从真实事实考虑,项羽是否在如此关头真的悲歌“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非常存疑,但司马迁将这段虚构写入,顿时就将霸王别姬的悲壮气氛渲染于纸上,一代西楚霸王英雄末路的深情、慷慨就死之意气和悲剧色彩也从此深入人心。
  除了前两类以外,还有一类亦被认为是虚构的一种,便是关于某些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将这些传说融入并转化成历史,主要记载于五帝本纪。对于以神话传说入史,是否属于司马迁所有意進行的虚构,尚需商榷。神话传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属于口头创作,它以幻想的形式,经过不自觉地艺未加工,来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实际上,神话是上古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反映。司马迁所加入《史记》中的神话传说,主要是依托于他所提及到的《山海经》、《禹本纪》两部书。先秦以前的历史,恰恰就是依靠对神话传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构成今天我们能够认识的上古历史,可以说是“历史的影子”。故对于司马迁所处时代乃至司马迁本人的历史观而言,我们现今所认为是奇思幻想占多数的神话传说,在他们眼中是先秦历史的重要根据,并不是完全不可信的。神话传说恰恰保持了先秦时期历史的一种历史完整性,填补了先秦历史的空白。
  在《史记》中,司马迁将神话传说中荒诞怪奇、具神话性的部分截去,而留下传说中合理的部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局限下,基本可以看做是“信史”的部分。如在《五帝本纪》中的记载舜两次被其父及弟陷害而脱险之事,去掉了虚幻的传说而截取性地记录了舜的最后胜利。故司马迁将神话入史,不是出于丰富虚构手法的艺术角度,而是更多地出于历史链条的完整性,补充了先秦历史的空白。在某种意义上,恰恰是尊重史实的一种。
  总的来说,《史记》中虚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不代表可以湮没《史记》在史学作品上的地位。虚构就像是针线,将一块块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布缝补起来制成衣,而针线的存在并不影响这件衣服的外观之余,还将原本单一零散的布合成整体。
  记录史实依然是《史记》的基础,而极其注重历史事件及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渲染,正是《史记》与其他史学作品的独到之处,也是它能让枯燥的历史引人入胜、深入人心的原因所在。是《史记》作为一部史学作品,带有司马迁鲜明的个人色彩,即其独到的文学描写艺术和严谨务实的纪实态度。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虚构成分在《史记》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史记》文学性和想象抒情风格的精华所在。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在我看来精辟独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史记》中的虚构,给了《史记》能和《离骚》想媲美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使史学的严谨求真和文学的艺术想象完美结合,成为一部流传千古、为后世史书所效的史学著作。
其他文献
摘要:十年的日本留学经历对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早期小说多以留日学生为写作对象,着重表现这一群体在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生存遭遇与精神困境。通过对这类典型人物形象的解读,可以探寻郁达夫留日期间的生活轨迹,剖析作家内心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把握其早期小说创作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郁达夫;早期小说;留日学生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掀起了第二股留日热潮,许多知识青年和有志之士纷纷东渡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境界。如何把握好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关键,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应用,对于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平台;素材;课件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
期刊
摘要:课程资源的运用已常态化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已深入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心,已贯穿于每一堂语文教学之中,已深深被学生们喜欢。课程资源的直观、形象,在教学中的优势日趋彰显,课程资源的科学灵活妙用,确能让课堂生动、高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堂:生动高效  多媒体、课程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已根植在老师心中,已深入各类教育教学的课堂,多媒体与网络信息等现代化的设施为现代化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
期刊
摘要:“先说后写”习作指导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说”的基础上进行“写”的习作指导模式。这种模式遵从了认识论和语言学的规律,从“说”入手培养观察、阅读、实践、感悟能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本文具体阐述了本模式的五个具体操作步骤和四个主要的实施策略。有理念支撑,有方法指导,有案例解读,希望能给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启迪,进而促进习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先说后写;习作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渐渐了解并熟悉一个新名词——“微课程”,校园里渐渐涌现出一股“微课”的热潮。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期刊
(一)  校园里的无名小花  要说我们校园的面貌,在这方圆几里的建筑群中,怕是再也找不出比它更简陋、更伧(cang)俗的了。学校的屋舍大多陈旧,像一个个身着粗布衣裤的乡巴佬,一副遮也遮不住的寒酸相。  至于校园的绿化,多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比如说跑道上那一大片草地,任由数千双脚去踩踏,至于能否“春风吹又生”,那得看草自己的造化了。而那些处于校园中心地带的植物,一年到头长势都好,倒没有辜负了那个驼
期刊
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开心,叫喜悦。  接到好姐妹秋萍的电话:我分别近45年的部分小学、初中同学要在大年初四相聚了。这突如其来的佳讯,让我激动不已!家里的日历牌记下了这难忘的日子,2017年1月27日(旧历除夕)。  期盼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一如既往的黑夜,终于在我辗转难眠的催促下,收起了帷幕。早早地,我就起了床,捣饰了一番,出门了。  早春的江城,咋暖还寒。我坐上公汽,顺利地来到约定欢聚的地方。看
期刊
“子路、曾皙、冉友、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熟悉的文字又一次徜徉在耳边,学生们故作深沉的朗读将我又一次带入到两千五百年前的那个午后,然而这一次,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孔子。从前,我看到一个伟大教育家开阔的胸怀,看到一代儒家宗师伟大的抱负,而这一次,我更多地看到的是一个孜孜以求、逐梦一生却一无所获的老人的孤独与寂寞。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问“如或知尔,
期刊
摘要:《霍乱时期的爱情》通过讲述了弗洛伦蒂诺和费尔米娜长达半个世纪的感情纠葛,尽书人生.爱情.死亡和回忆。从对于爱情的探索,盘桓在人们内心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对于不同女性的歌颂这三个方面阐释了人们心底隐秘的爱情奢望与社会孤独。  关键词:《霍乱时期的爱情》;隐秘的爱情奢望;社会的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之后所完成的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在他看来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颠倒安排,进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笔者将这一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动,形成“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引入职高课堂。并与分组学习相结合应用于职高计算机复习课的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职高教学;分组学习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