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富于典型意义和艺术生命力的经典女性形象,她们身上都负载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深刻体现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征。该文主要从二者的性格差异、人生观和爱情观对比其差异,以期 对小说中两位东西方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有所洞悉。
关键词:赫思佳;姚木兰;形象对比
1 《京华烟云》、《乱世佳人》的作者、主要内容及战争背景。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对斯嘉丽与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2 《京华烟云》、《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的相似之处
可以说,二者在出身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有着较好的出身环境,且都受父亲的疼爱。姚木兰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其父姚思安是北京城里有名的药材商和茶商,身家殷实,在北京和杭州等地都有多家药材行和茶叶铺子,还有若干家当铺。木兰出嫁的时候, “嫁妆是分装七十二台一送嫁妆的行列吸引了好多群的观众,把东四牌楼的交通堵塞了好久,没有看见这个送嫁妆的行列的女人,都以失去看北京最大的嫁妆行列,而觉得错过了眼福。”而斯佳丽也有着富裕的出身环境。斯佳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是爱尔兰的移民,是美国南部种植园的主人,斯佳丽从小就过着富足的生活,每天衣食无忧,忙于出席各种舞会活动。
其次,二者的成长经历也大都相似,都经历过动荡的年代,体会过新制度与旧制度的交替。木兰在10岁的时候被义和拳拳民拐走,遭遇人贩子拐卖,而后与曾家结缘,一直经历见证了中国的变化,最后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儿女,不得不与荪亚逃难。木兰在战争的磨砺中一步步成长,思想不断升华,最终达到了一种“理想美的境界”。而斯嘉丽同样成长于战争之中,从一个贵族家中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变为一位成熟坚强的女性。
3《京华烟云》、《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差异
二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差异之处。姚木兰温柔贤淑、好学不倦、顾全大局、委曲求全而且善于体谅别人。 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女人具备的一切优点。。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女人不但要漂亮、智慧,而且要温柔、贤淑、宽容、体谅和谦让这些性格就是东方完美女性必须具有的美德,在许多作品中从女主角的身上都可以看到。而斯嘉丽赫思佳是西方新女性的代表是个典型的西方女人。她美丽性感,智慧任性、坚强自信、敢爱敢恨 但却非常现实,非常自我。赫思佳做事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果 断,有时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几乎可以不择手段。她身上 体现了当代西方女性的价值标准,凸显了西方对人性的定义和 诠释,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在她身上充分地得到了体现。
二者的生观明显不同。道家思想对姚木兰一生的影响,可谓是伴随着她本身的成长而逐渐深刻起来,同时也左右着木兰的人生方向。从童年到成年,从勉强的婚姻到走向沉默的爱情,从出世到入世,她的道家人生观在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得以大悟。与姚木兰“随遇而安”的人生观不同,对斯佳丽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欲可求,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是美国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也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二者的爱情观也不同。公姚木兰喜欢贫穷的有志青年——孔 立夫。孔立夫的博学多才、孝敬父母、谈吐幽默深深吸引了木 兰,使木兰真正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但是由于责任感 和礼教束缚,木兰放弃了美好的爱情,还是听从了父母之命嫁 给了自己不爱的曾家三公子。而斯嘉丽则在追求美好方面始终骄傲执着,斯佳丽将婚姻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坚持自己选择的婚姻观,冲破了家人和舆论的压力,不顾一切地向阿希礼倾吐爱情,大胆地表白心思,甚至提出要与阿希礼私奔,而她的这种真情的流露却是旧时风俗礼教所绝不能容忍的。为了她一生中这第一次的纯洁爱情,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她敢爱敢恨,对爱情执著而
大胆,不肯被动地接受男性的挑选。
4 结语
木兰和斯佳丽两位极具东西方典 型个性的女主人公不仅给了我们生活涤荡起伏的强烈感受,也 激发了我们深层的感悟和思索。两位主人公不平凡的人生起 伏,既是歷史进程和时代变迁所致,也是社会转型和文化环境 改观所致。而这些正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华和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2] 林语堂.京华烟云[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6
[3 杨梦.对《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另类解读[J].北方文学: 下半月,2011(11):14-15.
[4] 柳世平《.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现实原型探讨[J].名作欣 赏,2012(5):68-70.
[6] 柳世平《.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原型再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 院学报:社科版,2012(4):111-113.
关键词:赫思佳;姚木兰;形象对比
1 《京华烟云》、《乱世佳人》的作者、主要内容及战争背景。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对斯嘉丽与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2 《京华烟云》、《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的相似之处
可以说,二者在出身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有着较好的出身环境,且都受父亲的疼爱。姚木兰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其父姚思安是北京城里有名的药材商和茶商,身家殷实,在北京和杭州等地都有多家药材行和茶叶铺子,还有若干家当铺。木兰出嫁的时候, “嫁妆是分装七十二台一送嫁妆的行列吸引了好多群的观众,把东四牌楼的交通堵塞了好久,没有看见这个送嫁妆的行列的女人,都以失去看北京最大的嫁妆行列,而觉得错过了眼福。”而斯佳丽也有着富裕的出身环境。斯佳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是爱尔兰的移民,是美国南部种植园的主人,斯佳丽从小就过着富足的生活,每天衣食无忧,忙于出席各种舞会活动。
其次,二者的成长经历也大都相似,都经历过动荡的年代,体会过新制度与旧制度的交替。木兰在10岁的时候被义和拳拳民拐走,遭遇人贩子拐卖,而后与曾家结缘,一直经历见证了中国的变化,最后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儿女,不得不与荪亚逃难。木兰在战争的磨砺中一步步成长,思想不断升华,最终达到了一种“理想美的境界”。而斯嘉丽同样成长于战争之中,从一个贵族家中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变为一位成熟坚强的女性。
3《京华烟云》、《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差异
二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差异之处。姚木兰温柔贤淑、好学不倦、顾全大局、委曲求全而且善于体谅别人。 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女人具备的一切优点。。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女人不但要漂亮、智慧,而且要温柔、贤淑、宽容、体谅和谦让这些性格就是东方完美女性必须具有的美德,在许多作品中从女主角的身上都可以看到。而斯嘉丽赫思佳是西方新女性的代表是个典型的西方女人。她美丽性感,智慧任性、坚强自信、敢爱敢恨 但却非常现实,非常自我。赫思佳做事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果 断,有时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几乎可以不择手段。她身上 体现了当代西方女性的价值标准,凸显了西方对人性的定义和 诠释,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在她身上充分地得到了体现。
二者的生观明显不同。道家思想对姚木兰一生的影响,可谓是伴随着她本身的成长而逐渐深刻起来,同时也左右着木兰的人生方向。从童年到成年,从勉强的婚姻到走向沉默的爱情,从出世到入世,她的道家人生观在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得以大悟。与姚木兰“随遇而安”的人生观不同,对斯佳丽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欲可求,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是美国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也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二者的爱情观也不同。公姚木兰喜欢贫穷的有志青年——孔 立夫。孔立夫的博学多才、孝敬父母、谈吐幽默深深吸引了木 兰,使木兰真正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但是由于责任感 和礼教束缚,木兰放弃了美好的爱情,还是听从了父母之命嫁 给了自己不爱的曾家三公子。而斯嘉丽则在追求美好方面始终骄傲执着,斯佳丽将婚姻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坚持自己选择的婚姻观,冲破了家人和舆论的压力,不顾一切地向阿希礼倾吐爱情,大胆地表白心思,甚至提出要与阿希礼私奔,而她的这种真情的流露却是旧时风俗礼教所绝不能容忍的。为了她一生中这第一次的纯洁爱情,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她敢爱敢恨,对爱情执著而
大胆,不肯被动地接受男性的挑选。
4 结语
木兰和斯佳丽两位极具东西方典 型个性的女主人公不仅给了我们生活涤荡起伏的强烈感受,也 激发了我们深层的感悟和思索。两位主人公不平凡的人生起 伏,既是歷史进程和时代变迁所致,也是社会转型和文化环境 改观所致。而这些正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华和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2] 林语堂.京华烟云[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6
[3 杨梦.对《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另类解读[J].北方文学: 下半月,2011(11):14-15.
[4] 柳世平《.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现实原型探讨[J].名作欣 赏,2012(5):68-70.
[6] 柳世平《.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原型再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 院学报:社科版,2012(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