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知道,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精神的全面反应,是思想高度集中、高度自我控制与积极灵活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共同协调一致的活动,确实是既抽象又具体。仅在发声的一瞬间,就要有诸多器官、诸多肌肉和神经高度协调配合,更不说发出声音后的歌唱状态的保持、声音的音色变化、音量调节、字声结合等,确实复杂。在歌唱时,无论哪个方面出现了偏差,没有协调一致,就会出现不良的声音效果,如喉音、鼻音等等。下面我们就初学者歌唱中常易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发声现象做一些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初学者减少和杜绝不良声音的出现。
1 喉音
喉音是一种常见的不良的声音,对歌唱者的危害最大,也是不易改的毛病。因此,对初学者来说,了解喉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效果,力求避免出现喉音;若在歌唱中已有喉音,也要尽早尽快予以纠正。
关于喉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追求大音量,追求浑厚深沉的音色,追求强健结实的声音,或是因高音上不去,就撑压着嗓子做出一种很浓的声音来充“中音”,或是将“喉音”当成了胸腔共鸣。歌唱发声时有喉音的人舌根是鼓起来的,整个舌部后缩,舌头变短变硬,咽部被僵紧的舌根严重堵塞,呼吸不通畅,声音听起来呆滞无泛音,闷而空,特别沉重,缺少声音所应有的明亮度,声音传不远,歌唱很容易疲劳,还会造成严重的喉部病变。
怎样能避免出现喉音,首先要明确有喉音时的喉部状态和正确发声时喉部状态的区别;喉音与胸腔共鸣的区别。正确发声时喉部的状态是:半打哈欠时喉头位置——自然下放、保持稳定;舌面平坦;整个喉部要喉外肌舒展松开,喉内肌积极恰当用力,“外松内紧”,即喉咙打开声带闭合的歌唱发声状态。
喉音与胸腔共鸣的区别是喉音听起来是一种缩紧喉咙、沉重、混乱不清的感觉;而有胸腔共鸣的声音则是通畅、宽厚、不生硬、干净的声音,给人以舒服的优美的感觉,二者是不相同的。
如何纠正喉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1 用打哈欠叹气的动作使嘴和喉咙一起张开,即:打开喉咙,放松舌根,轻松歌唱,外松内紧。要内外都开,内指喉头适度下降,呈半打哈欠状,会厌打开软腭略抬起,咽壁挺立;外指上下腭及唇部的张开。内开比外开更为重要,内是实质,外是内的舒展和发挥。若外开大了而内关住了,声音就紧、浅、白、散;若外开的适度而喉咙深处打开了,声音就宽而且响亮位置高而集中。因此,要内外都开,注意在唱任何元音时,上下腭之间的距离都要大致相同。用闭口打哈欠状态做哼鸣练习,也可以体会畅通的外松内紧的感觉。
1.2 用弹舌音法,此法对消除舌根紧张的状态很有效。用意大利语辅音“R”发音,当发“R”时声带开始振动,这时舌部处于松弛状态,舌根平坦不僵硬,不会去堵咽部的共鸣腔,声音就解放出来了,喉音也就自然消失了。
1.3 用“iu”音做练习,“1”使舌部的活动主要在舌尖,可避免舌根用力紧张;“u”是最易打开喉咙的元音,“u”喉位最低,做lu音练习,舌会带领声音进入鼻腔共鸣的高位置。还可保持用唱“u”的喉位来唱“i”元音,张口打哈欠,双唇呈微笑状,声音从鼻腔送出时,舌尖轻抵下牙根谨防后缩,这样也有利减少喉音。
在纠正喉音的阶段,练唱要放松肌肉轻声唱,不用最大音量,若想着唱响大声,喉外肌肉等容易使劲;有时可以一边唱一边把头做上下左右转动,以轻松自如的动作和心态来歌唱,减少喉部不必要的紧张压力,去掉喉音。
有喉音者除了做以上几种练习外,还要检查呼吸是否正确,调整对声音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真正彻底去除喉音。
2 羊声——小抖音
这是一种不自然不协调的声音波动,它的音波频率超常的快、非常细碎,颤抖猛烈,音色像羊的叫声,因此,歌唱中称之谓“羊声”或“抖音”。这种快速抖动多数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主观原因是由于过分追求声音的结实有力或大音量,用气量过大,造成胸部紧张,气息僵紧,使喉部肌肉过分紧张,出现一种痉挛的状态。呼吸支持不好,喉结稳不住,上下抖动,也会出现憋紧喉咙的不正常的小抖音。
有些人出抖音是有意识做的。他将歌唱发声中(特别是美声唱法中)的自然谐调的声音波动,错误地理解是人为的喉结做出来的波动,表面要模仿其音波效果,出现不自然的声音音波,结果形成声音的细碎抖音。
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碎抖的羊声听起来苍白又单薄,当唱低音或唱轻声时像是在害怕、发抖;唱高音时或唱大声时像人在生气,听这样的声音使人感觉难受,而不是感觉轻松愉快舒服。歌唱者本人经常使发声器官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中,超越了自己嗓音的能力限度,常感到喉部累、紧、甚至疼。这种蛮力发声、滥用嗓音的后果,会使歌唱者丧失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能力,甚至毁掉自己的嗓音。
要克服羊声碎抖的毛病,首先要对所学的发声方法(主要是美声唱法)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不要盲目模仿哪种声音。要从概念和听觉效果上区别正常的音波和不自然的碎抖音;其次要调整不适合歌唱的浅胸呼吸,将气息流畅自然地送出来,解脱喉部肌肉的过分紧张状态,使发声器官的运动适合歌唱发声的需要;还要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分追求高、大、强的声音,特别在纠正羊声的时候。要用轻松的,感觉有意识的做声音没有音波抖动的“直声”练习,走过这个不好听不习惯的过程,“羊声”就会减轻或基本消失;适当做些跳音练习,由于跳音短促,还来不及波动声就收住了。另外,唱跳音时呼吸动作交替迅速,容易摆脱旧的呼吸习惯。呼吸控制的弹性好,喉咙的生理反应就会放松,声音容易进入头腔,而不是卡紧在喉咙里,颤抖的声音就会减少和完全消失。开始做练习时的“直”的声音也就会自然消失,代之而来的是自然、谐调的丰满圆润的声音。
3 大摇摆声
大摇摆声是发出的声音音波过慢,喉部肌肉过分松弛,音波抖动的幅度过大,声音就摇摆的厉害。由于歌唱者方法不当,过分追求放松,便身体松塌无力,横膈膜腹肌无弹性,支持不住气息使送气不匀,咽壁无力站挺,控制不住喉咙,就出现了大摇大摆的声音。
大摇摆的声音听起来苍老、不悦耳、像是在哀号,会加速声音的老化。由于气息失去控制,常常音调不准。有些原来耳朵听觉好的,音准感好的,自己完全听得出来,并试图努力去改变现状,但由于发音能力的减弱丧失,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得到纠正。
还有一种出现大摇摆声的情况是人为造成的,像认识小碎抖音一样,认为有大摇摆声是美的声音,是“有方法”的标志,使其陷入错误的声音中而浑然不觉。
要克服歌唱中大摇摆的声音,先要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将正常声音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与大摇摆音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做比较,用心鉴定出正确与错误、自然与不自然、悦耳与不悦耳,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练习,如:因呼吸方面的问题而出现大 摇摆声音,就要做呼吸控制练习,锻炼提高横膈膜腹肌肉的支持力和弹性。其次,要加强使咽壁挺立的训练。
4 鼻音——软腭下塌
歌唱发声中有鼻音的人为数不少,是一种常见的声音毛病。造成鼻音是因为整个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不积极造成的。口腔后部软腭无力造成下垂、与舌面相触,使气流在没有顺利从口腔穿过之前就已钻到了鼻子里,使声音也夹在那里,发出的声音很不悦耳,有些像患了感冒,鼻腔被堵塞住,声音闷在鼻子里,由于各共鸣腔投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声音的音色暗淡,音量也放不出来,给人以不舒服不痛快的感觉。
歌唱发声中有鼻音的人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发声器官的病症所至,常见的急性或慢性鼻炎、咽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对发声都会有影响,譬如患了鼻炎、鼻腔粘膜肿胀;患了副鼻窦炎则脓性分泌物很多,这都会占去鼻腔的空间而影响鼻腔的共鸣作用,即产生闭塞性鼻音。第二种多是初学者。由于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差,又懒得下功夫,挤着鼻子、捏着嗓子轻轻哼着唱,通过音响扩大音量也挺大,声音也觉得甜甜的,自我感觉听得过去了……这种做法对练好歌唱基本功、全面掌握歌唱发声技巧都是不利的,对培养良好的歌唱气质和培养积极踏实的学习态度都是不利的。还有一种人是声音概念不清楚或理解概念有误差,如:认为鼻音就是声音共鸣的高位置,鼻音就是鼻腔共鸣,把两个有质的不同的声音混淆起来,认误为正。所以为求得歌唱共鸣的高位置,而将声音极力往鼻子里灌,忽视了其它共鸣器官,实际上是不惜失去自己原来较好的音质音色,而换得错误的声音毛病——鼻音。有些女声认为带鼻音使声音柔和甜美,唱着轻松省劲儿,致使在演唱时更嗲声嗲气。
要纠正去掉鼻音,先要搞清楚一些声音概念及树立正确的声音和演唱审美观,多听多比较鉴别,才可能避免再入误区,然后可采用一些办法,具体练习为:
4.1 做使软腭灵活抬起的练习:大牙处松弛自然打开,下颌松垂,舌面放松;舌尖轻放在前面下牙根处,保持此状态用鼻子吸气,再用口呼气,悄声用“哈”音将气呼出去,像擦玻璃吋哈口气再擦千净的感觉。做这个练习,用鼻吸气时软腭会自然掉向舌面,舌根会与之接触,但在向外呼气做“哈”时,软腭与舌会很快地相互分开。多次反复练习,会使软腭上下抬放灵活。开始做此练习吋,可照着镜子看软腭与舌的动作,监督是否有习惯的错误动作再现。
4.2 发声练习时,有意使口咽腔开的稍大些,要感觉声音直接从口腔发出来,上下腭之间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因为喉咙张大些,喉头就要降低,软腭自然也会抬起,杜绝声音往鼻子里灌。同时要注意舌头,若舌头是收缩回去的,喉咙张开的程度仅能达到软腭充分抬起时的一半。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检查是否还有鼻音,方法是:在声音的延续中,用手将鼻子轻轻捏起来,如果声音明显受到影响,说明鼻音的毛病还存在;如果声音没受什么影响、基本没有变化,就说明发声是正确通畅的,说明改正了鼻音。
相信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只要持之以恒,细心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定会改掉这些毛病的。
1 喉音
喉音是一种常见的不良的声音,对歌唱者的危害最大,也是不易改的毛病。因此,对初学者来说,了解喉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效果,力求避免出现喉音;若在歌唱中已有喉音,也要尽早尽快予以纠正。
关于喉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追求大音量,追求浑厚深沉的音色,追求强健结实的声音,或是因高音上不去,就撑压着嗓子做出一种很浓的声音来充“中音”,或是将“喉音”当成了胸腔共鸣。歌唱发声时有喉音的人舌根是鼓起来的,整个舌部后缩,舌头变短变硬,咽部被僵紧的舌根严重堵塞,呼吸不通畅,声音听起来呆滞无泛音,闷而空,特别沉重,缺少声音所应有的明亮度,声音传不远,歌唱很容易疲劳,还会造成严重的喉部病变。
怎样能避免出现喉音,首先要明确有喉音时的喉部状态和正确发声时喉部状态的区别;喉音与胸腔共鸣的区别。正确发声时喉部的状态是:半打哈欠时喉头位置——自然下放、保持稳定;舌面平坦;整个喉部要喉外肌舒展松开,喉内肌积极恰当用力,“外松内紧”,即喉咙打开声带闭合的歌唱发声状态。
喉音与胸腔共鸣的区别是喉音听起来是一种缩紧喉咙、沉重、混乱不清的感觉;而有胸腔共鸣的声音则是通畅、宽厚、不生硬、干净的声音,给人以舒服的优美的感觉,二者是不相同的。
如何纠正喉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1 用打哈欠叹气的动作使嘴和喉咙一起张开,即:打开喉咙,放松舌根,轻松歌唱,外松内紧。要内外都开,内指喉头适度下降,呈半打哈欠状,会厌打开软腭略抬起,咽壁挺立;外指上下腭及唇部的张开。内开比外开更为重要,内是实质,外是内的舒展和发挥。若外开大了而内关住了,声音就紧、浅、白、散;若外开的适度而喉咙深处打开了,声音就宽而且响亮位置高而集中。因此,要内外都开,注意在唱任何元音时,上下腭之间的距离都要大致相同。用闭口打哈欠状态做哼鸣练习,也可以体会畅通的外松内紧的感觉。
1.2 用弹舌音法,此法对消除舌根紧张的状态很有效。用意大利语辅音“R”发音,当发“R”时声带开始振动,这时舌部处于松弛状态,舌根平坦不僵硬,不会去堵咽部的共鸣腔,声音就解放出来了,喉音也就自然消失了。
1.3 用“iu”音做练习,“1”使舌部的活动主要在舌尖,可避免舌根用力紧张;“u”是最易打开喉咙的元音,“u”喉位最低,做lu音练习,舌会带领声音进入鼻腔共鸣的高位置。还可保持用唱“u”的喉位来唱“i”元音,张口打哈欠,双唇呈微笑状,声音从鼻腔送出时,舌尖轻抵下牙根谨防后缩,这样也有利减少喉音。
在纠正喉音的阶段,练唱要放松肌肉轻声唱,不用最大音量,若想着唱响大声,喉外肌肉等容易使劲;有时可以一边唱一边把头做上下左右转动,以轻松自如的动作和心态来歌唱,减少喉部不必要的紧张压力,去掉喉音。
有喉音者除了做以上几种练习外,还要检查呼吸是否正确,调整对声音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真正彻底去除喉音。
2 羊声——小抖音
这是一种不自然不协调的声音波动,它的音波频率超常的快、非常细碎,颤抖猛烈,音色像羊的叫声,因此,歌唱中称之谓“羊声”或“抖音”。这种快速抖动多数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主观原因是由于过分追求声音的结实有力或大音量,用气量过大,造成胸部紧张,气息僵紧,使喉部肌肉过分紧张,出现一种痉挛的状态。呼吸支持不好,喉结稳不住,上下抖动,也会出现憋紧喉咙的不正常的小抖音。
有些人出抖音是有意识做的。他将歌唱发声中(特别是美声唱法中)的自然谐调的声音波动,错误地理解是人为的喉结做出来的波动,表面要模仿其音波效果,出现不自然的声音音波,结果形成声音的细碎抖音。
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碎抖的羊声听起来苍白又单薄,当唱低音或唱轻声时像是在害怕、发抖;唱高音时或唱大声时像人在生气,听这样的声音使人感觉难受,而不是感觉轻松愉快舒服。歌唱者本人经常使发声器官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中,超越了自己嗓音的能力限度,常感到喉部累、紧、甚至疼。这种蛮力发声、滥用嗓音的后果,会使歌唱者丧失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能力,甚至毁掉自己的嗓音。
要克服羊声碎抖的毛病,首先要对所学的发声方法(主要是美声唱法)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不要盲目模仿哪种声音。要从概念和听觉效果上区别正常的音波和不自然的碎抖音;其次要调整不适合歌唱的浅胸呼吸,将气息流畅自然地送出来,解脱喉部肌肉的过分紧张状态,使发声器官的运动适合歌唱发声的需要;还要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要过分追求高、大、强的声音,特别在纠正羊声的时候。要用轻松的,感觉有意识的做声音没有音波抖动的“直声”练习,走过这个不好听不习惯的过程,“羊声”就会减轻或基本消失;适当做些跳音练习,由于跳音短促,还来不及波动声就收住了。另外,唱跳音时呼吸动作交替迅速,容易摆脱旧的呼吸习惯。呼吸控制的弹性好,喉咙的生理反应就会放松,声音容易进入头腔,而不是卡紧在喉咙里,颤抖的声音就会减少和完全消失。开始做练习时的“直”的声音也就会自然消失,代之而来的是自然、谐调的丰满圆润的声音。
3 大摇摆声
大摇摆声是发出的声音音波过慢,喉部肌肉过分松弛,音波抖动的幅度过大,声音就摇摆的厉害。由于歌唱者方法不当,过分追求放松,便身体松塌无力,横膈膜腹肌无弹性,支持不住气息使送气不匀,咽壁无力站挺,控制不住喉咙,就出现了大摇大摆的声音。
大摇摆的声音听起来苍老、不悦耳、像是在哀号,会加速声音的老化。由于气息失去控制,常常音调不准。有些原来耳朵听觉好的,音准感好的,自己完全听得出来,并试图努力去改变现状,但由于发音能力的减弱丧失,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得到纠正。
还有一种出现大摇摆声的情况是人为造成的,像认识小碎抖音一样,认为有大摇摆声是美的声音,是“有方法”的标志,使其陷入错误的声音中而浑然不觉。
要克服歌唱中大摇摆的声音,先要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将正常声音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与大摇摆音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做比较,用心鉴定出正确与错误、自然与不自然、悦耳与不悦耳,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练习,如:因呼吸方面的问题而出现大 摇摆声音,就要做呼吸控制练习,锻炼提高横膈膜腹肌肉的支持力和弹性。其次,要加强使咽壁挺立的训练。
4 鼻音——软腭下塌
歌唱发声中有鼻音的人为数不少,是一种常见的声音毛病。造成鼻音是因为整个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不积极造成的。口腔后部软腭无力造成下垂、与舌面相触,使气流在没有顺利从口腔穿过之前就已钻到了鼻子里,使声音也夹在那里,发出的声音很不悦耳,有些像患了感冒,鼻腔被堵塞住,声音闷在鼻子里,由于各共鸣腔投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声音的音色暗淡,音量也放不出来,给人以不舒服不痛快的感觉。
歌唱发声中有鼻音的人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发声器官的病症所至,常见的急性或慢性鼻炎、咽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对发声都会有影响,譬如患了鼻炎、鼻腔粘膜肿胀;患了副鼻窦炎则脓性分泌物很多,这都会占去鼻腔的空间而影响鼻腔的共鸣作用,即产生闭塞性鼻音。第二种多是初学者。由于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差,又懒得下功夫,挤着鼻子、捏着嗓子轻轻哼着唱,通过音响扩大音量也挺大,声音也觉得甜甜的,自我感觉听得过去了……这种做法对练好歌唱基本功、全面掌握歌唱发声技巧都是不利的,对培养良好的歌唱气质和培养积极踏实的学习态度都是不利的。还有一种人是声音概念不清楚或理解概念有误差,如:认为鼻音就是声音共鸣的高位置,鼻音就是鼻腔共鸣,把两个有质的不同的声音混淆起来,认误为正。所以为求得歌唱共鸣的高位置,而将声音极力往鼻子里灌,忽视了其它共鸣器官,实际上是不惜失去自己原来较好的音质音色,而换得错误的声音毛病——鼻音。有些女声认为带鼻音使声音柔和甜美,唱着轻松省劲儿,致使在演唱时更嗲声嗲气。
要纠正去掉鼻音,先要搞清楚一些声音概念及树立正确的声音和演唱审美观,多听多比较鉴别,才可能避免再入误区,然后可采用一些办法,具体练习为:
4.1 做使软腭灵活抬起的练习:大牙处松弛自然打开,下颌松垂,舌面放松;舌尖轻放在前面下牙根处,保持此状态用鼻子吸气,再用口呼气,悄声用“哈”音将气呼出去,像擦玻璃吋哈口气再擦千净的感觉。做这个练习,用鼻吸气时软腭会自然掉向舌面,舌根会与之接触,但在向外呼气做“哈”时,软腭与舌会很快地相互分开。多次反复练习,会使软腭上下抬放灵活。开始做此练习吋,可照着镜子看软腭与舌的动作,监督是否有习惯的错误动作再现。
4.2 发声练习时,有意使口咽腔开的稍大些,要感觉声音直接从口腔发出来,上下腭之间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因为喉咙张大些,喉头就要降低,软腭自然也会抬起,杜绝声音往鼻子里灌。同时要注意舌头,若舌头是收缩回去的,喉咙张开的程度仅能达到软腭充分抬起时的一半。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检查是否还有鼻音,方法是:在声音的延续中,用手将鼻子轻轻捏起来,如果声音明显受到影响,说明鼻音的毛病还存在;如果声音没受什么影响、基本没有变化,就说明发声是正确通畅的,说明改正了鼻音。
相信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只要持之以恒,细心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定会改掉这些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