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现今社会中,出现一种新兴的关于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其主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有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将对多元智能理论加以阐述,并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导下,进一步强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智能评价
前言
学困生现象是各地基础教育普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依据有关数据显,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数为2.3亿左右,其中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为数学学困生,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人数也很多。因为数学在人类素质培育与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教育当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关键地位。纵览全球,各个国家的教育现状能够发现,数学学科都处于一个重要位置。所以,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首度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9种以上的智能,主要包含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意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等①。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智能存在差别,主要是由于智能的组合不一样,有些人的某种智能比较高,但是其他的智能却比较低。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智向与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但却会拥有独具个性的学习风格以及强项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转变教师的观念,协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智能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有多个智能,且智能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发展与培养的②。这一理论给许多学困生以希望,尤其对在传统智力理论下缺乏明显优势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建立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观念,并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应当协助学生树立多元智能观,学困生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简单的智力观等,进而对其自身产生错误的认知,形成自卑心理。高中数学学困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身数学成绩不好,因此觉得自身智力有限,进而全盘否是自己,最终影响到数学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当向学困生传递多元智能的思想,了解人的智能包含多种,且都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源自于现实生活,而生活同样需要数学逻辑理论的推理③;此外,必须使学困生意识到:人拥有无限的潜能,而人的智能也能够经过锻炼与培养获得一定的提升,进而使学困生对自身有一个全新的评价,树立多元智能观,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实行个性化的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个体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智能差异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时,数学教师应当清楚掌握转化对象的智能特征,以便将其优势智能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自身的智能情况,进而对其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困生王某的数理逻辑智能比较强,属于优势智能,教师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其之所以数学成绩较差,是因为在高一时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滞后,上课乏味,导致王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确认其智能优势,强化其自信心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注意,尽可能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后,王某获得了极大的转变,与以往相比,上课更加的专心,做数学练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相对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课堂上还积极的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适性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原则,都阐述了一个观点,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假使没有真正掌握学生的特点,个性化的教学仅仅只是空谈,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3.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课堂评价,仅仅依赖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在评价时采取各种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数学成绩获得有效的进步。
(1)教师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必须掌握学生的个性、态度及获取知识时的思维表现,通过评价的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展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进而避免出现各类学习弊病。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应当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2)同学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过程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互评过程中,评价者以评价他人来明确要求,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促使自身能够满足要求的指标。被评价者在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进而满足要求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互评的学生自身素质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学生自我评价。在多元智能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极为关键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注意个体的需求与所在的处境,关注学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必须对学生的洞察力、自我反思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以便促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个性、欲望以及情绪等予以准确的评价,进而在准确的自我评价的前提下,养成自制、自律以及自尊的良好品格。
三、结束语
多元智力理论看上去不是很复杂,然而当其被具体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却能够对数学教育教学带来极为有效的引导作用。当前,多元智力理论和素质教育理念两者是彼此相对应的,教师在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加以关注,以便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 贾海芳. 浅谈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6):198.
② 张焕光.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13,(28):79-80.
③ 许亚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评价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3):43-44.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智能评价
前言
学困生现象是各地基础教育普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依据有关数据显,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数为2.3亿左右,其中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为数学学困生,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人数也很多。因为数学在人类素质培育与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教育当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关键地位。纵览全球,各个国家的教育现状能够发现,数学学科都处于一个重要位置。所以,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首度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9种以上的智能,主要包含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意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等①。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智能存在差别,主要是由于智能的组合不一样,有些人的某种智能比较高,但是其他的智能却比较低。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智向与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但却会拥有独具个性的学习风格以及强项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转变教师的观念,协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智能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有多个智能,且智能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发展与培养的②。这一理论给许多学困生以希望,尤其对在传统智力理论下缺乏明显优势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建立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观念,并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应当协助学生树立多元智能观,学困生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简单的智力观等,进而对其自身产生错误的认知,形成自卑心理。高中数学学困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身数学成绩不好,因此觉得自身智力有限,进而全盘否是自己,最终影响到数学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当向学困生传递多元智能的思想,了解人的智能包含多种,且都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源自于现实生活,而生活同样需要数学逻辑理论的推理③;此外,必须使学困生意识到:人拥有无限的潜能,而人的智能也能够经过锻炼与培养获得一定的提升,进而使学困生对自身有一个全新的评价,树立多元智能观,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实行个性化的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个体的智能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智能差异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时,数学教师应当清楚掌握转化对象的智能特征,以便将其优势智能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自身的智能情况,进而对其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困生王某的数理逻辑智能比较强,属于优势智能,教师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其之所以数学成绩较差,是因为在高一时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滞后,上课乏味,导致王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确认其智能优势,强化其自信心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注意,尽可能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后,王某获得了极大的转变,与以往相比,上课更加的专心,做数学练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相对得到了提升,并且在课堂上还积极的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适性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原则,都阐述了一个观点,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假使没有真正掌握学生的特点,个性化的教学仅仅只是空谈,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3.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课堂评价,仅仅依赖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在评价时采取各种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数学成绩获得有效的进步。
(1)教师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必须掌握学生的个性、态度及获取知识时的思维表现,通过评价的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展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进而避免出现各类学习弊病。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应当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2)同学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过程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互评过程中,评价者以评价他人来明确要求,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促使自身能够满足要求的指标。被评价者在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进而满足要求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互评的学生自身素质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学生自我评价。在多元智能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极为关键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注意个体的需求与所在的处境,关注学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必须对学生的洞察力、自我反思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以便促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个性、欲望以及情绪等予以准确的评价,进而在准确的自我评价的前提下,养成自制、自律以及自尊的良好品格。
三、结束语
多元智力理论看上去不是很复杂,然而当其被具体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却能够对数学教育教学带来极为有效的引导作用。当前,多元智力理论和素质教育理念两者是彼此相对应的,教师在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加以关注,以便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 贾海芳. 浅谈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6):198.
② 张焕光.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13,(28):79-80.
③ 许亚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评价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3):43-44.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