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编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必修本与传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窗”栏目,但每位教师对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有效地使用“知识窗”栏目,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组织更为科学合理,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识窗”栏目;使用现状;对策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必修本与传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窗”栏目:第一册有18个,第二册有33个,第三册有35个,3册书本共计86个,所有的单元都有,绝大部分节(含单元活动)都有涉及,而且部分“知识窗”所占教材空间较大,例如:第一册课本第2-3页的“多种多样的天体”、第二册课本第48-49页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第三册课本第66-67页的“西气东输工程”等3处“知识窗”所占版面均在1页以上,其余的大部分也都占半页左右。这些由文字、表格和图片组成的“知识窗”集知识性、科学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知识窗”栏目进行教学呢?笔者就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着重谈两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窗”栏目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知识窗”在教材中属于“非正文”的地位,教参和各种教辅资料上对其很少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窗”的使用就出现了“多元化”的现状,即每位地理教师对“知识窗”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参差不齐。
(1)可有可无。少部分教师认为,不少“知识窗”如“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徐霞客与喀斯特地貌”、“菲律宾的水稻梯田”、“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涉及的地理知识太少太散,都是些“花架子”,可有可无,高考题几乎不可能涉及,用本来就紧张的课堂时间去学习它们,就是浪费时间,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如让学生做几道题目更有用。因此,对“知识窗”他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直接跳过。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学生越来越缺少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以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以达成。
(2)忽视过程,注重结论。一些教师认为“知识窗”栏目内容虽然不是课本的正文,但有些内容也较重要,同时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课堂上不能重点讲,但绝不能不讲,于是采用了自己认为“聪明”的教法:不讲过程,不给学生亲自体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教师本人大讲特讲结论,总结出几条死记硬背的结论性东西灌输给学生。这种教法表面上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实质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鲜活的“知识窗”材料教成一潭死水……
(3)过分拓展。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课标和考纲,致使课堂上对“知识窗”所涉及的内容盲目补充,过分拓展,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教学效益低下。曾听过“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第一课时)一节课,授课教师用了近20分钟时间去讲授“知识窗”洋流的成因,为了讲清每种洋流的形成原因,教师补充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又列举了多个洋流实例加以说明,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巩固练习。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另外,由于本节课补充的知识过多,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致使后面的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很肤浅,学生的探究活动时间也没了,只好草草收场。不可否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的知识窗更具有弹性和张力,但像该教师这样不顾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盲目地补充知识,刻意加深加难,美其名曰是拓展学生视野,但实质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4)指导学生阅读。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70%左右的教师在课堂上都是这样进行“知识窗”栏目教学的:先讲地理概念和相关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自行阅读课本上与所讲概念、规律相关的知识窗,教师简单点评;也有的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知识窗,最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便进入下一个教学主题。
综观上述“知识窗”的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领会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和意图,在教学时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价值,不愿意深入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缺乏课程改革的勇气,以致错失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方法的机会。其实,据笔者的理解和思考,对“知识窗”的教学没有必要刻意另辟蹊径,只要合理有效地用好、用活教材中的“知识窗”,则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二、“知识窗”栏目的教学对策
1 课堂导入时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有部分“知识窗”的内容材料比较新颖,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近,学生的兴趣较浓,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把它们变成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去探究完成,教师可作适当点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让学生探究知识窗材料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材料的自学、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引入新课,切入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即将“知识窗”的学习作为学生掌握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一种手段,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中的知识窗“多种多样的天体”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习抽象的天体概念之前,先给学生放一段1分钟左右的视频,主要介绍多种多样的天体,然后出示几个讨论题让学生合作完成:(1)恒星永恒不动吗?(2)星云与恒星相比有哪些特点?(3)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三者之间有何关系?(4)哈雷慧星的“尾巴”长度会变吗?有规律吗?这4个小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而且紧扣课本重点——天体的概念。教师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学生热烈的讨论和争先恐后的回答使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因势利导,尽快将学生由感性层面上的兴趣引入到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
学完新知识后使用,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中“知识窗”的位置往往在课本重点概念、规律和地理原理之后,如果教学时不打破教材顺序,教师也可以先通过其他手段、方法和技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后用知识窗内容来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果检测的效果好,则“知识窗”就起到巩固重点、强化难点的作用;如果反馈的情况不理想,教师可以以知识窗的材料为案例,换个角度再次教学该重点、难点内容,直至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些做法的前提是教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知识窗材料,找准它与教材重、难点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一些高质量的反馈问题和准备再次突破重、难点的角度和方法。
例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通过课本的“活动”栏目,完成了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的教学,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一重点概念的掌 握和运用情况,教师可把课本65页的“知识窗——青藏高原的隆起与亚洲地理环境”的内容整合为一个问题串来考查学生:青藏高原是如何隆起的?它的隆起对亚洲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一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师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串的回答质量来确定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下一个新知识点,还是换个角度继续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3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知识窗”栏目中的素材图文并茂,语言简练生动。这种以图表的呈现方式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易激起学生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许多“知识窗”材料,如“野外巧妙辨别方向”、“我国严重的洪水灾情”、“城市热岛”、“绿色GDP”,等,都与地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把知识窗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人类——以洪灾为例”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窗的“泥石流”为基本素材,结合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为背景创设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泥石流的含义、形成条件及预防对策等。
4 有针对性地使用知识窗栏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依据教材、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地理基础、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实际因素,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知识窗栏目,即因不同的知识窗而异、因不同的学生而异。笔者将教材中的知识窗大致分为3类:
(1)师生合作完成。凡是那些与教材主干知识紧密相联、与课标和考纲密切相关的知识窗内容,课堂上不仅要学而且还要让学生学得透、学得懂,直至会运用。例如:“多种多样的天体”、“太阳活动”、“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中心商务区”、“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等知识窗都是非常重要的主干知识的延伸,建议课堂上师生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2)学生当堂自学完成。凡是那些与教材主干知识有一定关系但知识深度又不大、技能要求不高、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可以完成的知识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还可提升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知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例如:“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徐霞客与喀斯特地貌”、“格尔木的兴趣”、“节约能源,势在必行”等知识窗主要是阅读性材料,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讨论、去提取他们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3)教师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探讨完成。凡是那些与教材重点关系不太密切、考纲不做要求且知识难度较大的、技能要求很高的知识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中基础较好、对地理兴趣较高的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进行探讨。通过收集资料、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大部分因学习时间较紧、对地理又缺乏兴趣的学生则不作要求。例如:“洋流的成因”、“地球上的碳循环”、“工业区位论”、“走向网络时代的农业”等知识窗的知识容世比较大,教师指导少数能力强的学生课后自学完成,既可保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总之,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有效地使用知识窗栏目,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组织更为科学合理,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符洁)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识窗”栏目;使用现状;对策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必修本与传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窗”栏目:第一册有18个,第二册有33个,第三册有35个,3册书本共计86个,所有的单元都有,绝大部分节(含单元活动)都有涉及,而且部分“知识窗”所占教材空间较大,例如:第一册课本第2-3页的“多种多样的天体”、第二册课本第48-49页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第三册课本第66-67页的“西气东输工程”等3处“知识窗”所占版面均在1页以上,其余的大部分也都占半页左右。这些由文字、表格和图片组成的“知识窗”集知识性、科学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知识窗”栏目进行教学呢?笔者就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着重谈两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窗”栏目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知识窗”在教材中属于“非正文”的地位,教参和各种教辅资料上对其很少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窗”的使用就出现了“多元化”的现状,即每位地理教师对“知识窗”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参差不齐。
(1)可有可无。少部分教师认为,不少“知识窗”如“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徐霞客与喀斯特地貌”、“菲律宾的水稻梯田”、“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涉及的地理知识太少太散,都是些“花架子”,可有可无,高考题几乎不可能涉及,用本来就紧张的课堂时间去学习它们,就是浪费时间,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如让学生做几道题目更有用。因此,对“知识窗”他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直接跳过。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学生越来越缺少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以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以达成。
(2)忽视过程,注重结论。一些教师认为“知识窗”栏目内容虽然不是课本的正文,但有些内容也较重要,同时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课堂上不能重点讲,但绝不能不讲,于是采用了自己认为“聪明”的教法:不讲过程,不给学生亲自体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教师本人大讲特讲结论,总结出几条死记硬背的结论性东西灌输给学生。这种教法表面上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实质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鲜活的“知识窗”材料教成一潭死水……
(3)过分拓展。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课标和考纲,致使课堂上对“知识窗”所涉及的内容盲目补充,过分拓展,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教学效益低下。曾听过“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第一课时)一节课,授课教师用了近20分钟时间去讲授“知识窗”洋流的成因,为了讲清每种洋流的形成原因,教师补充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又列举了多个洋流实例加以说明,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巩固练习。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另外,由于本节课补充的知识过多,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致使后面的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很肤浅,学生的探究活动时间也没了,只好草草收场。不可否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的知识窗更具有弹性和张力,但像该教师这样不顾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盲目地补充知识,刻意加深加难,美其名曰是拓展学生视野,但实质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4)指导学生阅读。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70%左右的教师在课堂上都是这样进行“知识窗”栏目教学的:先讲地理概念和相关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自行阅读课本上与所讲概念、规律相关的知识窗,教师简单点评;也有的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知识窗,最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便进入下一个教学主题。
综观上述“知识窗”的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领会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和意图,在教学时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价值,不愿意深入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缺乏课程改革的勇气,以致错失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方法的机会。其实,据笔者的理解和思考,对“知识窗”的教学没有必要刻意另辟蹊径,只要合理有效地用好、用活教材中的“知识窗”,则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二、“知识窗”栏目的教学对策
1 课堂导入时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有部分“知识窗”的内容材料比较新颖,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近,学生的兴趣较浓,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把它们变成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去探究完成,教师可作适当点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让学生探究知识窗材料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材料的自学、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引入新课,切入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即将“知识窗”的学习作为学生掌握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一种手段,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中的知识窗“多种多样的天体”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习抽象的天体概念之前,先给学生放一段1分钟左右的视频,主要介绍多种多样的天体,然后出示几个讨论题让学生合作完成:(1)恒星永恒不动吗?(2)星云与恒星相比有哪些特点?(3)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三者之间有何关系?(4)哈雷慧星的“尾巴”长度会变吗?有规律吗?这4个小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而且紧扣课本重点——天体的概念。教师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学生热烈的讨论和争先恐后的回答使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因势利导,尽快将学生由感性层面上的兴趣引入到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
学完新知识后使用,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中“知识窗”的位置往往在课本重点概念、规律和地理原理之后,如果教学时不打破教材顺序,教师也可以先通过其他手段、方法和技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后用知识窗内容来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果检测的效果好,则“知识窗”就起到巩固重点、强化难点的作用;如果反馈的情况不理想,教师可以以知识窗的材料为案例,换个角度再次教学该重点、难点内容,直至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些做法的前提是教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知识窗材料,找准它与教材重、难点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一些高质量的反馈问题和准备再次突破重、难点的角度和方法。
例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通过课本的“活动”栏目,完成了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的教学,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一重点概念的掌 握和运用情况,教师可把课本65页的“知识窗——青藏高原的隆起与亚洲地理环境”的内容整合为一个问题串来考查学生:青藏高原是如何隆起的?它的隆起对亚洲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一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师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串的回答质量来确定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下一个新知识点,还是换个角度继续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3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知识窗”栏目中的素材图文并茂,语言简练生动。这种以图表的呈现方式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易激起学生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许多“知识窗”材料,如“野外巧妙辨别方向”、“我国严重的洪水灾情”、“城市热岛”、“绿色GDP”,等,都与地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把知识窗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人类——以洪灾为例”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窗的“泥石流”为基本素材,结合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为背景创设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泥石流的含义、形成条件及预防对策等。
4 有针对性地使用知识窗栏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依据教材、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地理基础、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实际因素,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知识窗栏目,即因不同的知识窗而异、因不同的学生而异。笔者将教材中的知识窗大致分为3类:
(1)师生合作完成。凡是那些与教材主干知识紧密相联、与课标和考纲密切相关的知识窗内容,课堂上不仅要学而且还要让学生学得透、学得懂,直至会运用。例如:“多种多样的天体”、“太阳活动”、“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中心商务区”、“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等知识窗都是非常重要的主干知识的延伸,建议课堂上师生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2)学生当堂自学完成。凡是那些与教材主干知识有一定关系但知识深度又不大、技能要求不高、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可以完成的知识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还可提升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知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例如:“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徐霞客与喀斯特地貌”、“格尔木的兴趣”、“节约能源,势在必行”等知识窗主要是阅读性材料,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讨论、去提取他们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3)教师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探讨完成。凡是那些与教材重点关系不太密切、考纲不做要求且知识难度较大的、技能要求很高的知识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中基础较好、对地理兴趣较高的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进行探讨。通过收集资料、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大部分因学习时间较紧、对地理又缺乏兴趣的学生则不作要求。例如:“洋流的成因”、“地球上的碳循环”、“工业区位论”、“走向网络时代的农业”等知识窗的知识容世比较大,教师指导少数能力强的学生课后自学完成,既可保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总之,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有效地使用知识窗栏目,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组织更为科学合理,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