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含义、特征、类型;以“硝酸的性质及应用”为例,展示表现性评价开发过程中有关学习目标分析、选择表现性任务类型、描述表现性任务、评估表现性任务、研制评分规则的方法;同时还表述了案例实施的指导方法、评价过程、实施结果和存在的困惑。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6–0027–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表现性评价概述
1.1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也称活动性评价[1])?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2]。斯蒂金斯对表现性评价给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在表现性评价中,常常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直接由高水平的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观察、评判,其形式包括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等”[3]。
1.2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依据上述定义分析,并与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1.2.1 是一种构建性、复杂性评价
客观纸笔测验要求学生采用回忆的方式进行被动选择答案,没有给学生进行实际论证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在表现性评价实施中,学生只要能创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或作品,其创造的方式完全由自己决定,因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下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构建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陈述性知识,更关注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的评价,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评价形式,也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评价[4]。
1.2.2 是基于形成真实成果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景下,按照一定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创造并展示其真实成果。真实成果可以是艺术作品、研究报告、实验设计与实施、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形式。
1.2.3 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除了关注最终结果外,还特别关注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成果分析,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综合的评价[5]。
1.2.4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过程,即改变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实行多方评价。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发动同学互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正如斯塔弗尔比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6]”
1.2.5 是任务与评价标准同步公布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也需要一定评价规则进行评判,但不能由评价者个人喜好随意评定。为了公平、公正开展评价,必须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出一种大家都能认同的评价规则,然后将表现性评价规则与表现性任务同步公布,让学生通过理解评价规则,清楚教师的期望,可以更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传统的纸笔测试,其参考答案在考后才能公布。
1.3 表现性评价的种类
表现性评价依据其形式和应用,大体可以归为三大类:简短评价任务、事件性任务、持续性任务[7]。它们对应的学习目标层次由低到高如表1所示。
2.2 表现性评价案例开发
以下是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硝酸的性质及应用”[8]表现性评价案例的开发过程。
2.2.1 分析学习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活动探究建议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拆解,获得具体课时学习目标。“硝酸的性质及应用”相关的内容标准和活动探究建议如下[9](见表2)。
2.2.2 选择表现性任务类型
由于本学习目标涉及知识面广(如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性、氧化性;硝酸物理性质;还原产物与硝酸浓度关系、NOx对环境影响等等),同时学生对工业生产初步知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次评价任务类型确位为“事件性评价任务”,不仅可以揭示学生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揭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 具体描述表现性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
对于给定的“工业上利用硝酸氧化性进行的化工生产”项目,应该如何选择和控制反应条件,给出具体建议和理由。 [核心能力]
制订合作计划,分工、合作解决问题;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能力;绿色化学思想体现。
[任务描述]
工业上利用硝酸和铁反应可以制取Fe(NO3)2,但是工业生产必须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工业上利用硝酸和铁反应制取Fe(NO3)2生产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提出建议,并将你的建议做成电子文稿或纸质文稿,进行交流与评价。
已知:不同浓度硝酸与铁反应时,硝酸的主要还原产物如下:
2.2.5 研制表现性评分规则
本次表现性任务采用分项评分规则。具体如表5所示。
2.3 实施表现性评价
2.3.1 解读表现性评价任务、评价规则
学生先行阅读、理解表现性评价任务和评价规则,如有疑问,及时与教师沟通或反馈,教师也要对任务要求和评价规则做进一步解读或说明,保证学生对任务要求、评价规则足够清晰,确保其完成任务有目标、有方向。
2.3.2 课时安排
完成任务时间大约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二步,同伴互评。由小组内其他同学对本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过程或探究过程(包括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评价。如:某同学给同伴的学习过程评价为“态度和蔼,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探究主动性欠缺,口头表达能力有待于提高”。
第三部,教师评价。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基础上,结合实际表现,给出指导性的评语。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也要求学生正视缺点,努力改进。如“你做得不错,主动探究、学会交流是你努力的重要方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
(2)学习结果评价
学习结果评价如表7所示。
(3)评语
“你的等级为合格。本案例学习后,你还需要做如下努力: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方式、转化条件、转化价值等知识;对新的信息要能善于捕捉、筛选、应用;绿色化学思想包含的内容还需进一步归纳整理。”
3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反思
3.1 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
3.1.1 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前,必须要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回忆、分析,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系统,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各方面的缺陷,也会促进学生重新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如:必须对铁元素及其化合物、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十分熟悉,学生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本案例中的目标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和完善,主动完成构建知识网络过程。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6–0027–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表现性评价概述
1.1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也称活动性评价[1])?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2]。斯蒂金斯对表现性评价给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在表现性评价中,常常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直接由高水平的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观察、评判,其形式包括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等”[3]。
1.2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依据上述定义分析,并与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1.2.1 是一种构建性、复杂性评价
客观纸笔测验要求学生采用回忆的方式进行被动选择答案,没有给学生进行实际论证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在表现性评价实施中,学生只要能创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或作品,其创造的方式完全由自己决定,因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下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构建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陈述性知识,更关注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的评价,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评价形式,也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评价[4]。
1.2.2 是基于形成真实成果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景下,按照一定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创造并展示其真实成果。真实成果可以是艺术作品、研究报告、实验设计与实施、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形式。
1.2.3 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除了关注最终结果外,还特别关注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成果分析,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综合的评价[5]。
1.2.4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过程,即改变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实行多方评价。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发动同学互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正如斯塔弗尔比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6]”
1.2.5 是任务与评价标准同步公布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也需要一定评价规则进行评判,但不能由评价者个人喜好随意评定。为了公平、公正开展评价,必须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出一种大家都能认同的评价规则,然后将表现性评价规则与表现性任务同步公布,让学生通过理解评价规则,清楚教师的期望,可以更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传统的纸笔测试,其参考答案在考后才能公布。
1.3 表现性评价的种类
表现性评价依据其形式和应用,大体可以归为三大类:简短评价任务、事件性任务、持续性任务[7]。它们对应的学习目标层次由低到高如表1所示。
2.2 表现性评价案例开发
以下是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硝酸的性质及应用”[8]表现性评价案例的开发过程。
2.2.1 分析学习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活动探究建议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拆解,获得具体课时学习目标。“硝酸的性质及应用”相关的内容标准和活动探究建议如下[9](见表2)。
2.2.2 选择表现性任务类型
由于本学习目标涉及知识面广(如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性、氧化性;硝酸物理性质;还原产物与硝酸浓度关系、NOx对环境影响等等),同时学生对工业生产初步知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次评价任务类型确位为“事件性评价任务”,不仅可以揭示学生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揭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 具体描述表现性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
对于给定的“工业上利用硝酸氧化性进行的化工生产”项目,应该如何选择和控制反应条件,给出具体建议和理由。 [核心能力]
制订合作计划,分工、合作解决问题;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能力;绿色化学思想体现。
[任务描述]
工业上利用硝酸和铁反应可以制取Fe(NO3)2,但是工业生产必须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工业上利用硝酸和铁反应制取Fe(NO3)2生产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提出建议,并将你的建议做成电子文稿或纸质文稿,进行交流与评价。
已知:不同浓度硝酸与铁反应时,硝酸的主要还原产物如下:
2.2.5 研制表现性评分规则
本次表现性任务采用分项评分规则。具体如表5所示。
2.3 实施表现性评价
2.3.1 解读表现性评价任务、评价规则
学生先行阅读、理解表现性评价任务和评价规则,如有疑问,及时与教师沟通或反馈,教师也要对任务要求和评价规则做进一步解读或说明,保证学生对任务要求、评价规则足够清晰,确保其完成任务有目标、有方向。
2.3.2 课时安排
完成任务时间大约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二步,同伴互评。由小组内其他同学对本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过程或探究过程(包括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评价。如:某同学给同伴的学习过程评价为“态度和蔼,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探究主动性欠缺,口头表达能力有待于提高”。
第三部,教师评价。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基础上,结合实际表现,给出指导性的评语。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也要求学生正视缺点,努力改进。如“你做得不错,主动探究、学会交流是你努力的重要方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
(2)学习结果评价
学习结果评价如表7所示。
(3)评语
“你的等级为合格。本案例学习后,你还需要做如下努力: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方式、转化条件、转化价值等知识;对新的信息要能善于捕捉、筛选、应用;绿色化学思想包含的内容还需进一步归纳整理。”
3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反思
3.1 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
3.1.1 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前,必须要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回忆、分析,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系统,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各方面的缺陷,也会促进学生重新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如:必须对铁元素及其化合物、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十分熟悉,学生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本案例中的目标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和完善,主动完成构建知识网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