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个性化实现的途径与策略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个性化,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信仰、教学理念支配、指导下,通过对教材融会贯通的理解和独具匠心的处理,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富有个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学科色彩和教师教学的智慧的印迹,使师生的个性在交流互动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能够根据不同的个人特点,各自需求各种不同的途径,达到共同的数学目标和愉悦、和谐的教学境界。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呢?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个性化
  真正对数学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的是数学教师自己头脑中拥有的那种“数学教学理念”,这种“数学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师自己经过学习和亲身体验而产生的。我的数学教学理念是:让学生主动获取“有价值的数学”。
  二、教学设计的个性化
  教学是科学,同样也是艺术,艺术的灵魂便是个性。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本也应该有个性。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类型的课其教学设计策略应不同;二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会不同。一般来说,个性鲜明,艺术性强的教学设计其思维含量高,反之,教学设计程式化现象越普遍,就越缺乏个性,其思维含量就越低。
  三、学生学习个性化
  学生学习个性化是教学个性化的基础。无论数学设计的个性化还是教师指导的个性化,最终都要通过学生学习个性化来显露,从而融合成教学整体的个性化。
  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
  1、鼓励自由唱下歌,延迟评价批判。
  培养学生学习个性化,首先营造宽松的环境,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在指导学生解题时,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自由畅想,大胆畅读,不要急于评价判断,更不要直接引导学生直接接触“最优”解法。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自由畅想,延迟评价判断
  细心考察课堂的讨论交流,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个体发言,新鲜的创见往往是点滴的。同时还掺杂着在一般的说法之中。对此教师应敏锐的地捕捉住其中的创新信息,如以定格,予以肯定,从而强化学生自觉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受语言能力的制约,大脑中产生了独到的见解,朦朦胧胧,即使有时清晰了,说出来也算不达意,此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音,听其音观其色,即知其意明其理,及时帮学生提炼,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觉提高创新信息,准确表达创新见解,诸如:“同学,你的意思老师明白了,……是这个意思吗?你能再给同学说一遍吗……“等。
  3、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学习风格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一般呈现出四种不同态势:(1)注意-寻求着。这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教师的关注。(2)间断性学习者。这类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或是开小差,或是闲聊抑或是受外界干扰。(3)单独学习者。这类学生倾向于单独静止的学习,不愿意与他人协作。(4)默契协作者。这类学生喜欢与同学协作学习,积极活动,单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师指导个性化
  教师指导个性化,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发生的学习的学习情境,随机的做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引导、指导和疏导。其中包含了教师个人的经验、意识、技能、智力,意图和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教学中,对于实际发生的学习情境,个性化的指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则要介绍两种。
  1、巧妙使用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数学语音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判断的工具,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课根据题目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选择一种数学语言,并随机进行多种语言的相互渗透、相互转换。就在这多种数学语言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地运用中。暴露出教师的指导个性。
  2、即时设计纠错方案,疏导学生思维障碍
  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仔细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对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加以点明,并当即解释疏导方法,让学生自己扫除思维障碍,纠正思维错误,从而再次获得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准时设计正确的纠错方案,是教师指导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反映。把握自己的个性并扬长补短,是教师在探索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有意识的塑造自己的教学个性,设计自己所追求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达到数学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把教师和学生完全溶为一个“共同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愉悦、和谐的境界。健康的教学个性和高品位的教学艺术风格必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我们的教育之花才会绽放的更加绚丽!
其他文献
初中是孩子们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段,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交流习惯,使他们学得开心、高效,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改变原来陈旧的教学方式,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生本教育”,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众所周知,母语的学习过程是多么艰难而漫长。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更重要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中学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平面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教学为例,探讨新教材在课堂上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学会”怎样转变为“会学”、“会用”。文中对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进行了新的认识,对新课程的使用有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中学数学人教版(必修四) 习题拓展 探究式教学  首先让我们明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理念,具体目标是:(一)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期刊
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他们总是退避三尺。然而,计算教学又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把学生从纷繁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思考更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做到:头脑中狭隘“小”计算到“大”课堂教学理念的全新转变。
期刊
【摘 要】农牧区的汉语文学习,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难以突破的学习瓶颈,就是学生在熟练掌握汉语文基础知识后,很难把它灵活地运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因此这也成为学生各种考试的最大失分点。那么该如何提升现在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呢,如何突破农牧区汉语文学习的瓶颈呢?如何让汉语文学习真正地符合我们生活的切实需要呢?我们现行汉语文课堂教学又该有何改变呢?本文将就农牧区
期刊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至关重要。好的导入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教学中去。幽默语言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导入,冲击学生听觉、视觉;写作背景导入法,开拓学生视野;制造悬念导入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应注意课堂导入的技巧,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 技巧  著名特
期刊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塑造他们,使他们成材,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人们常说:“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素质。这三个素质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它对语文老师的工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1、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哲学眼光  要用辩证的目光,全面准确有针对地看语文教学。试想,一位语文教师在对待文学作品时,不能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语文教师给学生
期刊
【摘 要】最近几年以来,农村小学生进城就读人数迅速上升,转入城区读书的农村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地提高。但是,进城就读的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标准、结合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可以看出学生体重两级分化严重;肺活量指数低的可怕;耐力素质、柔韧力量、速度灵巧类项目测试成绩不尽人意。更加可怕的是几乎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没有自己爱好擅长的运动项目。依据
期刊
【摘 要】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写出通顺的句子,能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低下,往往看不懂图意,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使理会图意,写出的话也呆板没有生气;表述不清,语无伦次。教师方面则显得教学方法不妥,教学手段不科学等问题。于是笔者挖掘图片资源,采取看图方法先行,以训练作为提高习作能力的渠道,科学的采用评价方法等策略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
期刊
【摘 要】由于历史学科的现实地位和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学不可能与语文等学科相提并论,历史教师必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上出历史课的特色,用最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性 历史味  历史学科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虽然我们的教育专家们说历史的地位是如何如何的高,还能举出很多的证据,但这一个问题不是专家说了算,是家长和学生们说了算,去问问学生和家长就有答案了,或者看一下各
期刊
【摘 要】微信是腾讯公司推手机即时通讯服务软件,目前国内一些博物馆积极探索微信应用,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先后推出了微信平台,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拓展了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和领域,提升了影响力。阿拉善博物馆于2013年11月开通了官方微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官方微信集语音导览、实时报道、展览欣赏、传播知识于一身,已成为阿拉善博物馆在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