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采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30例,其中腹股沟斜疝26例,直疝3例,股疝1例。
结果:30例患者术后2~12h下床活动,术后阴囊肿胀2例,阴囊浆液肿1例,随访1~3个月无复发。
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整体影响较小,特别是老年患者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能达到术后不适感少,恢复快的要求,符合现代医学快速康复理念。
关键词:局部麻醉 疝修补 临床应用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74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01-01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有张力的,传统的疝修补术已逐渐被无张力的修补术所代替。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高危患者和合并腹股沟疝的患者越来越多,传统的硬膜外麻醉,甚至全身麻醉不可避免的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甚至带来心脑血管及术后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我院自2013~2014年采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病史2个月~20年,右侧腹股沟斜疝25例,左侧腹股沟斜疝2例,右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股疝1例。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并肺气肿2例,脑梗赛后遗症1例,同时以上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者10例。
1.2 方法。
1.2.1 材料:采用国产无锡宇寿聚丙烯网片或网赛,网片大小12×8cm,该材料按使用时按需要剪裁从而适宜个体化需求。
1.2.2 麻醉方法:全部采用局部麻醉 [1],麻醉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讲明局部麻醉完全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的益处和较低的手术风险。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麻醉采用0.5~1%利多卡因(最大量不超过400mg),如患者无高血压可加肾上腺素2滴。取经内外环间平行于腹股沟之斜切口,先在内环上方一指处皮肤进针沿切口方向向外环方向做皮内皮下注射0.5~1%利多卡因10ml(阻滞肋间神经皮支),外环下精索旁注射0.5~1%利多卡因5ml,按揉1~2分钟,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时,分别在神经周围注射0.5~1%利多卡因3~5ml,显露精索内环出口的内侧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生殖股神经走行出注射0.5~1%利多卡因10ml(阻滞生殖神经的生殖支)。
1.2.3 手术方法:取内环口体表投影到外环体表投影连线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剪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髂腹下及髂腹沟神经,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达能足够放置补片,如做腹膜前间隙修补则不必过度游离。如疝囊较小,则不切开,予以完全剥离后回纳腹腔。大疝囊在疝囊颈处横断疝囊,远端仔细止血以防术后阴囊积血。近端疝囊高位结扎后送回腹腔。如行腹膜前间隙(Bogros间隙)修补可沿内环处切开腹横筋膜显露腹壁下动静脉,用湿纱布或手指游离Bogros间隙,放置补片,并注意缩小内环1~2针。如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可缩小内环后于精索后方放置补片。直疝处理同样可行Bogros间隙修补及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股疝可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疝环周围,此时可沿疝环周围注射0.5~1%利多卡因5~10ml,然后分开腹横筋膜,还纳疝囊,如还纳困难可剪开腹股沟韧带,回纳疝囊,并用湿纱布扩大Bogros间隙,注意疝囊外下方有异位的闭孔动脉,切勿损伤,引起出血。放置补片或网塞,行腹股沟韧带与耻骨韧带缝合。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0~50min,术后2h如无心肺禁忌症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镇痛药物,阴囊肿胀可暂不处理,如1月后形成浆液肿者可行无菌操作下反复穿刺抽液。全组无附近组织膀胱、肠管损伤,无明显异物感及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住院时间2~5天,平均3.5天,随访1~3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成人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手术是彻底治疗的手段,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越来越多。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对循环、呼吸各系统影响较小,对高龄老年病人的浅表、短小手术尤为适用 [2]。所以采用局部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本组患者收到的良好效果与国内报道一致 [3]。且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较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及家属满意,降低心肺并发症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运用及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杰,那冬明,申英末.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07,1(2):77-79
[2] 郑海波,刁洞新,杨桐伟.老年病人麻醉处理,老年医学杂志2008期3月28卷
[3] 纪光伟,黄安,彭林等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附33例报告)[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4.(21:25-26)
方法:分析采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30例,其中腹股沟斜疝26例,直疝3例,股疝1例。
结果:30例患者术后2~12h下床活动,术后阴囊肿胀2例,阴囊浆液肿1例,随访1~3个月无复发。
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整体影响较小,特别是老年患者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能达到术后不适感少,恢复快的要求,符合现代医学快速康复理念。
关键词:局部麻醉 疝修补 临床应用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74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01-01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有张力的,传统的疝修补术已逐渐被无张力的修补术所代替。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高危患者和合并腹股沟疝的患者越来越多,传统的硬膜外麻醉,甚至全身麻醉不可避免的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甚至带来心脑血管及术后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我院自2013~2014年采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病史2个月~20年,右侧腹股沟斜疝25例,左侧腹股沟斜疝2例,右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股疝1例。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并肺气肿2例,脑梗赛后遗症1例,同时以上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者10例。
1.2 方法。
1.2.1 材料:采用国产无锡宇寿聚丙烯网片或网赛,网片大小12×8cm,该材料按使用时按需要剪裁从而适宜个体化需求。
1.2.2 麻醉方法:全部采用局部麻醉 [1],麻醉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讲明局部麻醉完全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的益处和较低的手术风险。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麻醉采用0.5~1%利多卡因(最大量不超过400mg),如患者无高血压可加肾上腺素2滴。取经内外环间平行于腹股沟之斜切口,先在内环上方一指处皮肤进针沿切口方向向外环方向做皮内皮下注射0.5~1%利多卡因10ml(阻滞肋间神经皮支),外环下精索旁注射0.5~1%利多卡因5ml,按揉1~2分钟,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时,分别在神经周围注射0.5~1%利多卡因3~5ml,显露精索内环出口的内侧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生殖股神经走行出注射0.5~1%利多卡因10ml(阻滞生殖神经的生殖支)。
1.2.3 手术方法:取内环口体表投影到外环体表投影连线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剪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髂腹下及髂腹沟神经,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达能足够放置补片,如做腹膜前间隙修补则不必过度游离。如疝囊较小,则不切开,予以完全剥离后回纳腹腔。大疝囊在疝囊颈处横断疝囊,远端仔细止血以防术后阴囊积血。近端疝囊高位结扎后送回腹腔。如行腹膜前间隙(Bogros间隙)修补可沿内环处切开腹横筋膜显露腹壁下动静脉,用湿纱布或手指游离Bogros间隙,放置补片,并注意缩小内环1~2针。如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可缩小内环后于精索后方放置补片。直疝处理同样可行Bogros间隙修补及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股疝可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疝环周围,此时可沿疝环周围注射0.5~1%利多卡因5~10ml,然后分开腹横筋膜,还纳疝囊,如还纳困难可剪开腹股沟韧带,回纳疝囊,并用湿纱布扩大Bogros间隙,注意疝囊外下方有异位的闭孔动脉,切勿损伤,引起出血。放置补片或网塞,行腹股沟韧带与耻骨韧带缝合。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0~50min,术后2h如无心肺禁忌症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镇痛药物,阴囊肿胀可暂不处理,如1月后形成浆液肿者可行无菌操作下反复穿刺抽液。全组无附近组织膀胱、肠管损伤,无明显异物感及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住院时间2~5天,平均3.5天,随访1~3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成人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手术是彻底治疗的手段,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越来越多。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对循环、呼吸各系统影响较小,对高龄老年病人的浅表、短小手术尤为适用 [2]。所以采用局部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本组患者收到的良好效果与国内报道一致 [3]。且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较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及家属满意,降低心肺并发症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运用及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杰,那冬明,申英末.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07,1(2):77-79
[2] 郑海波,刁洞新,杨桐伟.老年病人麻醉处理,老年医学杂志2008期3月28卷
[3] 纪光伟,黄安,彭林等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附33例报告)[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4.(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