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翻译中“(一)量”的加译浅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中日语虽属两种不同的语言,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翻译上也呈现出许多有趣的现象。迄今为止,研究者对日汉翻译中的各种加译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基本上在各种翻译教程中都会提到日汉翻译中的数量词加译问题,但大都是简单的概括,缺乏对加译的具体形态的分析。关于“(一)量”的加译研究就更少了。本文试图以夏目漱石《哥儿》为文本,围绕着“是(一)量NP”结构中的“(一)量”加译现象,对加译现象的特征以及加译的“(一)量”的功能进行考察,并尝试对其作出一定的解释。
  【关键词】“(一)个”;加译;语法化;个体化功能
  【作者简介】周超蓉(1991.06-),四川绵阳人,女,汉族,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汉翻译,日语教学。
  引言
  数量词在我国由来已久,通常是数词和量词的组合的总称。数词是人类最初创造和利用的词类之一,几乎是各种语言都有的。但是,量词却并非是各种语言都有的。汉语和日语都是具备数词和量词(日语中常称为“助数词”)体系的语言,特别是日语的数量词在历史上还受到汉语的影响,但是在使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形成了日汉翻译中一个有趣的问题点。因此,本文以夏目漱石《哥儿》的三个译本(開西译本、刘振灜译本、林少华译本)为例,通过对“是(一)量NP”结构的分析,对“(一)量”的加译特征以及加译的“(一)量”的功能进行解释。
  一、《哥儿》中的加译特征分析
  1. “(一)个”的大量加译。首先,相较日语原文加译了“(一)量”的例句如下表:
  从总体的加译数量上来看,各译本的数量都很多,但各译本之间有一些差别,開译本和林译本大体相当,刘译本则远超二者达到128例。同时,虽然加译的数量不少,但是相同的加译例句却并不多,仅仅12例。但是,当我们将目光落到具体的数量词上,就有不同的发现。
  从加译的具体的数量词来看,三译本所呈现的特点基本一致。三译本中都有许多只出现一次或者两次的量词,比如“件、间、位”等。但是“(一)个”却都大量出现,開译本中共计29例,占总数的72.5%,刘译本中共计102例,占总数的79.68%,林译本中共计33例,占总数的68.75%。仅次于“(一)个”的“一种”所占比例也不过在10%左右,相差巨大。
  2.“措定文”中的加译。谢秀忱在《现代日语语法》一书中,介绍了日语句子的分类。其中,按照谓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四类:判断句、描写句、存在句、陈述句。
  判断句是以指定助动词“だ”、“です”结合体言做判断句谓语,说明主体“是什么”的句子。
  对于日语中的名词宾语句,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法。三上章在《现代语法新说》中将日语的名词宾语句分成“指定文、措定文、端折文”三类。在“AはBだ”这一句式中,
  若A=B,则为指定文,如“鈴木さんはあの人だ”;
  若A﹤B,则为措定文,如“犬は動物だ”;
  从主语宾语的意义关系上来看,《哥儿》中有加译的“是(一)量NP”结构其原文都属于措定文。
  原文:家を畳んでからも清の所へは折々行った。清の甥というのは存外結構な人である。
  林:房子賣掉后我也常跑去阿清婆那里。阿婆的外甥实在是个好人。
  開:家宅卖掉后,我也时常到清的地方去。清的外甥想不到是个好人。
  刘:自从拆散了家以后,俺时常去探望清婆。清婆的侄儿这个人,是个想象不到的好人。
  “好人”是一个集体概念,代表的是一类人,是指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所有人,而“清婆的外甥”是千千万万“好人”中的一个。所以两者之间是有包含关系的,属于措定文。
  二、“(一)量”的个体化功能
  1.“(一)量”的个体化功能。在汉语中,“(一)量”作为数量词,它的首要功能当然是计数功能。
  但是“一个”在历时的演变过程中,一方面继续保持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另一方面,又衍生出不计量的用法。大河内康宪在《量词的个体化功能》中详细解释了量词的个体化功能。他认为汉语的名词总是作为类名或者总称名词存在,“汉语‘一个’起着不定冠词所具有的个体化、实体化功能的作用。‘一’跟量词结合以后广泛地给予所修饰的名词一种个体化的概念”。在“(一)个”的个体化功能方面,吕叔湘也有相同观点。
  吕叔湘曾在《個的应用范围——附论单位词前一字的脱落》一文中列举了宋元以来的俗文学印本中非表实量 “个”的例句,多方面考察了“個(个)”的用法,认为“(一)个”在表数量功能的同时,也有不定冠词的功能。
  从《哥儿》译本的加译情况来看,加译的“一个”主要是起着个体化的功能,而非计数功能。
  原文:それ以来赤シャツは曲者だと極めてしまった。曲者だか何だかよくは分らないが、ともかくも善い男じゃない。表と裏とは違った男だ。
  从那以后,俺就认定了“红衬衫”是个不简单的家伙。到底是不是个不简单的家伙,虽然一时还说不好,总之,不是个好人,是个阴一套阳一套的家伙。(刘振灜P80)
  句中的“家伙”、“好人”所表示都是一类人,是总称,加上“个”使其具体到某一个人上,使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具体的,个体的形象。如果单说“他是好人”就感觉是一个做简单的属性判断,不如加上“个”来得形象具体。
  2.“(一)个”的语法化过程。吴福祥在“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一文中对语法化做出了如下定义: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指的是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或现象,典型的语法化现象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语或结构式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一个不太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
  许多学者也将语法化称作虚化。汉语中“(一)量”有英语中不定冠词所具有的个体化功能,并非从来如此,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变化过程。在这许许多多的数量词中,又以“个”的语法化最为深刻。故本文将对“个”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个”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竹”。据考证,在秦代“个”就有作量词的用法,但 “个”作为量词在文献中还不多见。这一时期“个”主要是计量竹,也可用于计量竹制品。
  到两汉时期,“个”仍然主要用于修饰竹子。但在一些科技著作中,也用来修饰其他事物。例如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就多次出现“个”作为非量“竹”的量词的例子。
  到南北朝时期,量词已经很发达。汉语特有的个体量词形成比较稳定的范畴,“数量名”语序基本确立,动量词普遍使用。而且,“个”的用法也有了较大发展,可以用来计量多种事物,还可以量人和量时间。
  到了唐代,“个”的语义进一步泛化,“个”在这一时期不只是量人、动植物、杂物等,其表量范围扩展到量时间、处所和多种抽象事物等,而且这一时期是“个”由通用量词走向助词的重要时期,表现在 “个”前“一”开始省略。如:
  师云:“有个爷年非八十。汝还知也无?” (《祖堂集》卷五)
  唐代以后,“个”的各种用法已经很普遍,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个”字句法结构。“个”表量的意味越來越弱,虚化的意味越来越浓。在某些句法格式里 “个”前强烈排斥数词。如:
  話未說完,把個賈政氣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寶玉來!(《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到了现代,“个”可以指人,可以指物,可以用于具体东西,也可以用于抽象的事物,如“一个人”、“一个苹果”、“一个阶级”、“一个观点”等。“(一)个”除了表示数量意义外,已然成为了类似于不定冠词的虚词。金福芬·陈国华(2002)将“个”的语法化过程总结为:
  名词“竹”
其他文献
一、引言  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英语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既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Data journalism, also named data-driven journalism, is the convergence of traditional journalism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Web 3.0 era, the ways of using data become flexible and di
【摘要】教师课堂指令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它既可以让学生采取行动,保证课堂纪律,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阐释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程。教师课堂指令语是构成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 指令语  【作者简介】瞿然(1984.01-),女,汉族,河南安阳人,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堂指令语。  引言  英语教师的课堂指令语是课堂话语的
【摘要】英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与语文、数学科目相比较,发展的并不完善,需要积极对其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基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语境的科学运用,同时阐述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的巧妙创设。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语境;创设  【作者简介】李娉,福建省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的巧妙创设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模糊的语境教学会影响小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教
【摘要】交流与互动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本文着眼于大专英语课堂教学,分析了交流与互动对于大专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并从教学观念、教学环境、合作学习三方面分析了交流与互动教学模式在大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专英语;课堂教学;交流与互动  【作者簡介】丁琳(1988.07-),女,湖北人,汉族,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引言 
【摘要】兰州市有得天独厚的生態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肃省外宣的亮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兰州市文化形象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对策,以期推进甘肃省外宣翻译发展,塑造文化大省的形象。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形象;现状与对策  【作者简介】王颖(1986.06-),女,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学与翻译;夏增亮(1980.03-),男,甘肃高台人,兰
【摘要】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终结性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而满足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需要。通过开展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从明确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三方面,提出一种全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摘要】生态体验是一种人类优化着的生存发展模式,也是一种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化育模式。生态体验论倡导的思想理论观点主要有: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生命样态观、生态化育观、魅力实践观、和谐价值观、生活世界观、生态智慧观等。我国著名教育家刘惊铎教授在《道德体验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生态体验”。生态体验是人类生存发展最优模式。生态体验下的教育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意义教育的超越,让课堂更多地关注生态和生存
【摘要】随着新课改对教育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改革的大军中来。这次改革,让教育行业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教师要抛弃以往教學观念,学校要鼓励教师加强新的授课内容,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核心素质来教育学生,这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在教育行业,教师要采取全新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实施教育,探索以往教育上带来的不足。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
【摘要】根据PACTE对翻译能力模式的界定,其划分内容中的子能力对如何提高译者素质提供了建设性指导,结合我国当前现实情况,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展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翻译能力;译者素质  【Abstract】The definition to PACTE mode of translation capabilities, and its sub-capacity in the conten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