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写作”压倒“生存写作”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ma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针对目前出现的初中或高中学生三年作文只为中考或高考那一篇作文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让“生命写作”压倒“生存写作”的口号,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兴趣难培养的问题,促使学生发挥写作激情,发展写作能力,最终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 生命写作 生存写作 作文教学改革
  程少堂先生在《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一文中分别谈到了作文教学改革30年的繁荣与遗憾。繁荣: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就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史书,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体系众多,流派纷呈,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遗憾:1.理论抽象不够;2.有的训练体系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3.有的训练体系虽然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有明显的理论失误或盲区;4.有的训练体系有轻视写作理论的倾向;5.有的只抓住了写作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因而有所偏废;6.作文教学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的作文教学实践;7.“生存写作”压倒“生命写作”。
  程少堂先生将“‘生存写作’压倒‘生命写作’”列为遗憾之最后一点,在我个人看来应是最重要的一点。古今中外,最好的文章都来自“生命写作”,而不是出于“生存写作”。在当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强大,一个学生不能说从小学到高中12年来写的大小一两百篇作文都是为高考最后那一篇作文,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大部分初中学生三年的作文都是为了应付中考那一篇作文,而绝大部分高中学生三年的作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那一篇作文。不是出现了三年初中或高中作文训练就是不断地修改、润饰、完善两三篇“成功之作”以期中考或高考套作“成功”的作文教学案例吗?这不只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遗憾,更是作文教学的悲哀。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让“生命写作”压倒“生存写作”才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所在。
  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生命的文字呈现的过程。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把“生命”、“生活”、“做人”和“作文”自然自觉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形成“生命写作”理念,更新学生“生存写作”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兴趣培养难的问题,进而燃烧学生作为生命存在本身蕴藏的写作激情,最终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生命写作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生活。
  1.生命写作是一种极好的自我教育。在狂欢明亮的瞬间或者忏悔郁闷的时刻,用深沉的文字加以记录,应该是最能释放情绪的歌,可以没完没了地唱,让笔尖不辍,从而使言语、行为和灵魂不断地获得砥砺,数次涅槃,心灵终得归依,生命受到洗礼。张文质在《教育的十字路口》中说:“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被许诺的未来发展与幸福的可能性——所有的一切都神圣。”那么,是什么让生命永远温馨?是写作。
  2.生命写作是高雅的倾诉形式。倾诉是人的天性,鲁镇的人厌恶祥林嫂无数次重复“阿毛的故事”,从此她只有自己胡想,觉得“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她被剥夺了倾诉的权利。为什么毕淑敏在阳光、水、空气、鲜花和笔五种东西只能选一件时,留下的是“笔”?因为写作可以让心变得和顺滋润。假如祥林嫂可以倾诉,也许她的辛酸就会化成一首首诗歌,让她的心灵亮堂起来,兴许她就不会是那样的结局。简而言之,生活需要倾诉,或用嘴或用笔。同时可以推知写作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可以治疗心灵、思想的毛病,曾经有人倡导“读书治疗”,在这里,笔者倡导“写作治疗”。
  3.生命写作是心灵净化的最佳途径之一。真实而连续的写作记录生活的感悟,心灵翻涌的过程用写作凝成墨迹,笔尖流动的信息会让情绪受到感染、思想受到洗涤、人格得到陶冶……“真实”和“连续”怎样实现?第一,可以预设。记节日,中秋月明、九九重阳、除夕腊梅……记学习,艺术园地、科技世界、旅游视野、网络影视……记人物,父母亲情、志趣友情、久别乡情……记文字感受……第二,可以点拨。推荐名著佳作、习作小集、比赛才情诗意……有真实而连续的写作,心灵的土壤才会肥沃。
  4.生命写作就是用言语不断调整思想坐标的过程。坐标调整愈是率真、愈有情趣、愈具责任,坐标值就愈大。肖川说,写作可以提升思想。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体系,思想混沌不开,即使纯洁不杂,也会让人觉得个体生命疲软无力。思想需要提升,写作当之无愧。思想寄托在山水之间,珍藏在心的深处,彰显于实践之中像一根指南针,就是明证。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人,人类可以写作释放文明的气息,以真来充实,以善来滋养,以美来感染熏陶,健康而忘我。率真、情趣、责任同在,教育的意义就不会泯灭。
  二、生命写作彰显个性
  没有个性的人是写不出有个性的文章的,山林百鸟鸣啭,各有自己的声音;春日百花斗艳,各有自己的美姿。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杰出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写文章“不要写别人的思想,而要写自己的思想”。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1.生命写作要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写个人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事,内容是不会雷同的。可是,学生往往在老师的规范下,挑老师希望他做的事儿来写,如果没有,则只好编造。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实话实说。
  2.生命写作要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只套用被教师认可的认识问题的通用公式,尽可能地趋合“标准答案”,而不敢或不习惯在作文中体现个性化认识和感悟。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想法议问题、谈认识。
  3.生命写作要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学生作文个性化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把学生预置在既定的审美标准之中,积以时日,就会成为丧失自我的非真实存在。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写个性化审美情感,更不应当用个人写作标准评述学生的作文。   三、生命写作回归生活
  用生命写作,并不是什么玄奥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努力写自己的事、自己的情及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用生命写作呢?更简单,就是用自己的耳朵聆听世界的声音,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色,用自己的鼻子嗅世界的味道,用自己的嘴巴品人生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时代的脉搏。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从中获得写作素材。
  1.生命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特别强调教会学生观察。他说:“应当把观察看做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发展智力的途径。”“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然而,有很多学生对待生活心不在焉、毫不关注。这样,写作对于他们而言,又怎么不会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2.生命写作要用心感受生活。许多学生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的素材。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情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景物、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等都可以引起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只要是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事情再小,文章也一定会写得生动、精彩,要知道秤砣虽小压千斤。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眼光升天入地,宏观微观、高低远近……都能触及。有如此五彩缤纷的生活体验,又怎么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3.生命写作要深入思考生活。写作并不是把自己看到的材料全盘记录下来,而要进行分析、概括,认识其中包含的深刻因素,探索它的本质意义。那么怎样在观察、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呢?我认为,首先要把握特点。观察生活要在研究思考生活各自特点上下工夫。其次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具体生活情景或现场细节。最后进行分析、思考。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普通素材中发现事理,从平凡事例中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
  四、生命写作自由灵动
  写作应该连接着健康的生命,写作应该是生命世界的一方蓝天,应该是心灵世界的一汪甘泉,应该是精神世界的一方沃土。自由写作有它的优势,可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生命投入,使写作更富于真情实感。
  如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我让学生自读全文而后作文。作文要求是:或仿此文而作《假如只剩三天光明》,或《假如只剩三天生命》,你将如何安排这三天的日常活动;如觉得这类话题太沉重了,则可写《假如让我当三天хх》。这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潜能,要求800字左右,很多人写了一两千字,并且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习作。
  写《假如只剩三天光明》的同学,抒写了对大自然(美好的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眷恋之情,表现了面对未来黑暗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如冯云霞同学在文末写道:“黑夜笼罩,它将是无尽的,永远不会再亮起来。但是我的心却雪亮雪亮的,世间的一切我都看得清清楚楚,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寻求心灵的光明。”
  写《假如只剩三天生命》的同学,感情更为深挚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抒写了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甚至朦胧的爱情等,真切感人。如唐红艳同学在文中这样表现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很多地方都会装载着我美好的回忆,然而我会选择以前每天必经的街道作为我的行程。在这条大街上,有我曾经读过的小学,有我曾经读过的中学,还有许多我曾经光顾的商店……首先,我会去小学看看,花园里的那株雪松越发高大挺拨了,其他几乎没变,除了墙壁被重新粉刷过,看着小学生认真地上课、尽兴地玩耍,我这才明白:我已经不属于那儿了,那儿属于我的只是许多美好的回忆。接着我会去中学看看,看看昔日的老师,谈谈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并未谈到“生死”这个严肃的话题,只是谈了点随意的内容。告别老师后,我将在街上随便走走。当与生命中两个很重要的地方道别后,心中不禁掠过一丝快感,之前的所为原来是责任,是信念!”在抒发对生之留恋的同时,不少同学还进行了人生思索,这些哲理性思想对生者有劝诫、有策醒。如陈英同学的:“我们中许多人不把生活当回事。我们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去,但我们总把那一天想得很遥远。当我们健康的时候,死亡好像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也很少会想到它,日子好像永远过不完。因此,我们过分看重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而错失了许多良师益友,与真挚的友情擦肩而过,这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唐红艳同学的:“时间对我来说越来越重要,因为我所剩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了,我想挽留,我拼命做出挽留,可时间老人只是‘倔强’地甩了甩衣袖——不行!我真正体会到了失去才懂得珍惜。试问:健康的人曾有几个想过自己会被命运开玩笑呢?恐怕是很少的。正因为如此,虚度光阴、颓废自己便当做‘新新思想’!醒来吧!好好珍惜时间!我们不是学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还记得里边的一段话——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请用有限的生命灌溉人生最可贵的精神之花!”
  写《假如让我当三天××》时,题材﹑角度更为丰富多彩。不少同学写作时借以表达对现状的思考﹑对未来的展望和对理想的寄愿。如徐珊同学在《假如让我当三天国家教育部部长》一文中写道:身为教育部长的她大刀阔斧,评估老师素质,改变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方法,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表现了深受应试之苦的现代中学生呼唤素质教育的共同心声。除此之外,她还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学习﹑餐饮、课外活动﹑心理健康等,开设学生信箱,开办学生热线节目,为学生排忧解难。
  通过这次作文训练,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自由状态下易出佳作。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自由写作,而否定规则写作的重要性。而是把自由写作和规则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即规则写作的时候,能够为学生充分提供一个广阔的激发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的空间。最终应将生命融于写作,将写作融于生活,让写作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与幸福。
  生命是自由的,写作也应该是自由的。只有用生命来写作,写作的路子才会越写越宽。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表现出个案研究本土化和学科交叉化的新走向。鉴于此,选择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研究载体,将文化传播学院作为研究个案,尝试以文学课程为研究角度进行切入,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思路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更具有与时俱进的自觉性,富有较强的学术前瞻性和社会功用性。  关键词: 高校文学课程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山青院文传学院 
摘 要: 柳毅得道成仙的结局,鲜明地体现了道家神仙思想,其本质是超越世俗物我对立冲突而达到的“天人合一”人格境界,具体表现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物我对立 天人合一 《柳毅传》 古代士子 人格修炼  《柳毅传》从故事情节直观地看,是将灵异、侠义、爱情三大主题融为一体的传奇小说。而柳毅与龙女结合,并在龙女的帮助下得道成仙的结局,则体现了典型的道家神仙思想。这其实
摘 要: 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事业的社会效益,因此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研究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教育评价改革中,不断做出有益的探索。评语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在教育评价的改革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需求,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把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提高人的素质的教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提问技巧与方法,鼓励学生都能勇敢回答问题,使提问更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 提问艺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语文新课标新理念
摘 要: 中西文化比较是中国人处理西学、理解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从体用范畴入手,摆脱传统以物质、制度和精神这样三个层次来划分的弊端。通过对体用内涵的界定、对中西体用说的产生、演变与评价的分析,寻求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文化冲突 中西体用 演变  晚清的中国社会是一部冲突与整合的巨著,在这本巨著中,文化的推陈出新成为重头戏。学者王法周认为,以往研究中西文化问题,大部分人是从
摘 要: 现代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因此对护士的培养不应该只强调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而应该高度重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锻造。语文教学是一种道德素质教学,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高要求,使得中职卫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应以专业需求导向选择教材、设置课程内容;以创新互动型教学方法引导课堂学习;以职业化眼光设计课外语文活动。  关键词: 中职卫校 护理专业
摘 要: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抒写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知音难觅的悲凉心境,引起了古今有志之士的共鸣,加上诗中对时空永恒无限、人生短暂易逝的深沉叹息,更是上升到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生思考,《登幽州台歌》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  关键词: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悲凉心境 人生思考 超越时空  唐代诗人陈子昂(公元661—702年)流传至今的诗文很多,最令人赞赏推崇的是《登幽州台歌》。在这首短诗中,
摘 要: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新型农民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本文以苏州市为例,在分析新型农民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农民转型培养方式,为转型中的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建议。  关键词: 教育培训 农民转型 培养方式  从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苏州向更大更强更开放发展的决心势不可挡。按照“两个率先”总体要求,苏州始终强调规划先行,依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代交通网络骨架,
摘 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从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认识和内涵的了解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还涉及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研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现状。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认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谓传
摘 要: 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与张爱玲创作的《半生缘》有诸多相似之处,两部作品均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能干的女子,她们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品质,家庭出身还是爱情经历都颇为相似,但由于二者思想观念和所处时代的不同,导致命运迥异。本文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出发,分析苔丝与曼桢的悲剧命运,彰显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差异。  关键词: 苔丝 曼桢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