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成教学案例评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Fland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与生成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两大主题.合作生成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其基本理念是将合作学习与课堂生成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诱导和捕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借助生成资源形成生长的课堂.“多维合作,诱导生成”是合作生成教学法的精髓.
  在课堂情境中如何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合作学习?在课堂进程中如何激发和捕捉生成资源,并合理利用生成资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较为成功的做法.这堂课的授课时间是2012年10月中旬,是中国教师报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组织的全国同课异构高效课堂现场研讨会中的一节课.下面结合课堂情景实录进行评析.
  课堂情景片断1
  老师以2012年7月“上帝粒子”的发现为话题创设情境,投影发现“上帝粒子”的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接着指出科学前沿离我们其实并不远,投影2012年暑假期间老师本人带领学生参加中科院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组织的“KITPC拓展项目”图片,图片上恰好有一名拓展项目成员是本班的同学,接着请那位同学对照着相关图片介绍当时利用LHC的探测器CMS上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活动经历,学生稍有拘谨,但还是较顺利地对照图片完成了介绍,并谈出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老师随后介绍粒子控制最基础的理论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在课堂引入环节,巧妙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以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前沿话题吸引同学注意,与一起参加暑期拓展项目的那位同学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课前老师并没有提前与那位学生沟通,只是在投影中准备了几张代表性的图片,请学生结合图片即兴演说,虽然学生表现得稍显拘谨,但正是这种无修饰的生涩,将全体同学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体验中来.在课堂进程中,师生的合作无处不在,这种合作应该是谐与自然的,而不是表演和应付.
  课堂情景片断2
  老师布置全体学生用一分钟时间浏览导学案上的问题2、问题3和问题4,随后组织分组合作学习.
  小组划分:以前后桌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全班分为九个小组,按区域指定各小组的编号,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
  活动方式:各组讨论指定的问题,讨论时间为4分钟;讨论结束后,选出部分小组上台给全班讲解相应的问题,每组的讲解由全组四位同学同时上台合作完成,讲解时间不超过3分钟;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待讲解结束时,针对所涉问题现场提出疑问,由讲解组的同学负责解答.
  任务分配:1-3组讨论完成问题2、4-6组讨论完成问题3,7-9组讨论完成问题4.讨论结束后,将从1-3组中选一个组上台给全班同学讲解问题2,从4-6组中选一个组上台给全班同学讲解问题3,从7-9组中选一个组上台给全班同学讲解问题4.
  合作学习需要围绕具体的学习任务(问题)展开.这里利用三个情境相同的平行例题组织合作学习.三个例题的设问方式相同,已知条件略有区别,从不同侧面呈现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问题.学习小组采用多维立体的划分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基本单元展开问题讨论,按照区域分配学习任务,讨论结束选某一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相同任务的其他小组监督和质疑,必要时可以提供帮助,不同任务的其他小组则作为教学对象,倾听和询问.展示过程类似于传统习题教学的例题讲解,只不过负责讲授的不再是老师,也不是某一个同学,而是一个团体,一个四人学习小组.其他同学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对象,而是全程参与,积极监督质疑、倾听询问的学习主体.四人小组的成员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便于组内学习活动的互补和组间学习任务的分配.
  课堂情景片断3
  各组讨论开始后,老师提醒各组找出解决方案,设计清晰、简洁的讲解策略.巡回指导各组的讨论,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提醒:因为全是字母运算,电子电荷量e =1.6×10-19 C不用代入.对四位成员各行其事的小组提醒先讨论思路再分头行动.在讨论后期了解各组讨论的进程和结果,收集各组个性化的问题.
  在合作型课堂上,学习小组不同层次的成员组成是影响合作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因素,课堂组织的最终目标是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各个层次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课堂组织中要特别注意对四人小组合作行为的激发与调动,保持各小组所有成员互助协作的热情.老师要积极参与到各个合作小组中去,关心讨论进度,了解各组动态,鼓励讨论向更深层次深入,提醒各组汇总记录讨论成果.在合作学习进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的内向型问题行为,及时发现,巧妙引导、督促并提供活动机会,使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各小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化问题都是潜在的课堂生成资源,在组织讨论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这些个性化问题,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筛选,以备使用.
  课堂情景片断4
  组织讲解问题2.征询主动讲解的小组,2组主动登台,一人讲解,思路为先求速度后求时间,另外三位同学一旁监督.讲解结束后,其他成员没有补充.让2组的四位同学留在台上,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其他组同学没有疑问,老师询问1组同学刚才讨论时说的另外一种解决方法是怎么回事.1组同学提出也可以先求时间,台上2组同学马上附和;1组同学提出速度还可以用动能定理来求,台上2组同学肯定了1组的思路,老师追问如果用动能定理该怎么求,2组的同学讲解了具体的做法,并写出了方程.老师询问其他6个不同任务小组的同学是否听明白了,是否想到了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
  小组展示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班级团体合作学习过程,依赖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在展示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应尽量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衷恳的评价.开始阶段学生比较拘谨、放不开,老师调用前期收集的课堂生成资源进行引导和调动,询问1组同学其他的求解方法,使学生的情绪逐渐放松,进入到正常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来.   课堂情景片断7
  问题5拓展结束之后的其他内容,包括后续的拓展2、拓展3以及示波管的原理等,均采取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的方式,不再组织学生合作活动,亦不再展开分析.直到课堂小结环节,课堂节奏再次放缓,让学生沉下心来,自主梳理并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由于问题5的拓展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生成资源,在组织进行的争论和辨析中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老师随即对后续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拓展2和拓展3不再组织自主或分组活动,对示波管原理也只讲基本原理,不再展开分析.这种处理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合作生成课堂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当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生成时,往往需要进行额外的分析和探讨,对生成资源的充分挖掘必然会影响原定的课堂节奏和进程.因此,根据课堂情境的发展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在合作生成课堂中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采用弹性教案的方式,使教学设计适应随机调整的需要.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与之对应的设计了问题2-5四个核心问题,这四个问题同时也是本节课合作学习活动的载体,主要的合作学习设计正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
  .问题2-4采用多维立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带电粒子加速的三个平行问题,采用区域性小组划分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合作学习的基本单元,区域相近的三个小组面临同样的学习任务,各自独立进行组内的合作讨论,在展示讨论成果、问题讲解的环节又组成临时的团体,为接受讲解的另外六个组服务.
  问题5则是多种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在求解思路的分析阶段,采用老师引导、部分学生展示的团体合作方式;在求解结果的评价环节采用了同桌二人互助的合作学习;在问题拓展环节,则围绕临时出现的各种思路方法进行了自由发言式的现场争论和辨析,这是一种大型的即兴发挥式的合作学习,对老师掌控课堂氛圍、引导讨论进程和临场应变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合作主体层面,本节课打破了单一的学习小组组内合作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推进需要灵活组合,实现了不同学生多层次、多渠道的组合.尤其重要的,老师有意把自己融入课堂合作整体中,整节课都努力架构与学生之间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合作.从课堂起始阶段师生共同完成情境创设,到核心问题的分析、讨论、求解、评价、拓展过程,老师以平等的角色参与课堂,不断寻求与学生小组或个人的契合点,实现师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
  本节课的生成资源很多,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进程的需要,选择其中部分资源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开发,如分组讨论中1组出现的问题2另一种解法、8组出现的问题4求解偏差,讲解展示过程中4组的口误、9组的讲写分工等.问题5拓展环节出现的错误思路是学生在求解偏转问题时常犯的典型错误,教学中抓住错误思路的苗头展开辨析,充分暴露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偏差,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做出了取舍.争论中出现的许多想法都是预设之外的,老师对不断涌现的新思路做出即时判断,及时捕捉有效信息进行放大公开,实现了有效信息的即时共享.
  课堂组织与控制方面,除合理组织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外,老师灵活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巧妙引导课堂的节奏和氛围.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一开始比较拘谨,课堂气氛较为凝重,老师先后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开始阶段请同学上台谈体会、问题2讲解后向1组同学征询其他求解方法、问题3讲解后的吹毛求疵……等等,使同学们的情绪逐渐放松,在问题4讲解结束时,同学们已经基本放开,充分参与到重力是否忽略的辨析中去.在问题5的拓展环节,学生的热情已充分调动起来,争论气氛热烈、情绪逐渐高涨,这时,老师又适当降温,引导同学们深入分析“此U非彼U”的含意,使课堂进程重新回到正常节奏上来.
其他文献
1.Wlhoareyougoingwith?你打算和谁一起去呢?(1)此句为一般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疑问代词who对介词with的宾语提问,故也可以用whom提问。whom只能对宾语提问,而who既可以对宾语提问
教学目标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每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亦是归宿,是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相联系的奋斗方向.那么,教学目标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具有哪些功能呢?如何设计?如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的教学功能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是这个章节、这节课学习活动的预
解答物理综合题都有一套常规的思维模式,一般是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求出过渡量,步步深入,最终求出结果.然而有关物体受到“二次浮力”的计算题所涉及的物理量较多,有时用常规的思路求解,往往会显得十分繁琐,若能根据题设条件,抓住问题的关键,转换思路,便会找到某些简便方法,下面就相关问题举例加以说明.
1.格林先生是干什么工作的?  a)____ ____ Mr Green?  b)____ ____ Mr Green ____?  2.你的那辆新自行车多少钱?  a)____ ____ is your new bike?  b)____ the ________ your new bike?  3.我常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a)I usually ____ ____ school ____ _
期刊
期刊
这几天,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发下,今年参加了高考的同学一定都怀揣着紧张而兴奋的心情等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份——那份用过去十多年的辛勤汗水换来的通知书。
1.1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对于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给与了相对具体的分析.以悬浮于液体中的正方体为例(如图2),得出液体对正方体向上的压力F2大于液体对他向下的压力F1.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他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从液体压强的形成来看,造成压强随深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重力.反过来说,在没有重力的作用下,液体的分布是均
我养了一盆海棠花,正值花开时节,一朵朵胭脂般的粉红花朵,点缀在片片绿叶间。粉红的花瓣裹着金黄色的花蕊,软软的,嫩嫩的。微风吹过,花瓣轻轻摇曳,像无数只快乐的蝴蝶翩翩起舞。
“行星的运动”既是曲线运动内容的延伸,也是后面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然而由于该节内容较少且不难,被很多物理老师视为鸡肋,最后往往变成了阅读课.本节内容涉及大量物理史实,且与数学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对于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科学情感、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1兴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索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
上课铃响了,老师慢慢地走进教室。微笑着说:“这节是班会课,学期过半了.同学们给班长李泽辰提提意见吧。”一只只小手纷纷举了起来。“捣蛋鬼”方翔首先发言:“李泽辰总是盯着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