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也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但如今的英语课堂提问却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作者对此作了思考,总结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为课堂提问缺乏目的性、问题设置太难且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随意。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存在不足
一、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既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又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还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问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机械性问题的提出,虽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并没有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应有的迁移,或者强化其已有知识的运用。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要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教学效率,这样问题才有意义。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存在以下无意义问题。如:(1)What lesson are we going to learn today?(2)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3)What’s your job?以上例子反映出低效问题的一般特征:问题回答与教学目标和文本主题并无多少关联,可能导致学生脱离所学内容,产生负迁移,或者仅对活跃气氛产生作用,与本课内容无实质联系。学生在答问的过程中没有获得知识再现的强化迁移。
二、课堂提问的问题超过学生水平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注重教学设计,但很少关注目标的有效性,即目标本身是否合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所谓的问题难度,是问题实施中学生的应对几率,答案达标水平反映的问题操作的适度。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教师凭空设想确定的,它的评判对学生造成了认知的困难。例如:How can we solv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in China?这一问题偏难,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进程,还破坏教学氛围,不利于后续教学。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问题本身将学生的回答方式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Yes”或“No”“Right”或“Wrong”,“True”或“False”等肯定或否定的两极范围内选择。这类问题只需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需要推理分析。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触及深层的智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创造性的思维,发散性的思维极为不利。学生的词汇量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候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很正常。例如,不要全是一般疑问句或全是选择疑问句,而应该是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相结合。因为不同的问句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效果是不一样的,采用多种方式提问,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如果前面某个问题的题干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了后面问题的答案,那么,后一个问题就达不到训练效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种现象在问题的设置中必须避免。深入研究中学课文问题的设置,将在提高问题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应答,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未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教师话语占课时绝大多数时间,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wait time)太短。据观察有80%以上的教师在提问后一秒钟或重复一遍问题后立即叫学生回答,其结果是对那些Yes/No或False/True之类的问题,学生可以马上给出答案(这其中还存在着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问题)。如果要求回答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归纳,如语篇的中心,一两秒钟的时间远远不够,当教师看到被叫学生回答不出时,就会立即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干脆自己回答。笔者从与几位教师的交谈中得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现行的英语课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必须赶进度;②教师害怕冷场的尴尬。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流畅。教师在学生口头沉默而思想最活跃时就迫不及待地替学生给出答案,剥夺了学生抓住要点及找出问题答案的机会。Nunan(1991)指出“等待时间”(wait—time)在教师实际提问过程中是很少的,有些教师不曾想使他们的等待时间延长一秒或两秒。他发现在那些教师把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延长了三至五秒的课堂中,有更高的学生参与率。学生理解一个问题至少需要3~5秒钟的时间。因此,教师给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3~5秒钟的思考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内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较好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明显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提问对象的选择不恰当
英语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近几年,中考试题开始趋向英语情境交流,试题中不会再出现单纯的没有情境的语法项目。这说明情境教学的重要性。Nunan(1987)指出,不断有研究表明,有些语言课堂中的交互根本不具备交际性。不恰当使用提问策略就可能导致那种“非交际性”。在课堂中,教师提问策略不当会使教师的提问脱离情境,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交际意义。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甚至有很多是无效的课堂提问。从调查来看,大多数教师比较喜欢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但是不利于考查个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出现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难度不够,个别学生对回答的问题力不从心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提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江慧萍.浅谈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正德学院学报,2006(2).
[2]温满玉,苏剑芳.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存在不足
一、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既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又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还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问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机械性问题的提出,虽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并没有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应有的迁移,或者强化其已有知识的运用。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要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教学效率,这样问题才有意义。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存在以下无意义问题。如:(1)What lesson are we going to learn today?(2)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3)What’s your job?以上例子反映出低效问题的一般特征:问题回答与教学目标和文本主题并无多少关联,可能导致学生脱离所学内容,产生负迁移,或者仅对活跃气氛产生作用,与本课内容无实质联系。学生在答问的过程中没有获得知识再现的强化迁移。
二、课堂提问的问题超过学生水平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注重教学设计,但很少关注目标的有效性,即目标本身是否合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所谓的问题难度,是问题实施中学生的应对几率,答案达标水平反映的问题操作的适度。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教师凭空设想确定的,它的评判对学生造成了认知的困难。例如:How can we solv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in China?这一问题偏难,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进程,还破坏教学氛围,不利于后续教学。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问题本身将学生的回答方式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Yes”或“No”“Right”或“Wrong”,“True”或“False”等肯定或否定的两极范围内选择。这类问题只需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需要推理分析。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触及深层的智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创造性的思维,发散性的思维极为不利。学生的词汇量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候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很正常。例如,不要全是一般疑问句或全是选择疑问句,而应该是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相结合。因为不同的问句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效果是不一样的,采用多种方式提问,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如果前面某个问题的题干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了后面问题的答案,那么,后一个问题就达不到训练效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种现象在问题的设置中必须避免。深入研究中学课文问题的设置,将在提高问题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应答,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未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教师话语占课时绝大多数时间,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wait time)太短。据观察有80%以上的教师在提问后一秒钟或重复一遍问题后立即叫学生回答,其结果是对那些Yes/No或False/True之类的问题,学生可以马上给出答案(这其中还存在着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问题)。如果要求回答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归纳,如语篇的中心,一两秒钟的时间远远不够,当教师看到被叫学生回答不出时,就会立即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干脆自己回答。笔者从与几位教师的交谈中得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现行的英语课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必须赶进度;②教师害怕冷场的尴尬。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流畅。教师在学生口头沉默而思想最活跃时就迫不及待地替学生给出答案,剥夺了学生抓住要点及找出问题答案的机会。Nunan(1991)指出“等待时间”(wait—time)在教师实际提问过程中是很少的,有些教师不曾想使他们的等待时间延长一秒或两秒。他发现在那些教师把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延长了三至五秒的课堂中,有更高的学生参与率。学生理解一个问题至少需要3~5秒钟的时间。因此,教师给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3~5秒钟的思考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内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较好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明显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提问对象的选择不恰当
英语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近几年,中考试题开始趋向英语情境交流,试题中不会再出现单纯的没有情境的语法项目。这说明情境教学的重要性。Nunan(1987)指出,不断有研究表明,有些语言课堂中的交互根本不具备交际性。不恰当使用提问策略就可能导致那种“非交际性”。在课堂中,教师提问策略不当会使教师的提问脱离情境,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交际意义。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甚至有很多是无效的课堂提问。从调查来看,大多数教师比较喜欢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但是不利于考查个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出现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难度不够,个别学生对回答的问题力不从心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提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江慧萍.浅谈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正德学院学报,2006(2).
[2]温满玉,苏剑芳.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