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对科研院所投资力度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建设单位只有建立自己的一套管理流程,才能更好的应对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政策的变化,保障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建设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不足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267-01
1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现状
国家“十五”规划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和内需的拉动下,国家主管部门对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在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上逐年上升,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上的合规性要求和监管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逐步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摸索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以逐步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
2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及业务流程
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非常明确,建设研制先进装备的急需的研制平台和研制手段。由于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都体现了国家意志,并且要兼顾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3-5年的时间,甚至达到10年,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后,欧美等制造业强国开始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的进口工业设备进行封锁,导致一部分有进口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不可控。其次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影响因素多,风险点多。最后,项目建设内容繁杂,涉及到的专业多,技术难度大,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流程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阶段等五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即项目的立项,主要解决的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问题,主要论述是否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论述项目是否可行,是否能够正常实施。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项目的实施设计是否合理可行,实施阶段明确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建设计划、投资计划、设备的采购、建筑物建设等内容。项目验收阶段指全面验收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建设过程是否合法合规。
3 存在的不足
3.1建设单位体系化建設的不足。由于前期国家投资政策的不明确以及建设单位在长远规划上的不充分,导致建设单位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体系化的建设思路,只解决了当前或短期的研制任务急需,建设项目独立性比较强,不能很好地支撑中长期先进装备的先期研究,使得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缺乏后劲和创新意识,不能产生持续性的效益。
3.2建设单位能力上的不足。当前研制手段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研制装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需要建设单位进行原始创新,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国外设备。在“十五”以前,国内一些研制单位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的储备,随着国家对科研院所的持续投入,建设单位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水平,但距旺盛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建设的设备不能满足研制需要,或只能达到部分设计指标,致使建设目标无法实现,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最终验收和交付。
3.3管理能力上的不足。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转岗到管理岗位,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和项目建设经验,再加上国家投资政策的不断变化,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不到位,致使科研院所在管理能力有较大欠缺。
3.4建设周期控制不足。由于项目投资额度大、项目急需等客观因素,项目建设周期捉襟见肘,难以保证。科研院所的设备大部分为非标设备,需要一个很长的设计、制造、调试周期,再加上设备本身设计、制造、调试难度大,这样就带来了项目拖期的风险。需要建设单位在管理上加大对建设周期的管控力度。
4 应对措施
4.1加强体系化规划研究。科研院所应根据单位自身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体系化规划方案。按照专业发展方向梳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制定解决方案,依据解决方案提出能力建设规划,包括零件级、部件级、整机级能力建设规划,并配套测试、计量后续的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解决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
4.2加强项目库建设。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根据单位自身的定位,梳理自身短板和瓶颈问题,将提出建设项目需求纳入项目库管理。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管理项目库,对技术部门提出的需求要进行分类排序,跟进紧迫程度确定优先级。项目库需要实行动态管理、系统迭代,不断补充和优化项目库的内容。只有这样,在申请新项目立项时,方能有据可依,合理规划固定资产建设内容,避免项目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匆忙上马,造成决策失误。
4.3加强项目管理能力。从“十二五”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出台了许多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应对这一情况,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在管理上必须摸索一套适合本单位自身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管控力度,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团队的实施目标,最大程度的减少项目中间的环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到计划管理、资金管理、招投标管理、流程管理及预警机制等。按照建设项目实施的流程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从前期的需求管理、技术文件的确定、招投标过程、合同的签订、现场实施、设备调试及移交、合同的验收、项目的验收等,都需要具体的操作流程,规范的管理表单,可控的审批流程,规范操作、固化流程。
4.4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繁多,从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基本管理办法、国家招投标法、建筑法等,还有配套的一些法律法规,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违规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项目合法合规的完成建设,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外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单位内部也要定期开展培训交流。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加大,急需项目建设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管理模式,只有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出发,管控固定资产建设过程,建设单位才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游刃有余,科研院所才能积累足够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不足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267-01
1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现状
国家“十五”规划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和内需的拉动下,国家主管部门对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在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上逐年上升,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上的合规性要求和监管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逐步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摸索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以逐步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
2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及业务流程
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非常明确,建设研制先进装备的急需的研制平台和研制手段。由于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都体现了国家意志,并且要兼顾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3-5年的时间,甚至达到10年,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后,欧美等制造业强国开始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的进口工业设备进行封锁,导致一部分有进口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不可控。其次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影响因素多,风险点多。最后,项目建设内容繁杂,涉及到的专业多,技术难度大,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流程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阶段等五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即项目的立项,主要解决的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问题,主要论述是否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论述项目是否可行,是否能够正常实施。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项目的实施设计是否合理可行,实施阶段明确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建设计划、投资计划、设备的采购、建筑物建设等内容。项目验收阶段指全面验收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建设过程是否合法合规。
3 存在的不足
3.1建设单位体系化建設的不足。由于前期国家投资政策的不明确以及建设单位在长远规划上的不充分,导致建设单位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体系化的建设思路,只解决了当前或短期的研制任务急需,建设项目独立性比较强,不能很好地支撑中长期先进装备的先期研究,使得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缺乏后劲和创新意识,不能产生持续性的效益。
3.2建设单位能力上的不足。当前研制手段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研制装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需要建设单位进行原始创新,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国外设备。在“十五”以前,国内一些研制单位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的储备,随着国家对科研院所的持续投入,建设单位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水平,但距旺盛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建设的设备不能满足研制需要,或只能达到部分设计指标,致使建设目标无法实现,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最终验收和交付。
3.3管理能力上的不足。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转岗到管理岗位,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和项目建设经验,再加上国家投资政策的不断变化,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不到位,致使科研院所在管理能力有较大欠缺。
3.4建设周期控制不足。由于项目投资额度大、项目急需等客观因素,项目建设周期捉襟见肘,难以保证。科研院所的设备大部分为非标设备,需要一个很长的设计、制造、调试周期,再加上设备本身设计、制造、调试难度大,这样就带来了项目拖期的风险。需要建设单位在管理上加大对建设周期的管控力度。
4 应对措施
4.1加强体系化规划研究。科研院所应根据单位自身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体系化规划方案。按照专业发展方向梳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制定解决方案,依据解决方案提出能力建设规划,包括零件级、部件级、整机级能力建设规划,并配套测试、计量后续的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解决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
4.2加强项目库建设。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根据单位自身的定位,梳理自身短板和瓶颈问题,将提出建设项目需求纳入项目库管理。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管理项目库,对技术部门提出的需求要进行分类排序,跟进紧迫程度确定优先级。项目库需要实行动态管理、系统迭代,不断补充和优化项目库的内容。只有这样,在申请新项目立项时,方能有据可依,合理规划固定资产建设内容,避免项目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匆忙上马,造成决策失误。
4.3加强项目管理能力。从“十二五”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出台了许多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应对这一情况,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在管理上必须摸索一套适合本单位自身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管控力度,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团队的实施目标,最大程度的减少项目中间的环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到计划管理、资金管理、招投标管理、流程管理及预警机制等。按照建设项目实施的流程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从前期的需求管理、技术文件的确定、招投标过程、合同的签订、现场实施、设备调试及移交、合同的验收、项目的验收等,都需要具体的操作流程,规范的管理表单,可控的审批流程,规范操作、固化流程。
4.4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繁多,从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基本管理办法、国家招投标法、建筑法等,还有配套的一些法律法规,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违规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项目合法合规的完成建设,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外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单位内部也要定期开展培训交流。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加大,急需项目建设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管理模式,只有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出发,管控固定资产建设过程,建设单位才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游刃有余,科研院所才能积累足够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