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文言文阅读就是高考的大关。在高考攻关中,文言文阅读历来就为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由于文言文试题答案灵活性较小,考生之间的成绩档次容易被拉开距离。因此,文言文题目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应试高考的成败。本文从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入手,浅析了高考中文言阅读的应对技巧。
关键词:高考;文言;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历来就为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由于文言文试题答案灵活性较小,考生之间的成绩档次容易被拉开距离。因此,文言文题目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应试高考的成败。然而,文言文的阅读和英语科目中的"阅读理解"一样。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并且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只有真正读懂教材里的文言文,有着扎实的文言基础,用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获得优势。但是在平常学习中,许多同学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文言文阅读应对技巧就尤其重要。
一、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
首先,试题"浅易"。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明确规定了: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并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纵观历年高考,所选文章多为人物传记,试题中不需要了解太多的历史背景,涉及到的文言现象都有规律可循。其次,课本内外相互映衬。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者总是将学生熟悉的课本知识与生疏的课外内容相结合,有力地检测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是测试学生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不同的用法与意义。第三,文言文阅读考察的重点是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上,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而完成文言翻译的题目就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应对技巧
(一)夯实基础
考生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言文命题特点,以及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具体要求。同时,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夯实基础。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常见的实词范围具体是以《教学大纲》要求的掌握的实词为准,并且能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方面进行梳理。
2.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的范围应该以《考试大纲》中的规定为主。比如"以、而、之、且、于、为、所、乎、其、者"等。
3.文言句式的积累。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要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需要掌握的句式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成分省略等。
4.文言常识的积累。文言常识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掌握文学常识,有助于考生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以及主人公的任务性格。所以,考生在平常的复习中,不能因为高考文言文这类的题目很少,而忽略甚至是放弃了这类题型的积累。
(二)积累解题技巧
文言文的阅读解题,是要在吃透大纲的前提下,强化训练,重视语言的迁移能力。消除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恐惧感与陌生感。
1.粗读,不求甚解。在读叙事类的文章比如人物传记,首先要弄清中心人物、相关人物、主要事件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倾向。说理类的文章,首先要清楚是一般的说理文章,还是对话性的说理文章。文章中哪些是材料,哪些是观点。比如在《五人墓碑记》中,首先要基本理清文中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原因与经过。作者对五位义士所持有的情感是赞叹、崇敬之情,对官僚大夫人恶劣行径持批判之情。并且在最后,还有阐述了价值观的问题。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同时把最难的问题,留在最后来解决。
2.细读。首先,找出题目在文章的具体位置,先解决容易的问题,再解决较难的问题。如《鸿门宴》中,"人方为刀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先找出具体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再联系上下文,仔细联想,意思差不多就能懂了。其次,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要学会克服障碍。如实词、虚词、通假、句式、句读等。其三,题与文护照。在《师说》中,首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老师的职能作了恰当的概括,体现了"说"的特点。
3.精读。在试题中,一些题目无法直接解答出来,只有通过精读,进行横向的联系,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如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例证,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如分析"本末倒置"中的"本",原义是农业。可以推断"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中的"本"的意思,是指农业劳动。粗读、细读、精读是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考,不断深入的过程,当然在具体的试题,应该联系上下文,灵活运用这三个读法。
(三)充分利用题目中的选项
高考命题设计中,对于词语的解释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一般都是选择错误的一项。因此,正面信息比较多。我们在读这些题目的时候,姑且都把它当作正确的选项来理解,有助于理解原文大意。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大体意思后,再来排除错误的选项。那些错误的选项一般都是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迁移点。与题意明显不符的选项可以选出来。排除了错误的选项之后,那些正确的选项就成为了我们理解原文大意的注释。在原文与题目的相互照应下,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原文,从而解出其它的题目。
(四)运用已有的知识推求新知识
在高考时间有限的考场上,要战胜文言文阅读题,就要迅速文言文语段。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推断出现的新词。这些已有的知识包括平时的积累、题干中正确选项的信息以及文段中所提供的信息。例如可以借助成语推断词意。绳之以法是指依靠刑法来制裁,让法律来约束。其中,"绳"是制裁、约束的意思。从而能够推断高考题"善才绳之"的"绳"不是捆绑的意思。
结语
总之,掌握一定的文言阅读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攻破高考文言阅读没有捷径可走。因此,要有积累的恒心,平常善于总结阅读技巧,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再高明的技巧与方法都是建立在夯实基础之上。相信只要用心总结,细心总结,就一定能够攻破高考文言阅读。
参考文献:
[1]陈小琴."字斟句酌"与"不求甚解"--谈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解题技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1)
[2]何效明.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高中生.2007(22)
[3]张明.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应对方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高二年级).2007(11)
[4]刘芹.全面阅读探究细节--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例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03)
[5]张立敏.因"题"制宜应试法宝--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解题技巧[J].中学语文.2009(15)
关键词:高考;文言;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历来就为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由于文言文试题答案灵活性较小,考生之间的成绩档次容易被拉开距离。因此,文言文题目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应试高考的成败。然而,文言文的阅读和英语科目中的"阅读理解"一样。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并且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只有真正读懂教材里的文言文,有着扎实的文言基础,用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获得优势。但是在平常学习中,许多同学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文言文阅读应对技巧就尤其重要。
一、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
首先,试题"浅易"。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明确规定了: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并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纵观历年高考,所选文章多为人物传记,试题中不需要了解太多的历史背景,涉及到的文言现象都有规律可循。其次,课本内外相互映衬。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者总是将学生熟悉的课本知识与生疏的课外内容相结合,有力地检测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是测试学生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不同的用法与意义。第三,文言文阅读考察的重点是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上,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而完成文言翻译的题目就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应对技巧
(一)夯实基础
考生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言文命题特点,以及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具体要求。同时,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夯实基础。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常见的实词范围具体是以《教学大纲》要求的掌握的实词为准,并且能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方面进行梳理。
2.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的范围应该以《考试大纲》中的规定为主。比如"以、而、之、且、于、为、所、乎、其、者"等。
3.文言句式的积累。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要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需要掌握的句式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成分省略等。
4.文言常识的积累。文言常识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掌握文学常识,有助于考生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以及主人公的任务性格。所以,考生在平常的复习中,不能因为高考文言文这类的题目很少,而忽略甚至是放弃了这类题型的积累。
(二)积累解题技巧
文言文的阅读解题,是要在吃透大纲的前提下,强化训练,重视语言的迁移能力。消除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恐惧感与陌生感。
1.粗读,不求甚解。在读叙事类的文章比如人物传记,首先要弄清中心人物、相关人物、主要事件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倾向。说理类的文章,首先要清楚是一般的说理文章,还是对话性的说理文章。文章中哪些是材料,哪些是观点。比如在《五人墓碑记》中,首先要基本理清文中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原因与经过。作者对五位义士所持有的情感是赞叹、崇敬之情,对官僚大夫人恶劣行径持批判之情。并且在最后,还有阐述了价值观的问题。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同时把最难的问题,留在最后来解决。
2.细读。首先,找出题目在文章的具体位置,先解决容易的问题,再解决较难的问题。如《鸿门宴》中,"人方为刀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先找出具体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再联系上下文,仔细联想,意思差不多就能懂了。其次,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要学会克服障碍。如实词、虚词、通假、句式、句读等。其三,题与文护照。在《师说》中,首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老师的职能作了恰当的概括,体现了"说"的特点。
3.精读。在试题中,一些题目无法直接解答出来,只有通过精读,进行横向的联系,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如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例证,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如分析"本末倒置"中的"本",原义是农业。可以推断"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中的"本"的意思,是指农业劳动。粗读、细读、精读是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考,不断深入的过程,当然在具体的试题,应该联系上下文,灵活运用这三个读法。
(三)充分利用题目中的选项
高考命题设计中,对于词语的解释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一般都是选择错误的一项。因此,正面信息比较多。我们在读这些题目的时候,姑且都把它当作正确的选项来理解,有助于理解原文大意。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大体意思后,再来排除错误的选项。那些错误的选项一般都是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迁移点。与题意明显不符的选项可以选出来。排除了错误的选项之后,那些正确的选项就成为了我们理解原文大意的注释。在原文与题目的相互照应下,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原文,从而解出其它的题目。
(四)运用已有的知识推求新知识
在高考时间有限的考场上,要战胜文言文阅读题,就要迅速文言文语段。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推断出现的新词。这些已有的知识包括平时的积累、题干中正确选项的信息以及文段中所提供的信息。例如可以借助成语推断词意。绳之以法是指依靠刑法来制裁,让法律来约束。其中,"绳"是制裁、约束的意思。从而能够推断高考题"善才绳之"的"绳"不是捆绑的意思。
结语
总之,掌握一定的文言阅读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攻破高考文言阅读没有捷径可走。因此,要有积累的恒心,平常善于总结阅读技巧,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再高明的技巧与方法都是建立在夯实基础之上。相信只要用心总结,细心总结,就一定能够攻破高考文言阅读。
参考文献:
[1]陈小琴."字斟句酌"与"不求甚解"--谈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解题技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1)
[2]何效明.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高中生.2007(22)
[3]张明.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应对方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高二年级).2007(11)
[4]刘芹.全面阅读探究细节--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例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03)
[5]张立敏.因"题"制宜应试法宝--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解题技巧[J].中学语文.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