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不怕写作文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写文章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对于孩子来说:难!作为教学的老师,同样也是一个字:难!怎样让孩子有话可说,不怕写作文呢?
  一、不能让孩子对写作产生恐惧心理
  语文老师几乎有同感:学生害怕写作文。其实,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最初的阶段孩子其实是不怕写作的,只是我们的引导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欠缺生动活泼,所以给他们造成惧怕心理。那么如何克服这个难题呢?给孩子听故事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孩子爱听。记得我们苏教版的教材里有一篇文章叫《师恩难忘》,文中的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他善于给孩子们讲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为他们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还记得苏教版的美文《月光下的启蒙》里那位穿着白衬衫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可她会唱甜甜的儿歌,会讲娓娓动听的故事,还会猜谜语,她就是这样给孩子智慧的启蒙,在融融的月色里引领孩子走进文学的殿堂。这些文章同样给我们教者以启迪。我们可以建议家长在孩子临睡前听故事,老师也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并且不定期举行讲故事擂台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孩子在听与讲中积累了语言,增强了语感,学会了表达。这不是寓教于乐,两全其美的事吗?
  二、让孩子多背文章,并将所学用于自己的习作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的父亲今年已经80岁了,还能写不错的文章,他跟我说这得益于他少年时代背了很多书。而今几十年过去了,他老人家还能背出来。我从他的学习经历中若有所悟,我们要教孩子写作文必须积累语言,厚积薄发。而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最美、最为规范的文本。我特别要求学生把课文背诵出来。在二十多年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能背诵的孩子写作文真的不差。孩子是冰雪聪明的,只要你给他一点指导,他就会给你大大的惊喜。在学生能把文章背得朗朗上口时,其实已经烂熟于心。如果此时,我们布置习作,可以要求学生用上自己曾经背诵过的文章,并进行加工,不管是用上一个精彩的成语,还是一句俗话,哪怕是半句歌词,我都毫不吝啬、不予余力地表扬他们。如此,学生就会活学活用,所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死水一潭,那将是一池清凌凌的鲜活的水。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朱熹的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背诵名家名篇其实就是给学生的习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长此以往,学生能给你的就不是小小的惊喜,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写文章的好手。待学生完成习作之后,会神奇地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看的感觉,那是为师者的一种成就感,是一种无比快乐的感觉!
  三、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就是给他们的动力火车加油
  教育心理专家汪广仁教授说过:“因为好奇,所以去探究;因为快乐,所以才坚持。”记得读贺师的时候上美术课,那时要进行素描训练,一个球我画了三个星期,结果老师只给我打了65分。从那以后,我不再喜欢画画。我感觉自己不是画画的料。后来当了老师,也不会画画。现在想起来是很大的遗憾!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老人如此,大人如此,何况未成年的孩子。所以,让孩子体验写作的成就感势在必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在课堂上将它放大,就像电影电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习作讲评时,可以让孩子到讲台上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如果老师用心良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孩子配乐朗读自己的文章,在朗诵的过程中他一定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还可以将好的习作张贴在习作芳草地供大家课间学习。在同学羡慕的眼光里,在大家的啧啧赞叹声中,写作带来的快乐不言而喻。甚至好的文章还可以发到班级微信群里给家长们欣赏,也可投稿到一些报刊杂志。如果能发表,就更好了!除此以外,好的文章我们还可以将它装订成册,留作珍贵的纪念。同时,做为老师,要多多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争取在大赛中获奖,并将他们的获奖证书粘贴到荣誉栏里,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会发现方法多多,效果很好。
  四、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的好办法。每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事情会有很多,得到的新印象、新感受、新经验也很多,有不少是很有意义的,都是写日记的素材。一本小小的日记,就是学生精彩习作的来源。因为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记录自己日常的生活點滴,而且还能够锻炼文笔。日记是不拘泥形式的写作方式,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日记里,我们还可以抄录名人名言。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得多了,自然写起文章来就会更加富有文采。有心的老师可以建立一个交流群,学生可以把自己每天见闻发到群里,或者看到的精彩片段,或者优美的诗篇。很多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只要坚持努力,不断积累,我们一定会有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只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经常给自己充电,就能引领孩子们快乐地成长,愉快地习作,让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让我们与孩子同行,共享写作带来的乐趣。
  (作者单位:广西区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英石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得到逐步转变,但要真正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动能力的转移,就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深化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创新性教学。面对教育的新形式、新要求,只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能起到有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课
小朋友,你有没有见过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鹰?它们可是非常厉害的高空猎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鹰的世界吧!  鹰其实是一类鸟的统称,包括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苍鹰、雀鹰和金雕等。  鹰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沙漠到丛林,从高山到海滨,都有不同种类的鹰栖息繁衍。  鹰是肉食性动物,蛇、鼠、鸟和兔子都在它们的捕食范围内。那么,鹰是如何捕获这些行动敏捷的小动物,成为超级猎手的呢?  1.鹰的视力非常好,视野也很广。
a.n人的素质和知识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基础教育是人生的通行证,“不只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材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革的必要性;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
(上接2013/9P47)  3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被全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还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人物,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尽管物理、数学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区域,这一点不容置疑。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在中央的领导下实行港人治港的政策,香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香港民众对国情的了解依然欠缺,依然存在隔阂。  “五四”前夕的一项调查发现,香港11岁至35岁青年中,有63.3%的人不知道“五四”精神的代表是“德先生”和“赛先生”。而两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两成中学生居然不知道国家主席是谁。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将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公布毁约毕业生名单,希望营造一个诚信的氛围。  广东金融学院:推出“诚信面试卡”,毕业生一旦被企业录用,学校便将面试卡收回。  本刊讯 12月4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外语外贸类专场招聘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与去年相比,入场企业数量增加,进场毕业生却有所减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毕业生已拿到企业的OFFER,但仍在寻觅更中意的企业,随时可能毁约。面对这
隨着中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能否激发和汇聚强大正能量,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要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那么,到底什么是“正能量”?我们又当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现在人们热议的“正能量”,借用的是自然科学领域
杨光金,男,汉,1981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00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县龙坪镇三合小学,为《当代教育》编辑部通讯员、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会员,曾作为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特邀嘉宾出席第七届中国教育家大会。  一、成绩突出,荣誉颇多  杨光
“甲是乙的亲舅的外甥媳妇的弟弟,那甲是乙的什么人?”又到春节走亲访友高峰季,总是少不了拜年和亲戚聚会。其中,让不少人,尤其是“80后”、“90后”头疼的是,突然冒出来的七大姑八大姨该怎么称呼。  上师大人文学院的学生张中瑗在假期中和同学们一起就中国当代民众对亲属关系称谓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成以上的年轻人都用“叔叔、阿姨”此类模糊的称呼代替了“表叔、堂姨”等具体指向的亲戚称谓。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