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东晨,硕士,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检察院副主任科员、助理检察员。
【摘要】本文结合社区检察室的工作实践,探索基层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社区检察室;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社会上人的管理。在社区设立社区检察室,不仅可以履行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还可以在服务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检察工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社区人”的属性呼唤检察进社区
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口状态已经由过去的“单位人”、“组织人”变成了自由流动的“社会人”,这种运动状态无疑给管理带来了诸多难点。但必须看到是,无论白天人员是如何的流转,到晚上总会在一个楼区、村落落脚歇息,成为社区中的一员,作为“社区人”处于社区管理当中。可以说,“社区人”是当今社会人的一个鲜明特征和基本属性。抓住了这个属性,就抓住了当今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提出检察进社区的举措,首先源自这一理性思考。
其次,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也发现,各种社会矛盾的萌生、发酵、鼓胀以至爆发为涉法问题,从地理和区位源头上看,很多都可以追踪到社区。检察工作要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与社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基层检察机关改变过去坐在办公室“等案”上门的工作方式。
再次,社区里刑事犯罪案件比例上升。近年来近郊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了大量市中心的居民选择到郊区来定居,一些外地人也把城市的近郊区作为置业养老的优先选择,区域内众多大型的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脱离土地的农民来此务工、定居,人口构成呈复杂状态。大量高档社区的出现,少数被征地农民因失地补偿一夜暴富,吸引了各种流动作案的犯罪人员的关注,他们把犯罪的黑手伸向这里,使这里流动作案呈上升态势。总结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重特大案件就是在某一社区中经过较长时间的策划才实施的,如果能提前发现就可以及时防止后果的发生。
第四,社会矛盾源头社区化态势增强。农民土地大量被征用,改作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引发了新的利益冲突,许多农民开始群体性越级上访,增加了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往往是由一两个有组织能力的人在社区内有意无意地做工作,最后形成有一定参与数量的上访群体。如果能在社区中及早发现苗头,做好协调、化解矛盾工作,就不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此外,社区特殊人群帮扶管理亟待解决。由于老城区和近郊村大量拆迁,在管的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等罪犯居住地发生变化,使得法律机关对这部分人不能实行有效管理监督,他们中的一些人又陷入重新犯罪或严重犯罪的泥潭。同时,社区矫正的推广实施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消除社区群众的抵触情绪,更需要检察机关适时跟进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有序进行。
二、“三个嵌入”把检察进社区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检察院,要将社会管理的创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要紧密依靠地区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以驻社区检察室为载体,立足监督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社区矫正、接待群众举报申诉、参与矛盾化解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四项职能,把打击犯罪与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服务与接受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检力下沉、延伸检察职能。
(一)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检察院工作的机制中去
建立健全检察工作室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成立协调小组,检察长任组长,侦监、控申、民行、监所、未检、预防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对检察工作室涉及业务职能的工作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转办。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基层情况熟悉等优势,由老同志帮助青年干警尽快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推动检察工作室健康发展。力求改变检察工作室“等人上门”的被动局面,主动走进社区、学校宣传检察工作。通过版面展览、现场接待、法律咨询以及发放宣传资料、检民联系卡等各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检察工作的职能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申诉,拓宽立案监督、民事行政申诉等案件来源渠道。主动听取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检察队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改进检察工作。
(二)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社区网络日常管理中去
在工作中,通过与社区进行对接,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的信息技术条件,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和信访情况通报制度,发挥联络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的作用,使检察工作室干部迅速了解当地实际情况,融入当地群众中,帮助检察人员顺利展开工作。对现有的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业务培训,进一步明晰社区工作者协助检察机关做好化解矛盾、配合检察机关办理案件,支持和协助检察机关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察机关通报。
(三)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架构中去
借助社区管理平台,建立健全与基层综治部门、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的资源共享、协作联动机制,为地区维稳和社会管理提供职能服务。一是积极参与社会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群众信访接待、社会矛盾化解等工作,形成社会化大调解的工作合力。尤其是针对辖区内房屋动拆迁、土地征用补偿、劳资纠纷等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群众法律政策的解释工作,引导群众按照正当途徑合理诉求,避免矛盾激化。二是对情况的分析研判,对案件易发、频发单位和部门及时提出堵漏建制、加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发生。三是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领域区域的服务管理,积极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社区检察室只是刚刚建立,需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社区检察室的工作实践,探索基层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社区检察室;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社会上人的管理。在社区设立社区检察室,不仅可以履行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还可以在服务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检察工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社区人”的属性呼唤检察进社区
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口状态已经由过去的“单位人”、“组织人”变成了自由流动的“社会人”,这种运动状态无疑给管理带来了诸多难点。但必须看到是,无论白天人员是如何的流转,到晚上总会在一个楼区、村落落脚歇息,成为社区中的一员,作为“社区人”处于社区管理当中。可以说,“社区人”是当今社会人的一个鲜明特征和基本属性。抓住了这个属性,就抓住了当今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提出检察进社区的举措,首先源自这一理性思考。
其次,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也发现,各种社会矛盾的萌生、发酵、鼓胀以至爆发为涉法问题,从地理和区位源头上看,很多都可以追踪到社区。检察工作要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与社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基层检察机关改变过去坐在办公室“等案”上门的工作方式。
再次,社区里刑事犯罪案件比例上升。近年来近郊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吸引了大量市中心的居民选择到郊区来定居,一些外地人也把城市的近郊区作为置业养老的优先选择,区域内众多大型的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脱离土地的农民来此务工、定居,人口构成呈复杂状态。大量高档社区的出现,少数被征地农民因失地补偿一夜暴富,吸引了各种流动作案的犯罪人员的关注,他们把犯罪的黑手伸向这里,使这里流动作案呈上升态势。总结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重特大案件就是在某一社区中经过较长时间的策划才实施的,如果能提前发现就可以及时防止后果的发生。
第四,社会矛盾源头社区化态势增强。农民土地大量被征用,改作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引发了新的利益冲突,许多农民开始群体性越级上访,增加了社会矛盾化解的难度。往往是由一两个有组织能力的人在社区内有意无意地做工作,最后形成有一定参与数量的上访群体。如果能在社区中及早发现苗头,做好协调、化解矛盾工作,就不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此外,社区特殊人群帮扶管理亟待解决。由于老城区和近郊村大量拆迁,在管的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等罪犯居住地发生变化,使得法律机关对这部分人不能实行有效管理监督,他们中的一些人又陷入重新犯罪或严重犯罪的泥潭。同时,社区矫正的推广实施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消除社区群众的抵触情绪,更需要检察机关适时跟进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有序进行。
二、“三个嵌入”把检察进社区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检察院,要将社会管理的创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要紧密依靠地区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以驻社区检察室为载体,立足监督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社区矫正、接待群众举报申诉、参与矛盾化解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四项职能,把打击犯罪与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服务与接受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检力下沉、延伸检察职能。
(一)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检察院工作的机制中去
建立健全检察工作室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成立协调小组,检察长任组长,侦监、控申、民行、监所、未检、预防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对检察工作室涉及业务职能的工作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转办。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基层情况熟悉等优势,由老同志帮助青年干警尽快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推动检察工作室健康发展。力求改变检察工作室“等人上门”的被动局面,主动走进社区、学校宣传检察工作。通过版面展览、现场接待、法律咨询以及发放宣传资料、检民联系卡等各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检察工作的职能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申诉,拓宽立案监督、民事行政申诉等案件来源渠道。主动听取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检察队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改进检察工作。
(二)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社区网络日常管理中去
在工作中,通过与社区进行对接,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的信息技术条件,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和信访情况通报制度,发挥联络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的作用,使检察工作室干部迅速了解当地实际情况,融入当地群众中,帮助检察人员顺利展开工作。对现有的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业务培训,进一步明晰社区工作者协助检察机关做好化解矛盾、配合检察机关办理案件,支持和协助检察机关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察机关通报。
(三)把社区检察室嵌入到社会管理创新整体架构中去
借助社区管理平台,建立健全与基层综治部门、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的资源共享、协作联动机制,为地区维稳和社会管理提供职能服务。一是积极参与社会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群众信访接待、社会矛盾化解等工作,形成社会化大调解的工作合力。尤其是针对辖区内房屋动拆迁、土地征用补偿、劳资纠纷等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群众法律政策的解释工作,引导群众按照正当途徑合理诉求,避免矛盾激化。二是对情况的分析研判,对案件易发、频发单位和部门及时提出堵漏建制、加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发生。三是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领域区域的服务管理,积极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社区检察室只是刚刚建立,需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