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在相互学习与进步的前提下,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对中职数学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前言:我国的教育制度在逐渐完善,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将原本处于被动式接受的枯燥教学方法转换成了师生相互交流、沟通、探讨、相互影响的主动学习理念。其中,中职数学的互动式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一项重要体现,也是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变革。
一、中职数学课堂互动的内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职数学的知识也在进一步的深入,从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转换到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的课堂互动模式的介入让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及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将平等的关系带入课堂,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中感受数学知识带给彼此的乐趣[1]。此外,将学生所处青春期的对事物充满好奇、渴望知识的心理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就是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加人性化、系统化、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长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现阶段中职数学的教学方法仍处在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单一模式,缺乏思维跳跃性与灵活性,这种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及运用于实践的程度。教师们运用机械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性养成,也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成绩高低分化严重的现象,也影响了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和教师的教学成绩的评定等,也就由此出现了差等生的概念,而教师对差等生的忽視会导致这一时期学生身心的不健康发展。
(二)形式教学
在提倡师生互动的前提下,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的对其了解与认知,只实现于对学生的简单的分组讨论而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互动中,这是于事无补的。这样拘泥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空有其壳却没有落之实践。事实上互动教学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师生全体、师生小组、师生个体,也可以学生小组等。
(三)教学目标缺乏目的性
部分教师会把数学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的重点单纯的放在互动上,误认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互动便可实现其教学目的[2]。互动教学模式不是万能学习方式,它是基于创新与实践的产物,盲目的进行应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互动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过度的给学生自由,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失去师生互动教学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偏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常处在被提问的过程中,然后进行记忆性的机械回答,实际上这种表象的学习成果并不能让学生本身收益。大量的知识技能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枯燥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与创新度,出现重复、无讨论、无争议、反驳的现象,这对学生认知矛盾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影响。
三、中职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理论知识水平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其中教师扮演着教学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的掌握,就关系到学生所学知识的含量。所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自身水平的优化和勇于探索改革的教学理念。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
师生互动教学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关系,只有在民主的大前提下才会萌生出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相互追诘的高效学习状态。因此,师生关系的营造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也是达成互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问题的设置和情景化教学
在新课程学习方式中问题被看做是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第一步。因此,教师所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实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例如,教学“圆锥曲线中的抛物线”中,可先提出如下问题: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有几种,哪几种更好更规范,让学生大胆的猜想、讨论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增设互动、发散性问题的探讨
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都不太高,对知识的渴望也不是太强烈。因此,教师更应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提供充分的研究数学知识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放飞想象、不断地在讨论、辩论、推理和理解中以自己的对数学的探究方式来获取真知。例如,在研究函数的最值求法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入手,如图形法、单调法、不等式法、导数法等等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与问题反思
教学评语是推进师生互动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问题中不断进取与反思是师生之间共勉的良言[3]。因此,在中职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评价的前提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实有效的反映问题、促进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热情及学习灵感,实现课堂上真正的师生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例如,在求分式方程: 的解时,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答案的结果。其次,让学生自主归纳分式值为0的条件,不免会遇到有的学生归纳成分子为0时,分式的值为0的情况,而忽视了分母不为零这一前提条件。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打破标准化答案的禁锢,顺势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实现了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索错误的原因,增强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与学生实现双赢是师生互动的宗旨。而只有真正实现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当然,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将其高度的实践性具体的落实到实践中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学生自主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家英.《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互动性》[J].科教文化,2011,3(22):221-225.
[2]孙泽文.《互动教学: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相关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07):51-55.
[3]王国英.《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过程》[J].教育理论,2011,1(12):124-125.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前言:我国的教育制度在逐渐完善,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将原本处于被动式接受的枯燥教学方法转换成了师生相互交流、沟通、探讨、相互影响的主动学习理念。其中,中职数学的互动式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一项重要体现,也是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变革。
一、中职数学课堂互动的内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职数学的知识也在进一步的深入,从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转换到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的课堂互动模式的介入让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及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将平等的关系带入课堂,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中感受数学知识带给彼此的乐趣[1]。此外,将学生所处青春期的对事物充满好奇、渴望知识的心理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就是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加人性化、系统化、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长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现阶段中职数学的教学方法仍处在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单一模式,缺乏思维跳跃性与灵活性,这种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及运用于实践的程度。教师们运用机械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性养成,也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成绩高低分化严重的现象,也影响了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和教师的教学成绩的评定等,也就由此出现了差等生的概念,而教师对差等生的忽視会导致这一时期学生身心的不健康发展。
(二)形式教学
在提倡师生互动的前提下,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的对其了解与认知,只实现于对学生的简单的分组讨论而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互动中,这是于事无补的。这样拘泥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空有其壳却没有落之实践。事实上互动教学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师生全体、师生小组、师生个体,也可以学生小组等。
(三)教学目标缺乏目的性
部分教师会把数学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的重点单纯的放在互动上,误认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互动便可实现其教学目的[2]。互动教学模式不是万能学习方式,它是基于创新与实践的产物,盲目的进行应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互动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过度的给学生自由,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失去师生互动教学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偏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常处在被提问的过程中,然后进行记忆性的机械回答,实际上这种表象的学习成果并不能让学生本身收益。大量的知识技能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枯燥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与创新度,出现重复、无讨论、无争议、反驳的现象,这对学生认知矛盾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影响。
三、中职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理论知识水平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其中教师扮演着教学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的掌握,就关系到学生所学知识的含量。所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自身水平的优化和勇于探索改革的教学理念。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
师生互动教学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关系,只有在民主的大前提下才会萌生出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相互追诘的高效学习状态。因此,师生关系的营造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也是达成互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问题的设置和情景化教学
在新课程学习方式中问题被看做是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第一步。因此,教师所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实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例如,教学“圆锥曲线中的抛物线”中,可先提出如下问题: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有几种,哪几种更好更规范,让学生大胆的猜想、讨论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增设互动、发散性问题的探讨
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都不太高,对知识的渴望也不是太强烈。因此,教师更应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提供充分的研究数学知识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放飞想象、不断地在讨论、辩论、推理和理解中以自己的对数学的探究方式来获取真知。例如,在研究函数的最值求法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入手,如图形法、单调法、不等式法、导数法等等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与问题反思
教学评语是推进师生互动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问题中不断进取与反思是师生之间共勉的良言[3]。因此,在中职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评价的前提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实有效的反映问题、促进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热情及学习灵感,实现课堂上真正的师生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例如,在求分式方程: 的解时,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答案的结果。其次,让学生自主归纳分式值为0的条件,不免会遇到有的学生归纳成分子为0时,分式的值为0的情况,而忽视了分母不为零这一前提条件。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打破标准化答案的禁锢,顺势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实现了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索错误的原因,增强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与学生实现双赢是师生互动的宗旨。而只有真正实现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当然,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将其高度的实践性具体的落实到实践中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学生自主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家英.《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互动性》[J].科教文化,2011,3(22):221-225.
[2]孙泽文.《互动教学: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相关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07):51-55.
[3]王国英.《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过程》[J].教育理论,2011,1(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