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三环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有话说得好,不识文章深过海。如今在校的许多学生每逢写作文,就会叫苦连天,东抄西袭,应付了事。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在激趣、解难、勤练这三个环节上下苦功夫。以下谈谈我的经验和做法:
  一、激趣
  就是要千方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人倾注巨大的热情。反之,如果毫无兴趣,要学好一门学科,掌握一种技能,那都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会对写作产生加倍的好感和热爱,从而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范文的精华,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进而达到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为此,每接一个班学生,我都要先使他们了解语文的用处和学习语文的意义,懂得写作是适应现实生活和时代要求,是为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传递信息服务的。我经常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列出相关的一些词语,然后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或写成片段,教育学生运用规范的祖国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观感见闻。
  三、二、解难
  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首先,“写什么”是取材立意的问题,是内容的问题。小学生作文最难的是无话可说,怎样通过指导使之从无到有,言之有物,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作文指导教师习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范文,结果学生写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严重压抑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要克服这一弊病,教师应自始至终,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物、景、事等留心观察与思考,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议、多记。所谓“处处留心皆文章”。只有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地思考,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广、更深、更新的写作素材,有助于使学生把作文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更真实。比如:我经常在班上设立“班级日记”,动员每个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值日生轮流把班里、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乃至电视节目和手机资讯这类媒体等所耳闻目睹的好人好事、新鲜事、趣事、怪事、烦恼事、伤心事、不平事等等一一记下来,,然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鼓励学生对各种人或事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大胆地评说,先口后笔,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以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通过互通信息,避免选材的雷同,即便是题材一样,也要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深入思考,寻求可能多而新的立意。
  其次,“事”怎么叙,“理”怎么说,“情”怎么表,“意”怎么达,都属于“怎么写”的问题。解决这个“怎么”实属不易,自然要当作指导的主要环节之一。这就得靠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大量的阅读,既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多种写作方法与技巧,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从所学的教材中汲取有益的东西,通过创造地模仿进行知识的迁移。比如教了《索溪峪的“野”》一文,就要学生学习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布局方法;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就要让学生学习文章开头的倒叙方法、前后照应的写法等。我还有计划地通过多种写作方法的比较,如“开头五法”(交代四素[时、地、人、事]开头,开门见山开头;提出问题开头;描写问题开头;抒发情感开头),“结尾五法”(事情结果结尾、点明主题结尾、展示未来结尾、抒发情感结尾、描写结尾),“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地点转换顺序、以事序为主、结合时地序),“写人八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综合描写、一事表人、几事表人、几方面品质表人)等,给学生以语言美,形成结构美的感受。此外,我还建立班级“小书库”,号召全班同学把自己买的课外书集中起来随时供大家阅读,并把阅读中所碰到的优美词、句、段以及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摘记在作文小册子上,当作自己的“电脑”,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时就不愁没有词汇,以致不知比喻,无法形容,词不达意了。毫无疑问,通过以上一系列指导,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三、勤练
  就是指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练习写作,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保证。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之后,余下的便是持之以恒地练习了。只有多练,才能不断获取和提高写作能力,任何其他方法都不能替代。为此,我除了认真指导各个单元作文训练之外,还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之事有选择地、有重点地记下来,并取消了每周固定两节的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力争做到学了就写,做了就写,听了就写,看了就写,想到了就写。而对一些典范课文,则采用一文多次教,多次练。每教一次,重点就转换一次,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我经常借助范文(包括范段、范句)、精心设计练习,反复训练。除此以外,我还特别注意教导学生养成勤改的写作习惯,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都是在反复修改中产生的。一般地说,学生的评改能力要高于写作能力,让学生自己成为评改者对于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修改,既能促进自身思考,又能学习到修改方法。心理学所强调的“结果的知识”对人的行为的调节作用,这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可以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自我检查获得信息,通过这种检查,不仅有精益求精之功,更有提高作文能力之效。如此种种,按照从易到難,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原则和做法,使学生在训练中熟能生巧,作文能力也就得以逐步提高了。
其他文献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话创作、吟诵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尝试通过把握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对学生有意识进行闽南文化熏陶培养。  一、情境渲染法  闽南童谣的内容大都能反映一定的生活情境,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童谣、感受童谣、体验童谣,从而提高掌握闽南童谣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学生会被情境中人、事、物吸引,发挥各自想象,产
期刊
”科学中的“科学味儿”就是要重视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让科学课有更浓的科学味儿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值得研究的方面。那么,到底如何使我们三年级的科学课拥有更浓的“科学味儿”呢?结合三年级教材,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科学课需要理论的引导  教师的教学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样学生的观察、探究、实验、栽培、饲养同样需要理论的指导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乘法含义以及乘法产生的过程;  2.认识乘号、会读会正确书写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比较、思考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合作学习以及渗透数学来自日常生活的哲理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正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水平的逐渐提升,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加强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文化界的一个热点,人们对建设高品质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它是时代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主要来探讨一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期刊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求知获艺的先导。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是对某种事物的喜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人,生下之后,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会对事物产生兴趣。兴趣的起源
期刊
雅,正也。自古以來,古代圣人先贤就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雅”进行了诠释解读。时至今日,雅行教育更是成为德育的一种方式在实践中学生的言、行、志、趣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17年开始,结合学校开展的“雅行教育”课题,笔者在班级中确立了“恣意童年,伴雅而行”为主题的雅行教育探索活动。旨在将“雅”的理念深植学生内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努力争做“文雅少年”,享受幸福童年。  一、以身作则,
期刊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引导不恰当,学起来枯燥无味、单调无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習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合作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获得最佳的教与学效果。  二、目前小学数学的数感教育及重要性  (一)“大改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乐于写作的最好的催化剂。它能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动力,积极主动地积累挖掘素材,研究探求写作方法,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一、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社会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激发写作兴趣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
期刊
一、深观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常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的真谛。我想如果每个孩子是一本有趣的书籍,那么我们就是那个读“书”人。想要读懂他们,必须深入去观察,用心去发现。因为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有所收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工作的第一年,领导观摩我班的半日活动,活动后她对我的评价便是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很远,眼中没有幼儿,当时的我
期刊
古往今来,大家对“勤”总是赞美之词不绝: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对于“懒”,多是贬责,激烈批评和抱怨。事实上,勤与懒,都是针对某项工作上的努力程度,表面上看花费劳动量大小的比较,人们又往往以时间长短来度量,时间长为“勤”,短为“懒”。但对工作完成效果,起作用工作量的方式与工作的方向不是一条线,是曲线,工作量大,功效比小,勤劳等同疲劳,工作方式与工作方向是一条直线,工作量小,而且产生质的飞跃,起到事半功
期刊